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乌菲齐美术馆|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和他的明暗人生(上)

 新用户8522pijw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在水坑里欣赏自己》或《水仙》

Narcissus,1598-99年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与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不是同一个人。卡拉瓦乔一生狂放、危险而又充满了谜,被视为17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和开启巴洛克时代的先驱,他一生的创作时间不超过25年,最后10年一直在逃亡,但他的画作非常高产,而且题材广泛。以真实人物做模特,浓重的色彩、大面积的阴影,强光的穿透、激烈的冲突……强烈的明暗对比特点极其显著。



关于他的一生,就像醉人的小说一样。
危险而又充满了迷。


他是艺术界的登徒浪子。
酗酒斗殴、公认的鬼才、因杀人远逃他乡。

1610年,卡拉瓦乔再次受到通辑,他对麻烦一点也不陌生,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他都与法律纠缠在一起,但这次不同,这次是因为谋杀。不管死活,凡是捉到他都有赏金,所以他就你往常一样,尽其所能逃走了,他试图依靠作画来摆脱麻烦。那么,结局如何呢?‍‍‍‍‍‍‍‍‍‍‍‍


让我们走进卡拉瓦乔
最美最真的幻梦,最恶最真的人性
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他不是天生是恶棍。

1571年,他出生在伦巴第(意大利北部),离米兰大约三十公里的的一个名叫卡拉瓦乔的小村庄。他的父亲照看当地一个贵族的房子和土地,他家不穷不富,声望也可以,但当时的时代,一场瘟疫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那年,卡拉瓦乔只有5岁,同时失去了父亲和爷爷。而当他19岁的时候,他又失去了母亲,所以,在变卖家产还债后,就离开了家乡。起初,他来到米兰,当了一阵子学徒,但是任何一个有天份的人都想去罗马,于是,卡拉瓦乔1593年来到了罗马。

如果他有一天知道自己成会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那么,在罗马,他或许很快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描绘那些古老的雕像,罗马的雕像多了去了。

然后,开始接触那些大师的作品。比如:拉斐尔、达芬奇。‍‍‍‍‍‍‍‍‍‍‍‍‍

他把拉斐尔的作品虔诚的复制下来,并细心揣摩,经过时间的打磨,卡拉瓦乔最终得到的就是自己心中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或许那时他就有“关于完美和理想中美好的概念如何呈现。”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些天上的神,他们的秘密展现出来,然后,把对自己完美的认知运用到关于灵魂的表达。是吗?或许卡拉瓦乔可不这么想,天堂是什么样子?鬼才知道呢?他所知道的就在画笔和画室里,此时,现在就是卡拉瓦乔的艺术表达。‍‍‍‍‍‍‍‍‍‍‍‍‍‍‍‍‍‍‍‍‍‍‍‍‍‍‍‍‍‍‍‍‍‍‍‍‍‍‍‍‍‍‍‍‍



01 打破常规的人‍‍‍‍‍‍

素描,卡拉瓦乔一生中从未做过素描,他只是观看,睁大眼睛看,然后就直接开始作画。有人问他怎么替换模特时,他指向街道说:”他们“。然后就把”他们“带到画室里,卡拉瓦乔的《捧着果篮的男孩》这幅作品表现出来的那种粗野的笨,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那种精致的美丽多年后的延续。


《捧着水果篮的男孩》 Boy with a Basket of Fruit

1595年

70X67CM

Galleria Borghese,Rome‍‍‍‍‍‍


《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

1593-94年
Galleria Borghese,Rome


他本就不是按常规常理出牌的性格,一开始,他的画法和作品便是对古典作品泛滥模仿的一种强烈回应。比如:以自己的形象绘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酒神巴克斯是神,年轻帅气,而卡拉瓦乔画中表达给了我们完全相反的感觉,他就像一个病人,肤色发绿,嘴唇灰白,睡眠不足的眼睛,嘴角上挑,一副淫邪的模样。就像一个衣着华丽的社交动物次日清晨醒来的模样,再看那些葡萄,就是很差的品种熟了的葡萄而已,而且还由一个指甲脏兮兮的手掌托着。这种把一个神完全人化的作品,简直就是一种对当时的挑畔。‍‍‍‍‍‍‍‍

