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有好好吃药,为啥病情总反复?或许是你犯了这3种错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看到标题点进来的你,一定有着同样的困惑:明明有在按时吃药,为啥我的病情却总是反反复复呢?

其实,这有可能是因为你掉进了下面这3个常见“陷阱”,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赶紧跟小编来了解下吧~

陷阱一

认为生病是个人或者道德上的失败

很多患者的病情之所以会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自我PUA:

  我抑郁,是因为性格太敏感、内向;

  我焦虑,是因为抗压能力太差了;

  我得了精神分裂症,是因为总是想的太多;

.......

这种“一切都是我的错!”的认识,其实反映了对现实中自我的否定与排斥,而长期的自我否定必然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形成自我病耻感,这会降低病人的求治欲望和治疗依从性。

那怎么才能摆脱这种自我PUA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精神疾病的发生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它是生物(如遗传、某些疾病等)、社会(如婚姻破裂、失业等)、心理(如过于完美主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这并不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我们没必要因此自责和内疚,而是应该积极寻求治疗和帮助。

当被负性思维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倾诉或者书写的方式去释放这些有害的思绪,尝试全身心投入到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中,比如去做义工或者参加志愿活动,这能帮我们树立自信心,收获价值感,提升我们的心理能量,迂回地化解了疾病的影响力。

陷阱二

将自己与亲人隔离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获得身边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发现,当与亲人和朋友开心相处时,我们的脑垂体会释放催产素,而后者会促进5-羟色胺这种“快乐激素”的分泌,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然而,很多病友因为觉得亲人不理解自己,会把他们越推越远,将自己变成一座孤岛。

网友小A这样说道:我有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非常渴望家人给我支持,但是我感觉他们从来没有理解过我,每次我说我的痛苦时,他们要么表现得很麻木,就像没听到似的,要么只是简单回我一句“你去试试工作”。所以,我总是跟他们冷战,但这也让我的病情越来越重......

想必很多病友都有类似的经历,觉得自己不被爱、被抛弃了,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精神疾病让我们戴上了“灰色眼镜”,只看到了亲人对我们的消极意图和恶意,而过滤掉了家人的爱与关心。

又或许是我们的家人对于精神疾病的了解比较有限,他们可能不知道你在经历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帮助深陷痛苦漩涡中的你,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和沟通。

你不妨直接向亲人说出自己的困境和需求,比如“我正在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我能否给你稍微讲讲我的感受。如果你能认真倾听,我真的会很感激你的”。

当我们尝试做出改变后,如果身边的家人还是不能理解自己,我们也没必要逼迫自己自行去消化这些痛苦,可以向其他病友寻求帮助和吐露自己的心声。

对于你的感受,他们能感同身受,他们会运用同理心,给予你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对自己重新充满自信心,积极地面对生活。

陷阱三

借烟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为了逃避精神疾病带来的痛苦感受,很多病友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抽烟或(和)喝酒。

确实,烟酒能增加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的分泌,让我们获得瞬间快乐,但与此同时,它们也会使疾病症状出现波动或者复发。

就拿香烟来说,它不仅可以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还会影响肝脏内药物代谢酶——CYP1A2的活性,加快氯氮平、奥氮平等精神科药物的代谢(多说一句,羊肉串等烧烤肉类也有同等“功效”),你想,血药浓度都无法达标,病情又怎么有好转呢?

而且,你的吸烟量越多,降低氯氮平、奥氮平血药浓度的程度就越大。

除了抽烟,喝酒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也只是饮鸩止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周书喆医生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例,介绍了喝酒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赶紧戳下方视频来了解下~

更多问题可咨询专家

参考资料:

[1]吴志国,苑成梅,王振,黄佳,李则挚,王勇,张晨,方贻儒. 心境障碍患者自我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11):5.

[2]范丽奇. 社会工作视角下园艺治疗小组对精神病康复者自信心提升的研究[J]. 健康管理,2021(5):132,93.

[3]喻东山,余琳. 理解才能更好地陪伴[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