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多个角度写出人物的个性 |《我们班的“奇葩”同学》李燚林

 赛作文 2023-08-17 发布于山东
我们班的“奇葩”同学
山东滨州邹平长山镇初级中学七(9)班 李燚林
我们班有一个“奇葩”同学,就简称他为小张吧。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奇葩同学,他到底有多奇葩,我就举几个事例来向大家介绍吧!
【简介人物,引起下文】
他之所以会被称为奇葩同学是因为他在语文课上的表现。每次语文课他总会被点名,不是因为叫他回答问题,而是因为他的心飘出了课堂,飞到了远方。【一个“总”字,突出“他”的日常习惯表现,强化“他”的“奇葩”】每次被点名后,同学们都齐刷刷地看他,他不是低着头给自己做“美甲”,就是在“欣赏美景”。当老师让他站着时,他会低着头,你可能会认为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惭愧地低下头,那你就错了。头虽低着可身体却在不停摆动,就像是“永动器”。但当老师批评他时,他依旧不在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偶尔龇着牙笑笑,丝毫没有愧疚之心。
【描述“他”的课堂“奇葩”表现】
当你看到他在课上不认真听讲时,是不是会认为他在课上不会回答任何问题,那你又错了。在语文课上,老师如果偶尔提出了难倒全班同学的问题,他就会出场,并且大多时候他都惊讶众人。一次课上老师问了个问题,班上排名靠前的同学问了,排名中间的同学问了,排名靠后的同学也问了,依旧没有人说出老师满意的答案。【借助词语的反复,突出问题的难度,烘托“他”的惊人才气】他坐在座位上,像似自言自语似的说了一堆,当老师让他站起来再说一遍时,他的话震惊了我们所有人,老师说他答的竟然与答案意思相同。在他的话的指引下,我们才解出了那道题
【描述他“惊人”的答题才能】
他在课上我行我素,作业也是总会被打回来 “返工”,可是对老师提的问题他却能答上来。说他笨呢,他又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说他聪明呢,老师提问他课本上的一些内容,他也答不上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也就只有奇葩”一词了。
【对比“他”的作业之“差”与答题之能】
小张他还有一个奇葩处,那就课间的表现。一下课往往他是第一个起身的,他也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在快要冲出教室时,他还会突然停下,转过头,向着教室的不同方向看看,使个眼神,紧接着就会有几个男同学陆续一起出教室。【情态描述,生动、具体】如果课间你想在教室找到他的身影,那是不可能的。课间他的身影只有出在其他班级门口,或者厕所门口,而他身边也总会有几个外班的人。说他人缘好吧,他在课间总不与同班同学在一块玩,而是去找外班的;说他人缘不好吧,他在外班又有许多朋友。每次课间都会看见他在走廊里来来回回地走像逛街一样,逛完这家“店”再去那个家“店”。刚刚还看到他在十班门口呢,下一秒他又出现在十二班门口,他的身影在我们三楼的走廊中来回穿梭,身边的聊天的朋友也跟着不断变化。
小张总是下课第一个冲出教室的,还是最后一个回来的。上课铃响了,他的座位还空空如也。老师开始上课了,他才“姗姗来迟”。每当老师问他干什么去了,他也会不动声色地说:“去上厕所了!
【他的课间奇葩表现】
小张同学被称为“奇葩”同学名副其实,虽然他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笑料,但还是希望这位奇葩同学能够改进自我,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呼应开头,表达愿望】 
(指导教师:柏玉)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我们班的“奇葩”同学为线索,具体、生动地描述了“他”的奇葩表现,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形象。

写法借鉴:从多个角度写出人物个性。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性格随和,表现平常,但也有部分人个性鲜明,行为超常。如何生动地写出一个人的独特之处呢?本文采用了多角度表现人物的的写法。

一、描述人物的情态。表现“他”课堂上走神,“每次被点名后,同学们都齐刷刷地看他,他不是低着头给自己做'美甲’,就是在'欣赏美景’”,“低着头”是心不在焉,漠视老师的点名;受到老师批评时,“他依旧不在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偶尔龇着牙笑笑,丝毫没有愧疚之心”,“龇着牙笑笑”,是对老师的批评毫不在乎。这些情态,都具体展现了“他”的异于常人之处,突出了“他”的奇葩。

二、借助具体的事例。“一次课上老师问了个问题”,同学们“没有人说出老师满意的答案”,而“他的话震惊了我们所有人,老师说他答的竟然与答案意思相同。在他的话的指引下,我们才解出了那道题”,通过这个事情,展现了“他”非同一般的思维和答题能力,

三、借助侧面烘托。塑造人物形象,有一种效果特殊的方法,即不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心理状态,而是写周围的环境或周围的人的表现,从而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这就是侧面烘托。本文在运用直接描写表现人物的同时,还注意采用烘云托月的方法去表现人物的奇葩。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班上排名靠前的同学问了,排名中间的同学问了,排名靠后的同学也问了,依旧没有人说出老师满意的答案”,上中下三类同学几乎代表了全班人,但他们都说不出“满意的答案”,而“他答的竟然与答案意思相同”,两相对照之下,更加突出了“他”的睿智与非凡的思维能力。这种侧面烘托的方法,在表现人物方面,更加耐人寻味。

仅从某一方面去表现人物,往往显得单薄、简单,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既是一种人物表现的艺术,同时也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点评:徐东祥)

END

吴泽浩:运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

范嘉欣:借助反复手法 突出人物特征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