分享

“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的--班超

 溱湖之恋 2023-08-17 发布于江苏

作者:潘和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8月17日

      “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这是汉和帝下诏褒扬班超功绩的语言。这一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

      朋友们在东汉永元十二年,都城洛阳收到了一封从西域寄来的文书。文书的内容异常简单:远在玉门关外的一位老人因年事已高,万分思念故乡,请求回朝颐养天年。这位老人,正是平定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的西域都护--班超。此时的班超已年近七旬,因胸肋长期有疾,回到洛阳后不久便病情加剧。永元十四年九月,这位东汉时期卓越的外交家、军事家,在玉门关外守护大汉边疆三十一年的定远侯,在自己思念的大汉病逝。

        说起班超,他成长于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哥哥班固修撰了比肩《史记》《汉书》,妹妹班昭也博学高才,入宫跟随邓太后左右参与议事。

        班超本人博闻强识,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不出意外的话,班超会接替父亲衣钵,像哥哥一样做做“修文书,研经典”的文职类工作,但班超不甘于此。

       弃笔从戎:能有这样“不安分”的想法,可能和班氏一族的发家史有关。班氏家族的历史漫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并居住在北部边境,有“尚武”的习俗。家族先祖大多为人正直,讲义气有担当,后来得到赏识,走上仕途开始做官。汉元帝时期,凭借对塞外边地的了解,以及敏锐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班超的曾祖父班况,在攻打匈奴时积极纳言献策,均被采纳,最后高官至“左曹越骑校尉”

        班氏先以武将身份进入了汉朝中央,后代则因为文才和学识过人,逐渐被推举入朝受到重用。随着家族里任文职的官员逐渐增多,班氏家族转为“以文兴家”于是在班超的记忆中,家族文化就既有“尚武”的热血,也有“崇文”的审慎。同时,他深受春秋三学《公羊学》的影响,践行“大一统”和 “王者无外”理念。

       在班超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的最终目标是一统天下,而非刻意区分内外。凡是影响国土完整的障碍,全都应该扫除!当前,西域在西汉末年就脱离了汉朝中央管辖,受控于匈奴。到东汉建国初期,边疆与大汉的关系复杂且紧张,边境叛乱和侵扰不断,十分不安定。因为曾经长期生活在帝国边境,与羌胡、匈奴时有接触,班氏对于打击匈奴,治理西域有比较犀利和前卫的认识,并且深知边防的重要。班超本就“志在事功,而非著述”,他多次要求出征北伐,但未能被允,而因家族有意远离政治纷争,已逐渐财力不济,班超多以为官家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抱负无法得以施展,心中郁郁不得志的班超,在抄书时不禁放下手中的笔,感慨自己应如傅介子、张骞一样立功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兴许是班超的积极纳言献策有了效果,在永平十六年,班超终于以副司马的身份跟随窦固出征匈奴,率兵攻打伊吾(今新疆哈密境内)。这一年,班超已经将近40岁,但定远侯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帷幕。

        立奇功并封侯。原以为班超只是空有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不承想,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要帮天子统一大汉版图,可不是张嘴说说而已。根据匈奴的势力分布,班超决定从南到北,先易后难,打通从玉门、阳关出西域的两条关键道路:南道和北道。达到重修汉朝工事,恢复曾经西域都护疆土的目的。

    按照路线,南道上的第一个国家是鄯善(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国王本来对班超等人的到来礼遇有加,但之后态度一转,变得怠慢起来。班超猜测是有匈奴使节来过,而鄯善国国王大概率是想和对方结盟。于是班超打算夜袭匈奴使者的营地,但官署提出需要获得上级的允许。得知上级是一个文吏后,班超说到,那个文吏如果知道了此事,“必恐而谋泄”。他深知平庸的文吏虽擅长文法,但大多怯懦胆小,肯定会泄露计划,不能冒险。最终班超先斩后奏,仅仅带着36人就发动了夜袭,并拿着匈奴使者的首级见了鄯善王。鄯善全国因此震怖,赶紧献出世子为人质,归顺了汉朝。鄯善之后,班超奉命继续沿南道一路西行。这次到的国家是阗。此时阗国已经吞并了莎车国,还掌控着南道要害,另外朝政中有匈奴势力参与,和汉朝敌对。阗王信奉巫道,听闻巫师谏言,竟要索取汉朝使臣的騧马来祭祀天神。班超答应了,但要巫师亲自前来才可献出。