当时意大利的艺术家们以其精湛的技艺著称,他们追求美好的自然主义表达。但是卡拉瓦乔给了我们一个扭曲的自然,根本就不担心艺术美好不美好,他把一个”水果篮“变成了一场生与死的戏剧,尝试着改变绘画的理应面目,理所应当。但是这种改变他也想让那些鉴赏家所知晓,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他四处搬迁,不再吃菜叶,穷困潦倒的现状。‍‍‍‍‍‍‍‍‍‍‍‍‍‍‍‍

一个名叫“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的红衣主教,他住在一个巨大的宫殿,身边有诗人、音乐家、画家围绕着,他是当时艺术市场最大的玩家。在市场艺术品交易所那里,卡拉瓦乔的作品《老千》吸引了他。他注意到画中人物,红脸蛋孩子以及那些想胜过他的冷酷赌徒,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就像在他面前一样触手可及。他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下这幅画,而且提出让卡拉瓦乔搬进他宫殿般的家居住,这里衣食无忧,这里有许多聪明的诗人、哲学家、手艺高超的厨师,还有你喜欢的音乐家...你喜欢音乐,不是吗?‍‍‍‍‍‍‍‍‍‍‍‍‍‍‍‍‍‍‍‍‍‍‍‍‍‍‍‍‍‍‍‍‍‍‍‍‍‍‍‍‍‍‍‍‍‍‍‍‍‍‍‍‍‍

卡拉瓦乔确实喜欢音乐,作品《Boys Making Music》,他自己就出现在这幅画里,在画里的后面,手握着短号,人物都是大的特写,这么丰满,离观众很近。在当时没有这样大特写的画法,画里人物就像4个挤在壁橱的家伙,邀请看的观众:“来吧,一起排练吧。”这样作品的构图直接突破了安全区,摈弃隔离直扑观众而来。


《老千》The Cardsharps

1595年
kimbell Art Museum
《音乐家》Boys making Music
1595年-96‍‍‍
92X118c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

注:1600年前的作品,他画笔下的人物实在太美。
       如《微醺的酒神巴克斯》、《被蜥蜴咬的男孩》及本文以上作品等。


02 教堂作画,光明、黑暗、阴影的画技,“神”凡人化表达
1600年,罗马,基督教推广中心的所在地。天主教派还受到来自北欧的新教围攻,对于当时需要救赎的人们,他们传达了一则新的信息,新教徒们说道:“谨听吾言,真理如黑白般分明。一本圣经就是基督徒的向导,教堂里的画只会让我们分心,是不洁的象征,把他们都扔出去。”

而天主教徒反击说:“那些识字的大众难道就不值得救赎吗?难道贫苦的人们就不应该体会到耶酥基督和圣母玛丽亚做出的牺牲吗?”‍‍‍‍‍‍‍‍‍‍‍‍‍‍‍‍‍‍‍

在天主教派之间进行灵魂之战时,绘画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品。他们就是一架架重炮,所以教堂被一再整修,还有一些则重建。所有的教堂都被大量的绘画所装饰,相应的,这些绘画也就担负起了捍卫天主教信念的重任。‍‍‍‍‍‍‍‍‍‍‍‍‍‍‍‍‍‍‍‍‍‍

但是在梵蒂冈之外,在高墙环绕装饰华丽的红衣主教居住的宫殿之外,却是截然不同的罗马。汗水的味道充斥着的市场和广场,有着发酸的酒、街头的顽童、兼职的士兵转瞬间就可能会偷走你的钱包,也可能割破你的喉咙;这里满是乞丐、卖艺者、耍杂耍的骗子、还有娼妓等等,数以千计的他们在(当时的红灯区)游荡。这个邪恶的伊甸园就位于台伯河的下游,这就是卡拉瓦乔所处的当时的罗马。

