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去台湾,不用去加州,台州就有一条「1号公路」!

 大遗产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 摄影/徐建国

别有天地在台州

2023年8月17日上午,“浙江有礼·台州有请”台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台州市黄岩区召开。《中华遗产·别有天地在台州》新刊发布仪式作为本次会议一个重要环节也精彩呈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与台州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吴才平共同揭幕,并发表对台州的理解:《因为台州,浙江变得生动起来》。

2012 年,《中国国家地理》策划出版了《浙江专辑》,里面有不少篇幅介绍台州。封面上有一句话:“因为有了浙江,中国才精致起来。”

10 年后的 2022 年,我们与台州再次结缘,中华遗产团队开启了《台州专辑》的创作。或许,我们今天可以说:“因为有了台州,浙江变得生动起来。”


“台州”名字源自天台山,而天台山又因其分野对应天上星宿之一“三台星”而得名。这么说,天赐台州,台州之名天上来,台州应是一个地灵人杰之地。历史的发展果然应了星象所示:自晋唐以来,群贤毕至,群星闪耀。

当然,这一切绝非星象使然。《中国国家地理》作为科学传媒,我们的解读认为,决定台州命运走向的,不是命理,而是地理;不是天文,而是人文。

地理最直接的体现,是山和海。如果说山奠定了台州之魂,那么海则给了台州之魄。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还有一个气象万千的海上浙江。


台州

一座山海之城的诗意与壮丽


位于浙东的台州,尽管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市。9个县(市、区)中6个濒临海洋,海域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600余公里,占据浙江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绵长曲折的海岸线,犹如陆地的裙边,在海水的漫长塑造下,形成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从北至南,中国拥有海岸线的城市不少,但台州却有独辟蹊径之处。境内正在打造一条长达273千米的海景公路——1号公路,串连起台州海岸线上一系列绝美风景:从台州南边的三门蛇蟠岛出发,经临海白沙湾、台州海上拈花湾、温岭石塘,直至玉环坎门渔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海山生态旅游岛,将沿途岛屿、海湾、沙滩、火山、桥梁、村镇等构成的独特山海魅力和民俗风情,尽皆囊括怀中
美国加州有一条著名的“1号公路”,与之相比,虽然台州1号公路只有其四分之一的长度,但同样如珠链一般,串起沿岸的海岛公园、历史文化遗址、核心旅游风景区以及湿地、度假区和渔港。而且,壮观的地质景观层出不穷:不仅能看到典型的基岩和淤泥质海岸地貌,还有极为罕见的火山地貌,许多海蚀岩、海蚀柱以及8000万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流纹岩、红岩、玲珑岩、球泡岩。
沿着台州1号公路,沿着浙江最长的一段海岸线,出发,用最简单的行走去领略海洋的魅力。