       班超将巫师斩首,打包带给阗王。阗王被吓得不轻,早听闻班超在鄯善的作为,没承想真是这样的狠角色,于是马上和匈奴一方划清界限,火速归降。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靠着利落狠辣的作风,在班超高效率地“招降”下,一年之内主要国家都已归顺,南道打通。北道上,疏勒国是北道向西的必经之地,常被各方势力争夺。因疏勒距离莎车国不远,如果不能拿下疏勒,南道也会面临威胁。

       永平十七年,班超进入疏勒境内,为维护北道安宁,先礼后兵,派遣小吏前去劝降,见对方不为所动后决定发兵征讨,成功后驻守于疏勒。之后汉和帝驾崩,西域的龟兹等小国在匈奴的煽动下趁机作乱,攻打疏勒。刚刚即位的汉章帝见平定叛乱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准备放弃西域,召回班超。这样的决定让班超在西域的各方势力受到打击。如果将疏勒等要地弃置不顾,之前取得的进展可能会功亏一篑。另外,见班超要东归还朝,但当地民众和疏勒的都尉都以死挽留。毕竟如果班超撤走,谁还能保卫疏勒?不仅好不容易获得的稳定局面必将被打乱,更重要的是,百姓又将成为混乱势力争斗下的牺牲品。班超还担心之前的阗王会见势谋反,疏勒更成了危地。他再三考虑后,上书汉章帝并返回疏勒驻地,但这个时候汉军力量已经全面从西域撤出,疏勒四面无援。班超于是联系周边的康居国等小国,加上疏勒驻军,指挥抵挡匈奴和龟兹人的侵入。最终疏勒被守住,重新归班超掌控。

      从公元74年到公元84年,班超四征疏勒。从第一次攻下疏勒做为驻地开始,他面临过孤立无援,坚守孤城的绝境,也曾遭遇复叛、诈降、背刺等种种诡计。个小小的疏勒,征伐、守护和治理耗时10年。这个期间,班超处理了周边尉头、温宿和姑墨等小国,重新收复莎车,平叛龟兹势力,立下战功无数。

      永元三年,班超把西域都护的官署迁到龟兹的它乾城,以这里为据点,西域诸国已经纷纷向汉朝纳贡归附。往日的塞外边疆,如今已经是大汉的内属之地。

        永元七年,班超63岁,汉和帝亲自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诏书中褒扬班超的功绩为“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足见班超在西域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尤其在朝廷几次无暇顾及西域的情况下,凭借对局势的分析判断,班超调动当地民众能力多次推动了帝国辖境扩张的事业。有前朝的制度和政策在前,加上西域各个国家叛服有数,匈奴羌胡等实力各有盛衰,于是选择了归附,没有归降的也再无实力单独和大汉抗衡了。如果说张骞是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那么班超,就是为后世守护、稳定这条西域要道的重要人物,让东汉在西域的辖境达到顶峰。他不仅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还有卓绝的判断能力,过人的胆识和忠于王朝的信念,加上对匈奴、羌胡势力的了解,最终得以帮助大汉稳固了边境。

       班超传奇的一生,班超几乎把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西域的治理和稳定。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他维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让50多个西域国都在西域都护府的保护之下。但始终离中土千里,身处远处绝域。每次望着汉朝王城的方向,班超的思乡之情都越来越强烈,尤其后来身患疾病,他感到回到大汉的希望变得渺茫。

       

         永元十二年,年老的班超从西域发来上疏,请求回到故土。在文书中,班超言辞恳切,写下“臣不敢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读来让人动容不已。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终于回到了洛阳。此时的洛阳城刚刚入秋。国花牡丹已谢,但桂花,菊花正盛,花开时节美动京城。这里还是隋唐的大运河的中心,万里茶道在此交汇,大街上商贾贸易往来不断。不仅丝绸布匹,谷物蔬菜被运送到洛阳的集市上,因造纸业的高度发展,笔墨纸砚、手抄书籍这类文化商品也有大量出售。农业、商业和文化行业都欣欣向荣。但也许是车马劳顿让旧疾复发,到洛阳后不久班超的病情加重。汉和帝听闻后派人前去医治,还赐了医药,但药石无灵。九月,这位41岁入西域,71岁回故土,“爵列通侯,位二千石”的边疆大吏,在洛阳病逝。班超亲眼看见了东土的壮阔和繁荣,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大汉,盛世统一。

        班超从文官到武官,在驰骋疆场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将西域诸国平定,并纷纷向汉朝纳贡归附。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的家族文化就既有“尚武”的热血,也有“崇文”的审慎。汉和帝亲自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诏书中褒扬班超的功绩为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足见班超在西域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