卡拉瓦乔当时住着廉价的房屋,夜夜与其他潦倒的画家不醉不归,整天惹事生非瞎胡混,在街上游荡。
他们的座右铭是:
“Nec spe,Nec Metu.没有希望,也没有恐惧。”
卡拉瓦乔想依靠自身的才华和可疑的声誉摆脱这一切。


‍‍‍‍


1599年,他被委以重任,要为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内的圣卡特琳小礼拜堂绘制两幅画。对他而言,也许就像个试验,看看他能否把一种新形式的艺术在他们关注的地方展现给在大众,是否能够感动他们并使他们奉献出忠诚并得到救赎。

但小礼堂的《圣马太感召》,却令公众感到头疼,委任的要求是作品要与这个大型建筑匹配,那个殉教者的眼睛要看向天空,云朵上要有许多天使,而卡拉瓦乔觉得并不需那些东西,但是他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受到挫折后,他开始在另一面墙上作画,不知怎么,当他想到《圣马太感召时》,灵感来了。他用一个罪人而不是一个圣人,突然间犹如醍醐灌顶,教堂需要的和卡拉瓦乔与生俱来要做的,终于体会到了怎么去表达神的真谛。

他没有把感召设在圣地之类的地方,只是用一束光线把耶酥带到了罗马一间阴暗的小屋,这里就是个赌档,窗户上糊的纸让房间更阴暗,聚集着一群地下身份的人,画中一半的人都没注意到两个神秘人物的到来耶酥与圣彼得进来了。一切都是光的缘故,光是如此纯洁而又强大,卡拉瓦乔希望的是把人们带入黑暗中来,然后突然又把他们暴露于光明之下,所以,这一切的表达太美了,就像戏剧与电影的张力,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上图:《圣马太感召》
上图:《圣马太受难》


而另一面墙的作品《圣马太受难》,这幅作品的争议问题在当时一直存在。一场发生在小巷的刺杀,恐怖、混乱、兴奋异常、失控的人们分散四周,一切就像闪光灯一闪:摇曳不定,结结巴巴以及惊声尖叫的景象,赤裸的刺客是中心,在泛光的照明下,完成了最后致命一击。同样,在其它的教堂作品中,这种极限的人物形象对立与拉扯,通过罪人而不是圣人,把基督精神有关的信息表现的更为严肃,都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基督说道:“可怜的人们会受到拯救。”
卡拉瓦乔说:你不必仅仅看着我的作品,也无需那么费力的凝视,你会感同身受。“或许,这就是卡拉瓦乔所要让我们知道的,福音就在此时此地发生。没有人能感触到他对福音纯粹力量的捕捉,并不是以轻飘飘的天使形象出现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凡人。

顶着打破常规,打破基督信仰的画中人表达,用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风格,将画作呈现出“凡人与神的对立”,更具力量的表达出来。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天才就是有这种与众不同及桀骜不驯和勇气。当人们看到这些作品,眼睛睁的大大的,心跳怦怦作响,画作的圣剧如此生动鲜明,他们融入其中,感觉自己是一员,连不信神者最终也相信神了。这正是教堂寻觅的画家,教堂的委托蜂涌而至,他的头脑开始发昏,这时,另一个“卡拉瓦乔”出现了。



03 创作宗教伟大作品的卡拉瓦乔与
      内心深处的卡拉瓦乔如何共处

随着教堂里这种“明暗、光的运用,罪人是中心而不是圣人”画作的表达呈现,卡拉瓦乔成了争议的人物。后来,出现很多声音。所以,当时提到他的名字时,“不象样”这个词语就随之出现了。卡拉瓦乔及其同伴经常辱骂对手和模仿者,不管他是什么意思,但是表现出来的这神经质经常使全徘徊在痛苦和麻烦的边缘,这同样也表现在其它作品中,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圣托马斯的不可思议》

The Incredulity of St Thomas

1601-1602年

107X146cm‍‍

Schloss Sansousi,Potsdam


关健在于“卡拉瓦乔”这场教堂的绘画革新表达,这不止是一场艺术形式的革命,画中那些罪人是不信神者,同样也成了虔诚的基督徒,对于没有受到洗礼的的人,你能想象当时的朝圣者是如何到达他们心中的圣地“罗马”,当看到这些作品,又是什么感受吗?