一座城,一片海,一条绝美的海滨公路。它串连起了台州海岸线绝大多数的自然风景,也展现了傍海而生的人间新风貌。

各有风情的宝藏之岛

在台州1号公路线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大大小小的岛屿。在关于海岛的定义和分类中,列岛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它和群岛都是彼此距离很近的岛屿的合称。若岛屿的排列成线形或弧形,习惯称之为列岛。
东矶列岛无疑是台州最足以拨动心弦的海岛。它地处临海市东部的洋面,距离大陆较远,整个列岛约由50多个岛屿组成,大小不一,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上,其中的东矶岛,更如一部华章,这里是观看海蚀地貌的最佳地点,砂砾火山熔岩形成各种突兀崎岖,永不停歇的海潮与大风,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打造出一座瑰丽的海上园林奇景
▲ 东矶岛是观看海蚀的最佳地点。摄影/王小清
大陈岛是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位于椒江区东南52千米海面上。其余还包括一江山岛、洋旗岛、蛇山岛等29个岛礁。大陈岛在公元5世纪中叶开始闻名海内外,从台州驶向朝鲜和日本的商贸船只一般都取道于此岛,并习惯以岛上的高梨头礁为航海标识。
岛岬北侧,有一条长约300米的黑砾滩,砾大如拳,乌圆可爱,称为“乌砂头”。涨潮时分,还可听到“呜呜”的滩音。
▲ 乌砂头位于大陈岛的一片危崖之间。摄影/洪子根
如果说东矶岛是海上园林,那大陈岛便是一座海上森林。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0~60%,触目所及,满目苍翠,如闪烁在海面上的一颗绿宝石。岛礁四周海域,是梭子蟹、石斑鱼、黑鲷的天堂,也是海钓爱好者的乐园。
大陈岛东侧近岸处的甲午岩,十分抢眼,两片30 余米高的巨形礁石,如同神斧劈就,直指苍穹。两礁相隔不过数尺,耸峙危立,岩下海涛汹涌,白浪滔天。当人们穿过一片幽深的黑松林,豁然见巍巍巨礁于惊涛中屹立,无不为之震惊。渊底涛声雷鸣,景象异常壮观。
横屏观看
▲ 大陈岛。摄影/蔡艳芳
一千座岛各具一千座岛的风情。既有自然造物的天真之美,也必有人工斧斫之趣
登上面积相当于澳门的三门县蛇蟠岛,迎面而来的是1360余个古洞穴,环环相扣,洞洞相连,有的幽深,有的残缺,岩壁上明显可见开凿痕迹。惊叹之余,又难免让人生出无限遐想。
岛上上千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古洞,是因古代工匠采石而遗存下来的。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储国秀所作的《宁海县赋》写道,“矿石(石材)锢于蛇盘(即蛇蟠岛)之丘,石首(黄鱼)发于洋山之屿。工师钻坚而脔分,舟人冒险而渔取”,据此得知,蛇蟠岛采石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35年前后。但村民在一个古洞废石堆中发现了三枚古钱币,其中一枚为东汉的五铢钱,或许,岛上的采石活动在东汉时期已开始了。
▲ 蛇蟠岛。供图/图虫创意
这些石材呈现出迷人的赭红色,颇有喜庆意味,当地人称之蛇蟠石,常用来建房、筑井、雕窗。在海岛潮湿的环境里,石质房子较之木构房更能防台风、防腐朽。蛇蟠石所形成的地质年代,为距今1.455亿年至1.996亿年的侏罗纪,属于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材质十分细腻,便于开凿,因而被人们选作建筑材料。据统计,蛇蟠岛历史上的采石量高达几百万方,大量销往宁波、绍兴、台州、温州等地,甚至与朝鲜、日本亦有经贸往来。
扩塘山岛是三门境内第三大岛屿,也是地貌最特别的一个,被誉为“礁石博物馆”。
整座岛由褐红色火山凝灰岩组成,全岛海岸线长13公里,沿线的海蚀礁岩,形态色泽各异,其中,东南和南侧,连绵五、六公里,礁石丛生,流纹斑驳,风浪侵蚀而成的崖、台、洞、桥、柱……构成一幅壮美的海蚀图。另一处壁立如削的岸礁,呈浅红色,人称“红岩”,经常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燕、鸬鹚等海鸟,动与静,柔与刚,相得益彰。
▲ 扩塘山岛·岛礁夜色。摄影/陈啸
岛上的牛尾塘沙滩,有着更为重要的珍宝——海滩岩景观。这些千万年来由砾石、沙粒和白色贝壳凝结而成的“混凝土”,被不断进退的海潮侵蚀得千疮百孔,远看似沉积的地层,可见如书页似的层理;近看如水泥块,里面嵌着贝壳碎片、珊瑚等海洋生物残留体,它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海滩岩。海滩岩是不可再生的,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气候的变化,也可探测出地壳构造运动的规律,因此这片沙滩更显得弥足珍贵。
黄礁岛最早记载于明代《郑和航海图》,位于金清镇东偏东南11公里海上,因岛上礁石呈黄色,故名黄礁,面积2.2平方公里,是古代海上交通的主要航识岛屿之一
横屏观看
▲ 站在黄礁岛上远眺,群屿平展而渐深渐远。摄影/柯丽芬
黄礁岛岛形狭长,岛脉延伸近5公里,但最窄处仅数百米,并多岛岬。由于岛南端眺望龙门列岛,群屿平展而渐深渐远,可称佳景,内海、滩涂、湿地、芦苇丛,皆是黄礁展示海岛风情的“资本”。
行走在黄礁岛上,美景一览无余。海面在波涛的照耀下,泛起阵阵金光,跳跃不定。远处,几座小山丘连绵起伏。一边看山,一边观海,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海水泾渭分明。原来,近海的海水呈黄色,与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有关,而岛上修建的坝和水闸阻挡了部分泥沙,因此近岛的海水较蓝,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景象。
还有位于玉环市东海披山洋面上,被誉为“大地艺术之花”的大鹿岛,因形似梅花鹿昂首于海面而得名,面积约2平方公里,以海上森林、奇礁异石、岩雕艺术,被称为“鹿岛三绝”

