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亭天中万寿塔建造始因及其塔文化的内涵

 夏天杂志 2023-08-17 发布于福建

  枫亭天中万寿塔以其别致的造型及其丰厚的文化内蕴,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塔文化遗产,已列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之列。然而,为何会在枫亭地方出现如此高品位的文化形态,其始因由来史籍中没有记载,如今也尚未有人详细考查过。探寻枫亭建塔的起因,目的就是要探求该塔的文化内涵。本人将调查到本塔的有关资料,与各处塔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行对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以及枫亭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与推考,提出了建塔的可能始因及其多重的文化内涵,以供众人指正与讨论。

一、我国塔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存在的形式

  我国的塔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起因背景和文化内涵。塔是起源于印度,用于藏舍利或经卷,传入中国后,一方面,继续保留其藏舍利或经卷的佛教文化功能,另一方面,这种外来的文化形态与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碰撞结合而变异,成为了多种文化的结合体,也即是形成了如下的各种类型塔文化形式:

1、塔的佛教文化形式

  佛经说,公元前三世纪,统一印度的阿育王因征战杀戮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遂生悔悟,皈依佛教,弘扬佛法,用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即骨灰)建塔,一共建了八万四千座,据载中国安放了十九座,因系阿育王下令建塔,俗称“阿育王塔”。[1] 十九座塔中都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如,陕西法门寺是唐代八位皇帝先后在这里迎奉舍利的场所,其佛塔地宫内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于1987年就发掘出释迦牟尼的四指舍利。[2]  浙江湖州飞英塔也藏有释迦牟尼舍利(遗骨)七粒以及阿育王铜虎面像。[3]  号称“天下第一塔”的开封灵威塔中藏的也是印度阿育王大弘佛法的佛舍利。[4]

  随着佛塔含义的拓延,在中国的舍利塔中,内中供奉的除了有佛的舍利外,还扩展到与佛有关的人与物,即是供奉一些高僧大德的舍利、佛像和佛经。据佛经记载,唐朝后期昭宗景福壬子(892年),浙江天台山来了一位老和尚道育,新罗国(古朝鲜国)的出家人。十多年诚心修行,从不间断,死后火葬于山上,骨灰中得舍利子无数,其墓塔内藏的就不是佛的舍利了。又如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端裕和尚任杭州灵隐寺主持,绍兴二十年(1150年)圆寂,身体火化时发异光整整一日,骨灰中得舍利无数,众徒在阿育王寺内为他立了一座舍利塔。[5] 此外,在浙江临海市的阿育王塔下藏的是8尊佛像,其中两尊为铜像,6尊为白银打制的。[6]  陕西西安慈安寺塔原为唐玄奘藏经之用,故初称“经塔”。[7]  这些都是中国早期建造佛塔的本意。

2、与中国儒家的尊君孝道文化相结合的塔文化形式

  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两晋南北朝传播尤为极盛。由于儒佛两教并行不悖,互为表里,所以中国的儒家在接受佛义的基础上,就将佛教中许多文化融合在儒道文化之中。尊君孝道是中国儒家所极力倡道的一种文化主体,许多忠臣孝子,为了倡道忠君孝悌思想,就将佛教中的塔文化与尊君孝道文化相结合,如浙江鄞县二灵塔,就是宋初韶国师为颂君而建的,在塔上有“福延圣寿”和“保国安民”之刻。也有一些帝王或富豪之家,特为父母建塔祈福祷寿,如福州定光多宝塔(白塔),就是闽王王审知为母亲祝寿而建的。又如,建于北宋的仙游龙华双塔,就是邑人郭勇为庆祝母七十和八十大寿而捐建的。这类型的塔文化功能就是以佛为载体地弘扬儒家的尊君孝道思想。

3、与中国镇邪禳灾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塔文化形式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镇邪禳灾的传统文化思想产生,自东汉传入佛教后,据佛经说,阿育王在印度境内广建寺塔时,颁布敕令,并把敕令刻制于摩崖和石柱上,名为“法敕”,具有镇邪作用。为此,人们为了镇邪,便建塔并刻上“法敕”,企图以此能达到禳灾的目的。此类的塔在许多处存在,如,奉化市南山的瑞峰塔就是用以镇龙禳灾的,因南山脚下县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一位五台山的行脚僧便在山上“剪茅辟址,筑塔镇龙”。[8] 又如,宁波的天封塔就是建在甬江、姚江和奉化江的三江交汇处,据说就是用于藏宝珠镇鳖鱼精。[9]  还有,浙江普陀山的镇莽塔、天童山的镇莽塔和广东南雄的三影塔(塔檐挂陶制貔貅,寄以祛灾托福之意)等都属此类型的塔文化功能。