而另一幅作品《朝圣玛丽亚》,画中两位朝圣老人经过长途跋涉,虔诚的跪着,脚下厚厚的茧子。
《朝圣玛丽亚》
圣奥古斯丁大教堂
Basilica of Sant'Agostino,Rome‍‍‍‍‍‍‍‍‍‍‍


带着敬意而来的人们,却要面对这些污足,因些教堂里有些人不免认为卡拉瓦乔做的有些过头了。卡拉瓦乔当时一定在想:我怎么才能逃脱处罚呢?当时他已经30岁了,这些作品引起的争议搞得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之后,他变得暴力、狂滥、难以捉摸。

所以,当有一个模仿他的画者“乔瓦尼·马格林”,得到了为天主教耶酥教堂创作《耶酥的复活》这份好差。而卡拉瓦乔没有得到,此后不久,一首歪诗在罗马的小洒馆传开,大概就是讽刺“乔瓦尼·马格林”乱涂乱画这样的歪诗。具体是谁写的,到现在也不得知,但乔瓦尼·马格林以诽谤罪起诉了卡拉瓦乔,他遭到逮捕坐了牢。

几个月过去了,卡拉瓦乔仍然没被释放,由于到最后没有个定论,所以他被判在家里服刑。如果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家的话,他将会被罚做苦役。难道这就能阻止卡拉瓦乔了吗?很难。‍‍‍‍‍‍‍

有一天,凌晨在San Ambrogio教堂外面的Corso,卡拉瓦乔随身带着长剑和匕首,被士兵拦住了,当问他有没有许可证时,他没有拿出来,但被放行了,士兵对他说,你可以离开了,并说“晚安,先生。”他却用作死挑衅的话回答说:爱咋咋的,所以被逮捕了。‍‍‍‍‍‍‍‍‍‍‍‍‍‍‍‍‍‍‍‍‍‍‍‍‍‍‍‍‍‍

即便最亲的朋友也无法理解他,当时的他易怒,暴躁,他们在MOOR的一家酒馆里吃饭,他也会挑衅服务生,并从吵架升级到拨剑对准服务生。他不仅仅是在酒馆跟人干架,他还通过绘画过去和现在的事物来挑战传统。‍‍‍‍‍‍‍‍‍‍‍‍‍‍‍

之后,应Trastevere的圣母玛丽亚教堂之托,这个教堂位于罗马当时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其中有一群圣母玛丽亚的忠实信徒,这些人祈祷病人早日康复,使贫晃的土地变得肥沃,还有谁比卡瓦拉乔更适合来创作《圣母玛丽亚之死》呢?

根据基督教传统,圣母玛丽亚是假死,是升入天堂之前的沉睡,就如同她受孕生下儿子耶酥也只不过是精神层面的奇迹,所以她的死亡是物质的离开,是假死。但卡拉瓦乔可不这么认为,他不止用一个妓女模特披上玛丽亚的红色衣服,而且,在他眼中玛丽亚就是拥有凡人的肉体,他画的玛丽亚的肉体就是死去的真实状态。

很多人说:这是我到的关于“圣母玛丽亚之死”最富感染力的作品。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这样认为,尤其圣玛利亚的忠实信徒更是备受打击,在这幅极具争议的作品之后,卡拉瓦乔变得更加易怒,他的人生开始遭遇一系列重大的事故。‍‍‍‍‍‍


《圣母玛丽亚之死》
1605—06年
369 X 245CM
Louvre Museum,Paris




接下篇:

走进乌菲齐美术馆|卡拉瓦乔的明暗画法和他的明暗人生(下)



后来我渐渐明白,人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告别。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本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均为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