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漏案二则(张泽生)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8-17 发布于内蒙古

1.气血两虚证

储某,女,46岁。

初诊:经行量多已半年,来势如崩,淋漓不净,夹有血块,每月经行达半月之久。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面色无华,心慌,易汗,白带多。舌红,苔淡白,脉沉细。肝藏血,脾统血,统藏失职,冲任不固。治拟益气养血,调和肝脾。潞党参9克、炙黄芪9克、全当归9克、大白芍9克、焦白术9克、紫丹参9克、大川芎3克、炒生地12克、炙甘草3克、炒川断9克、鲜生姜1片、津红枣4枚、煅龙骨15克。

二诊:上药服之甚合,原方加味继治。原方加益母草12克、夜交藤12克。并拟丸方以图根治。潞党参45克、炙黄芪45克、大生地60克、炒白芍45克、潼白蒺藜各45克、牡丹皮30克、熟枣仁60克、紫丹参45克、夜交藤60克、炙甘草15克、大川芎15克、云茯苓45克、煅龙骨90克、川断肉45克、煅乌贼骨60克。上药共为末,以龙眼肉120克、红枣120克、鲜藕750克煎汤泛丸,每日早晚开水送服5克。

【按】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肝脾两虚,则统藏失职。故以参、芪、术、草益气健脾,归、芍、地、芎养血柔肝,加龙骨固涩,药证甚合,已获效机,制丸从本缓图。


2.阴虚血热证

王某,女,51岁。

1978年3月4日:年逾五旬,经事犹行。近1年多来,月经提前,甚则1月2至,色红量多,来势如崩,每次需用3~4刀草纸。今适值经行,少腹不痛,心烦口渴,头昏目眩,神疲乏力,两手麻木,视物昏糊,经眼科检查为视神经萎缩。脉细而弦,舌红苔黄。血虚肝旺,热伏阴分,虚热内扰,迫血妄行。大生地12克、紫丹参9克、大白芍9克、旱莲草9克、益母草9克、粉丹皮9克、淡子芩5克,3剂。另用震灵丹,每服5克,每日2次,连服3天。

随访:药服1剂,月经如崩即止,3剂服完,经行即净。近半年来,经事按月来潮,经量已少,每月仅用半刀草纸,精神振作。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年过50,月事仍潮,脉弦而细,舌红苔黄。张老认为,脉细者血虚,弦者肝旺,舌红者为阴虚,苔黄心烦口渴者为内热,视物目糊、肢麻,乃是血虚不能养肝荣络之象。血虚则肝旺,阴虚则生内热,热迫血行,冲任不固,因而血崩,乃属本虚标实之证。此种崩漏与气虚、肝脾统藏失职,或瘀血内阻之证均有不同。故选用生地、旱莲草养阴凉血,丹参白芍益母草养血以固冲,黄芩丹皮清肝泻火,凉而不寒,不致瘀滞。另用震灵丹固崩祛瘀,通涩合用,对虚实夹杂者用之尤宜。若一见血崩,不加辨证,骤用止涩之品,或可取效于一时,恐随止随发,因此,需在止血之中,略兼和血化瘀之品为要,以冀止血而不留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