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士人为何走向民间?

 在山清泉水 2023-08-17 发布于湖北

这部著作的精彩及新颖之处在于:

历史博士王瑞来更为精准地界定了“宋元变革”的时间点(从南宋开始至元末),并以此为视角,考察了宋元之际金榜题名后的士人精英的命运,且着重着墨于未获得朝廷“编制”的士人走向民间后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认为,“地方社会的崛起是宋元时代变革的一个标尺。”

北宋太宗建国崇文抑武,大开科举取士,逐渐形成了“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士大夫政治,并建立了一套详密的选官制度,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的提高与繁荣。

然而,“改官制度”和“七阶选人”选官制度却使得很多已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止步于“事业编”的“选海”了。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在江南建立,终结了从隋唐到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二元化状态。

“员多阙少”的士人谋职局面,在南宋更加凸显,从而将不少士人推向了社会。来到地方社会的士人,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提高当地知识文化水平,引领了社会转型。

至此,宋元变革开启。

苏轼的诗句“读书不求官”在南宋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持久的共鸣,改变了很多读书人的世界观。

他们不再只抱以“学而优而仕”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观显现多元化。胥史、幕僚、讼师、商贩、术士、乡先生都成为了士人的谋生手段。

大量待职的士人和未参加科举的士人在地方成为乡绅,他们积极办学、修桥修路、捐款救灾,服务于家乡,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地域精英网络。

元朝灭亡南宋,几十年未开科举,因在宋朝设计的户籍制度上增设了“儒户”,和书院的兴起,使得士人辈出。

他们或为吏从教、或修身齐家、著书立说,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也带来市民文化的兴盛,并加速了士人地方化的进程。

以朱子学为主的新儒学,以道化俗,面向民众,在士人们的全力推动下,不仅在南宋的江南得到全面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扩大到全国,成为近代以前儒学的主流。

在书中,作者还以鲜活的案例来透视宋元变革时代背景下,疏离政治的士人与文化。比如:杨万里、罗大经、周必大、黄公望等。

也以此说明了,这批走向民间的士人们是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后继中国走进近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环。

作者的行文对历史有宏观的勾勒,对史料有严谨的筛选,对个案有生动的描摹。

他以“大历史观”“大文化观”的视野,给读者书写了一幅宋元大变革及中国社会如何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全景图,极富启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