塑造城市气质的海湾与湿地
除了岛屿,海洋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湾。在台州,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台州湾、三门湾和乐清湾,也让台州成为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三个海湾的城市。
台州湾被称为台州的“母亲湾”,一个似喇叭口的开阔海湾,拥有着动人心魄的海岸景观。海面上矗立着诸多岛屿,日出时,云霞灿烂,水天光影一色;夕阳落下,鸥鸟纷飞,追逐着归来的船只。
横屏观看
▲ 地处乐清湾中心地带的玉环市海山乡,四面濒海,拥有典型而又丰富的海洋生物、滩涂和珍稀鸟类资源。摄影/黄玲琴
由于属于基岩淤泥海岸,南北两岸都形成了大型滩涂,漫无边际。当地政府对滩涂进行了一系列自然生态修复工程改造,一面保持原有的自然肌理与气质,维护湿地的功能体系;一面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建造湿地景观,把曾经的荒滩变成一处可四季赏花观鸟、悠游水上的湿地公园。
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1号公路的终点段,同样也经历了一番巨变。玉环岛面积186平方公里,曾隔着漩门海峡孤悬于浙东海域。1977年,漩门两岸堵坝合龙,漩门湾历经“沧海桑田”之变;2001年,一条海上堤坝成为海与湖的分界线,湿地轮廓初显;2011年,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获批成立,开启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探索
▲ 黄礁岛有丰富的滩涂湿地,沿环岛路南侧是成片的紫菜养殖滩涂,北侧是4000亩草甸,一片郁郁葱葱。摄影/郑天春
作为候鸟迁徙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站,每年有数万只候鸟停歇漩门湾,通过“水鸟栖息地改造”工程,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更多鸟儿来访,像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这些“稀客”越来越多,有的停留时间达6个月。现在的漩门湾,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黑嘴鸥栖息地和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越冬区之一。


向海图强的台州湾
海港是海运基地,也是沟通水陆、江海联运的枢纽。一座拥有良港的城市,意味着会在港口的带动下,形成一个密集的运输网络,不仅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拉动腹地经济。
如今,分布于台州沿海的21个港口资源,共同以“台州港”之名列入中国现代化大港之列,其中包括曾是台州港主港区的海门港、被孙中山先生视为“东方之实业要港”的健跳港、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誉为“希望之港”的大麦屿港。
▲ 十年前,台州湾的头门港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十年后,这里已经是美丽湾区的模样,它见证了台州海洋经济“向海图强”的飞跃。摄影/胡永胜
海门港历史悠久,古港的范围曾延伸至台州湾。民国时期,陈懋森的《临海县志稿》中记载:“至牛头颈北麓、小圆山南麓,两山对锁,是为海门。”海门即是因江北小圆山与江南牛头颈山互为对峙,形状神似大门而得名
它位于椒江入海口,是一个河口港和海湾港兼备的良港。椒江口外,台州湾连接东海,又有东矶列岛、台州列岛为天然屏障,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港内风浪弱小,航道宽阔顺畅,水深适宜。早在唐代,海门港就形成商埠雏形。明代中叶以后,宁波粮食亦“常取足于台(州)”。民国期间,更是一度成为浙江最大的港口,港口客货运发达,并且开通了往返上海航线。从1960年海门港1 号码头建成,到2019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座百年港埠正在等待另一场新生。
健跳港是浙江省四大深水港之一,浙东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历来为海防重地。港长17公里,岸线水深最高达47米,不淤不积,万吨级船舶可趁潮自由进出港区。1916年,孙中山先生来健跳考察,对这里的天然深水良港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加赞赏,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将健跳定位为需要大力建设的“实业之要港”。
横屏观看
椒江是台州的母亲河,如今的椒江两岸,已从生产岸线转变成生活岸线。摄影/黄玲琴
自然禀赋优渥的台州港大麦屿港区,是我国沿海八大避风锚地之一,且毗邻国际主航道。其所处的环乐清湾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贸易频繁,物流发达。集装箱年吞吐量占台州港的75% 以上。2009年,大麦屿港开通对台海上直航,成为浙江省唯一、华东地区重要的赴台海上通道。2014年,大麦屿港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开通,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条对台海上客货滚装航线。2021年以来,港口先后开通16条国际国内航线,外贸直航线可直达英国、美国、越南等国。一艘艘满载南美智利车厘子的远洋货轮,20天便可抵达大麦屿港口,然后发往全国各大市场,第二天人们就能吃上新鲜可口的异国水果。
改革开放初期,提到海洋经济,台州人能想到的只是单一的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小舢板”,但现在的台州,进入了港口集装箱运输时代,港湾停泊的巨型船舶、不断增加延伸的航线、日夜不停的装卸场景、庞大的货物吞量……无不印证港口才是“经略海洋”的最强前沿

