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旭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撷英-方剂汇

 昵称45037408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2021-09-14686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现代医学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较为局限,多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或抗甲状腺等治疗。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王旭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江苏省着名内分泌专家。王师秉承经旨,勤于临证,学验俱丰,尤其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证治疗造诣颇深,现将王师论治桥本甲状腺炎的经验撷要如下。

1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乃病机关键

根据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瘿病”、“虚劳”范畴。《诸病源候论·瘿候》曰:“瘿同婴,婴之义为绕,因其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缨侪或缨核而得名。”又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指出了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及饮食水土失宜。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论》云:“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血、浊气、痰滞而成。”提出瘿病与气、痰、瘀的因果关系,气、痰、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气滞痰壅、血瘀,痰凝则气滞、瘀阻,血瘀则碍气、痰积。张介宾曰:“夫人之多痰,皆由中虚使然。”《证治汇补·虚损》亦指出:“虚者,血气之空虚也。”

王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主要在脾肾。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病机关键乃脾肾亏虚,导致阳气的生成及运行障碍,且颈部属肝经循行之位,气机郁滞,津凝痰聚,血脉瘀阻,气、痰、瘀交阻于颈前,气血痰凝聚为有形之邪,发为瘿病。因此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机贯穿疾病始终,而脾虚肾虚、痰凝、血瘀则各有侧重,同时可兼夹肝郁气滞、气阴两伤等病机。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致虚,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2治以温补脾肾、化痰祛瘀为主,临证辨证加减

王师抓住疾病的主要环节,以温补脾肾、化痰祛瘀为大法,结合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遵循“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原则,创制了桥本甲状腺炎的验方———熟地、山萸肉、仙灵脾、淮山药、党参白术茯苓泽兰郁金浙贝母。方中熟地、山萸肉、仙灵脾填补肾精,淮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泽兰、郁金活血祛瘀,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共奏温补脾肾、化痰祛瘀之功。王师认为临证因以平补为主,不赞成壅补,壅补有碍脾气升发,易致虚不受补。结合本病的病理基础和病机特点,单用一法一方,疗效多受影响,故临床应注重随证加减应用。兼肝郁气滞者,症见:焦虑易怒,善太息,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细数,加用香附枳壳疏肝解郁理气。《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王师强调疏肝理气的同时,因适当配伍健脾药,以达培土荣木之效,如白术、甘草等。兼肝火炽盛者,症见:烦渴失眠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加用连翘赤芍、丹皮、半枝莲疏肝清热泻火。现代研究表明连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起作用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1];半枝莲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并可以提高其免疫系统功能[2]。

气阴两虚者,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口渴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加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三者合用气阴双补,相得益彰。兼痰气交阻者,症见:颈前肿胀,伴胸闷不适,舌红、苔白腻,脉细弦,加用法半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卷一》云:“气虚自然痰多,痰多必然耗气,扶正必致祛邪,荡痰必然益气。”兼气滞血瘀者,症见:神疲气短,善太息,女子月经不调,舌质偏紫、苔薄白,脉多弦细,加用川芎三棱莪术行气活血消癥。《临证指南医案》言:“初病在气,久则入血。”兼痰瘀互结明显者,症见:颈前肿块,经久未消,伴胸闷,纳差,舌有紫气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加用桃仁丹参牡蛎山慈菇。兼脾肾阳虚显着者,症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少便溏,全身浮肿,女子月经稀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加用杜仲、川断、菟丝子温补脾肾。

临床治疗中,王师运用含碘中药较为谨慎,一般选用含碘量低、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玄参夏枯草、浙贝母、牡蛎等。王师[3]认为在中药复方中配合运用含碘量较少的中药,既可以克服含碘药的弊病,又能提高中药复方疗效,而不应盲目使用含碘量较高的药物,弊多利少。若运用完全不含碘的方药,则疗效较为缓慢。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恰当选用含碘量少的方药,合理配伍,相互作用,变弊为利,从而提高疗效。

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可见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王师重视桥本甲状腺炎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出要加强锻炼,使正气充盛,增强体质;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饮食适宜,并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防止疾病的传变,延缓疾病进展。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治病与养病应相结合,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尤其应注重调畅情志,切忌焦躁,肝气畅达则脾易健,痰瘀易消,病邪易去;饮食上应避免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紫菜海带、海鲜等,尽量食用无碘盐。桥本甲状腺炎愈后及病情稳定期,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预防其复发,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甲状腺超声检查,避免劳累过度及情志过激。

4病案举隅

王某,女,28岁。2012年8月2日初诊。

主诉:畏寒、乏力3月。患者近3月畏寒乏力,少气懒言,胸闷不适,腰背酸痛纳呆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查体:双侧甲状腺I度肿大,质韧,无触痛。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TT3:1.46ng/mL,TT4:90.6ng/mL,TSH:4.92μIU/mL,FT3:3.4pg/mL,FT4:0.93ng/dL,TGAb>1000U/mL,TPOAb:640.97U/mL。甲状腺B超: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穿刺病理检查示:甲状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西医诊断: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病。辨证属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治以温补脾肾、化痰祛瘀。处方:熟地10g,山萸肉10g,淮山药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仙灵脾10g,广郁金10g,浙贝母10g,炙甘草3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2年10月5日二诊:腰酸背痛改善,余不适症状已除,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TGAb504.90U/mL,TPOAb238.34U/mL,余正常。原方加怀牛膝10g、女贞子10g,增强滋补肝肾之功。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3年1月8日三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TGAb:20.01U/mL,TPOAb:4.32U/mL,余正常。原方加用桔梗4g,桔梗与甘草配伍,有引药上行之功。28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三诊方继服28剂以巩固疗效,复查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后坚持服用中药调理,随访至今未发。

按:本案患者脾虚则纳呆、面色少华,肾虚则腰背酸痛,畏寒、乏力则为脾肾阳虚之证候,胸闷不适、颈前结块为气痰瘀壅结之候,故治以温补脾肾、化痰祛瘀。方中熟地、山萸肉、仙灵脾填补肾精,党参、白术、淮山药、茯苓益气健脾,郁金活血祛瘀解郁,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二诊加用怀牛膝、女贞子滋补肝肾。三诊加用桔梗,桔甘配伍,达到引药上行之功。本案脾肾痰瘀兼治,药性温和,持续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颇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