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精神疾病的合理期待

 健康慢走 2018-09-15
面对精神疾病的合理期待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对慢性精神障碍的病友和家属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明明已经接受了适当的治疗,病情却不见起色,或者是已经稳定了好多年的病情,却忽然间又变坏了。很多家属为了家中的病友,而牺牲自己的生涯规划、减少了朋友之间的
互动、甚至于牺牲了婚姻或者是升官发财的机会,在病友因为自己的牺牲,而有进步时,家属会觉得很欣慰很高兴,可是如果病人的病情又在复发,则病友和家人都会有很深很深的挫折、忧愁和惶恐。
是的,挫折感和无力感是很多慢性精神障碍者和他们的亲友,最深的痛。希望病友和家属们能够了解,对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虽然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让我们能永远怀抱希望,相信病友一定可以在治疗下渡过最不好的发作期、可以有一个能够料理的、稳定的人生;但是,也不能够过度期待,因为毕竟人类医学还不能完全了解精神疾病发作的生理机制,更何况情绪和社会环境,甚至于是天候,都可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有所影响。所以,我们要小心防范精神疾病病友病情的再复发,但是一旦情况不好,那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仍然要积极的寻求能够协助的医疗或社会资源,再做一次努力。
精神病患家属们的经验是:身为精神障碍者的家属,我们一定要做病友的后盾,在他们面临危机时帮助他们,但是,给予帮助并不表示要放弃和牺牲所有的一切,家属还是要过自己的日子,要维持自己基本的生活品质。虽然和病友一起奋战精神疾病,生活上家属必然要做一些调整有一些牺牲,但是不必要全盘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只有当我们自己坚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承受病人的病情,也只有当我们自己能够情绪健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陪伴病友走长远的路。否则付出的越多牺牲越多,期望越大,反而失望的几率更大,遇到病友病情不佳的时候,就很难脱离挫折的郁闷深渊。家属们!照料好自己,才是我们能好好照顾病人的长久之道。
病友自己也是一样,生理上病情可能仍然会有起伏,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习稳定情绪的各种方式,强化自己忍受挫折的能力,学习生活上自我照顾的各种技能(像是煮饭煮菜、洗衣服等),我们不必过度期待经济上的富有,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病情变化时能主动寻找帮助,我们就一样能够拥有好的生活品质,快乐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