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养得到大力支持,地产头部纷纷布局,中医药康养迎来黄金期

 顺风规划设计 2023-08-17 发布于湖北

但是,提到康养,经常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康养=养老”。实际上,康养更多的是“健康”和“养生”的集合并包括“养老”。

什么是康养?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且被广泛接受的界定。以下从学术界、产业界、行为学和生命学四个角度来说明。

1. 学术界角度

普遍将康养解读为健康和养生的集合,重点在于生命养护之上,用健康和养生的概念来理解康养的内容。

2. 产业界角度

倾向将康养等同于大健康,重点是把养解读为养老,认为康养是健康与养老的统称。

3. 行为学角度

将康养看做一种行为活动,是维持身心健康状态的集合,从更一般的角度来看待:康是目的,养是手段。

4. 生命学角度

康养要兼顾生命的三个维度:一是生命长度,二是生命丰富,即精神层面的丰富度,三是生命自由度。

具体体现为未来新康养人群对美好生活所诠释的“健康、快乐、幸福、富足”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

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是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根据不完全测算,当前每年为康养产业提供的产品却仅仅在5000亿—7000亿元左右,针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明显有效的供给严重不足。

《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重仅为1.8%;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0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仅33.8张,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养老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缺口。虽然,我国康养产业遍地开花,但受康养产业回报慢、粗放式发展、政策碎片化、配套设施单一、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老有所养,让每一个新康养人都能够幸福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近年来,我国大力完善社区居家康养服务网络,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结合的康养服务体系,新康养产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落地,中央政府于近一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多个方面鼓励地方开展“康养产业”建设。

国家战略正在呼唤“康养产业”的积极发展,“康养产业”将成为下一步中国各地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主流特色发展模式之一。

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进一步重视,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建设,将亿万家庭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多方向规划老龄化发展,出台多个政策保障民生,主要包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规范、农村养老均衡发展、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

我国康养产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康养产业的主体布局也在调整,“中医药康养”赛道迎来新的增长点。

传统医疗康养模式趋向产业化体系化,如中医药康养模式等新型康养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市场更加细分化、服务内容专业化、全家庭体验产品多样化等特征。

中医药康养通过大力普及中医药为主的康养模式,让人们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也是中国式康养的内涵和特色。

并支持产业与健康、旅游、文化、健身休闲、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健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多层次的康养服务,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年龄段的多元需求。

多业态撬动亿万蓝海市场。需求和政策双重利好下,大健康、基因测序、生命医学、中医养生、养生旅游等众多康养产业相关概念备受市场和资本关注,房企、险企、国企等复合型企业纷纷进军养老产业。消费升级趋势下,复合型高端化康养消费呈趋势化。

康养产业已然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块万亿大蛋糕对各路投资者构成了“绝对诱惑”,其中不乏跨界而进入大健康领域的巨头,包括科技企业,阿里健康,提供天猫医药服务,上线支付宝“未来医院”,腾讯推出“腾爱医疗”战略,将智能终端、医生平台、金融医保,以及健康大数据这四项业务彼此联动。在金融领域,泰康、中国平安等企业纷纷通过自建或投资并购、跨界合作等方式布局大健康领域。在房地产领域,万科、绿城、远洋等房地产头部企业纷纷布局。

纵观整个健康产业,虽然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毋庸置疑,但是以前那种虚假、夸大,靠模式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有许多富有远见的康养企业,已开始整合内外部资源,现在要想在康养行业长久发展,形成品牌,那这就需要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创造社会价值。大健康行业不缺客户,缺的是过硬企业、品牌和完善的健康服务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陈农夫为代表的本土品牌越来越得到行业和合作方认同。回归商业本质,把售卖产品变成健康管理,把健康管理过程,形成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建立友谊、感情、关爱,让客户真心感受到企业的诚心,用爱心经营快乐。真正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放在卖产品的利润上,优化运营成本,撬动万亿产值。

在2021年,陈农夫食疗筹建线上一站式康养服务平台,以康养+中医药为基础的“康养社区”进入了紧张的筹备状态中(又名“天使社区”),2025年将着手打造中医药文化村的建设。创始人陈老师表示,将拓展整合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资源,同时汇聚国内外尖端康养产业资源,打造一流的人文生态圈服务平台。

早在98年成立的时候,在依据百年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萃取百年中医药精华,引入现代营养学知识,采用小分子酵温萃取原理,攻克了“良药苦口”变“良药可口”技术,实现药借食力,食助药威的本草饮食技术;秉承“四大立餐原则”——药食同源、健康四控、应时应季、辨体施膳,并遵循中医组方“君、臣、佐、使”的原则,匠心炮制出美味又健康的中华养生肴馔。

食养融合,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头连着百姓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不需要额外花钱和额外花时间,就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养生理念,尽在一日三餐中,每天给健康做加法。尤其是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壮大,更是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医药康养基地以食疗康复为主,兼度假休闲为辅。基地有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一切以人为本,康复先规范人的各种行为、饮食、运动、情绪、作息习惯为主要工作。进入康养基地,就进入了病患康复的自主流程,一切为了客户的健康、开心着想。对很多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患者都摆脱了药物的依赖。基地地处风景优美,富含负氧离子的环境中,基地主导爱文化、家文化、健康文化。所以进入康养基地,就像进入拥抱爱的家中,让每个人都身心愉悦,互助互爱,加速康复疗养进程。

城市中有需要的老人入住老年康养社区后,其生活方式应以老人的意愿为准,尽量不作改变。譬如,老人的家属,尤其是有轻微失能失智的老人的家属,可以同住陪伴。又如,老人家中用惯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可带到新的家中继续使用。入住老人可在康养社区中尽享宁静祥和的乡村社区氛围,绿色自然的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专业化的居家服务。健康状况允许的,可以在门前地头种种蔬菜花果。这符合前文中所说的“适地安老”选址四个条件中的后三个条件,即“建立起'老年人友好’的社区环境”、“能提供有用的社会支持”和“能提供具有可及性的健康照护”。

面对中国康养市场的挑战,我们一直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持续深耕康养产业链,致力打造更加多样化、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养产品,帮助人们实现高品质康养生活。健康快乐,生活无忧,工作日在城市里工作,周末带一家老小来中医药社区康养健康管理,亲子旅游度假,学习,让生活更有味道,这是农夫哥一辈子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