生生不息的渔港
和热火朝天的工业港口相比,分布在1号公路沿线的渔港,似乎更具人间烟火气息,它是渔船的港湾,也是赶海人的归宿。大大小小的渔港,似繁星般散落在台州绵长的海岸线上,曾一度带动台州的经济繁荣。靠海吃海的台州渔民对海洋的一怀真挚情感,全都寄托在一条条渔船上。
台州44个渔港各有千秋,其中被新千年曙光眷顾的温岭石塘渔港,显得格外动人。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8.6公里,沙滩礁石交错,不论是顺着“海滨绿道”、还是从山上俯视,都不会错过日出或日落,海景一览无余。
横屏观看
▲ 石塘是一座古老的渔村集镇,又是时髦明快的“网红色彩村”,让人误以为身处意大利五渔村。摄影/郑通肖
居住在石塘古镇的人们,大多是在清末从闽南惠安迁来,这座小岛因此成为遗落在温岭的一处闽南“文化飞地”。石塘的民居建筑风格鲜明,一座座民房依山傍海,垒石而建,石屋、石街、石巷错落有致;小人节、扛台阁、大奏鼓……古老的旧俗一并沿袭,为平静生活增添无数岁时欢乐。
过去以海为生,几乎家家都有数代的“讨海”生涯。渔船不只有捕捞的功能,有的还是运输船,它们为作业船运输补给,而远洋作业船捕捞到海鲜产品之后,一般也会通过运输船送回港口,相当于海上的“快递”。有的船是“生意船”,直接在海上买下渔获,再驶回码头卖给其他鱼贩。还有的渔船,专门带领游客体验海捕的乐趣。石塘渔业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石塘古镇建筑基本就地取材,全用山石搭建而成,石墙、石屋、石路高低错落有致。摄影/金跃方
不过,如今讨海不像从前,一年四季,没个闲时。每年有数月的禁渔期,让东海这个大鱼仓休养生息。几十年下来,海中幼鱼的数量明显上升,消失已久的本地墨鱼也重回渔港,渔民们常常能看到墨鱼产卵的景象。
开渔时节,渔民们斩获的各类海产品,大多会送到温岭市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24小时不间断营业,墨鱼、带鱼、鲳鱼、黄鱼、梭子蟹、虾、鱿鱼……这些东海常见的鱼类,都能在市场找到。松门水产品市场的交易量,每年都在20万吨以上,交易额更是达到近60亿元
▲ 石塘渔港为台州三个国家中心渔港之一。镇上的人大多数靠海吃海。摄影/洪子根
海风年年吹拂而过,但风中却有不一样的意味。正是台州的“人”,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人们在岛上垦荒、建设城市,打造了一个现代版海上图景
大陆和岛屿早已紧密相连,再无天堑横隔。在曲折的海湾沿岸,曾经临海而建的渔村,也陆续升级为依山傍水的城镇,代替摇橹和双桨的是汽笛和引擎。遍布滩涂和海面的网箱,让鱼虾蟹贝从这里走向万千中国人的餐桌……人们在水陆交界处建造的这条不逊于自然岸线的人工海岸,让台州与海洋彼此深深相依。
▲ 每到渔讯季节,每一艘渔船都作好准备,随时扬帆启航。摄影/郑通肖

来源:《中华遗产·别有天地在台州》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