4、与中国堪舆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塔文化形式

  风水(堪舆)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源于殷代,发端于汉代,盛于唐宋。由于塔的形状尖直灵秀,如角如笔,既有龙角之喻,又有文笔之象征,故此中国堪舆术中就借用此象征与功能,应用在风水中来作为“镇龙首”以聚财,或且“兴文运”。在中国传统的堪舆文化中,一城,一镇,或一村落等集居点的兴衰穷通,决定于入水与出水,在风水理论上称为“水口”。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特点是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流向多是自西向东,故此集居点多在“龙脉”的东或东南方向流出,其水口的大致方向也多在一村之东南或南或东方,又以东南居多,即“震”、“巽位”吉方。类似于“巽位……为江湖之咽喉,水口之关锁”的记述不胜枚举,如江西《芳溪熊氏青云塔志》云:“水口之间宜有高峰耸峙,所以贮财源而兴文运者也。芳溪四面皆山,惟东南隅山势平远,自雍正乙卯岁,依形家之理,于洪源、长塍二水交汇之际,特起塔以镇之,于是财源之茂、人文之举,连绵科甲。”这就是许多城镇村落的东向或东南向山峰上时有建塔的原因。

  福建石狮东南五里的宝盖山上的姑嫂塔,又名“关锁塔”其意是“盖泉郡关锁水口镇塔也”。[10] 由于在风水术中,就是财,关锁水口就是不让财流失而聚财。这种堪舆法建塔,谓是镇龙首,塔象征龙角,以示龙镇水口,财水很难外流。

  以塔喻笔而“兴文运”的事例如宁海跃龙山巅的文峰塔,就是邑人为弘扬先贤精神,重振宁海“文风”而建造的。[11]  还有奉化鲒琦乡的培风塔,其建塔的目的就是要培植风脉,所以塔名叫“培风”,希异建塔后能“人才脱颖而出”,甚至“高复高兮上复上,辉映期塔兮历千秋万代而不忘”[12]。宁波彭山塔是慈溪赵文华所造的,作为文笔,以压余姚谢阁老的舜江桥(为笔架)而抢了风水。[13]

  又如,泉州东南方向有三大水口,为了“镇龙首”和“兴文运”,堪舆师就以三塔层层引入(见示意图)。 

  第一水口:溜江之塔。最初为明万历郡守蔡继善为了平衡地势而建,即与凌霄、宝盖二山成鼎足之势。后塔废。至清朝,有堪舆家云:此地当郡城巽位,又为笋溜两江水口,如在此建塔,可遥瞰双江,昌兴文运,故将西门定兴宫内石塔移于此地再建。[14]

  第二水口:石湖之塔(六胜塔)。

  第三水口:石狮东南五里的宝盖山上的姑嫂塔。

5、与航海标识相结合的塔文化形式

  为了识别航向,人们特意在海边最高山峰建塔,作为航标,称为灯塔。如明永乐十年,由明成祖朱棣下诏建成的宝山烽堠(灯塔),为郑和舟师进出长江、折南入海的航行标识。[15]

  上述的塔文化只具单种形式的功能,有的地方的塔文化则是由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的,体现出多种功能,如奉化市江口镇甬山上的寿峰塔,既作为烽火台旁的显目标志,又作为筑塔镇压山下成灾的龙,以保山下长寿之乡的太平。而奉化西坞镇停山上的天峰塔,既是筑塔镇龙,塔底又是埋藏尼姑舍利。[16] 又如苏州瑞光塔既是三国时孙权为报母恩而建,又是内藏真珠舍利定幢之用。[17]

二、天中万寿塔第一手资料及其建造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枫亭人士宋慎杰在《枫亭志》续编中记:“民国丙辰五年元月三日,不风不雨,斗山塔折锋嗣,而东西北三隅皆陷,识者忧之。”他又在画家林肇棋的人物传中写道“林肇棋号介人,亦号寿庵、頣道人、……民国八年,重修万寿塔,努力监工,塔以完成。”由此记载可知,天中万寿塔曾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损坏过,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重修。查访枫亭鳞山陈清贵老人,他提供了这次重修的一个重要资料信息,即是他祖父陈五章当时曾参与修塔事项,那时塔身崩坏,塔上层东面的佛像掉落在地,地方人士很是重视,组织重修,发现塔身内藏有许多佛经,重修时仍然封存在塔内。

  从上述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确切表明,枫亭天中万寿塔内藏的是经卷,这是正规的佛塔。可是建此经塔的始因是什么,为何要建在枫亭的螺峰之上?这些得从塔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枫亭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寻找联系,并仔细推考。

  据载,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弘俶笃信佛教,他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84000座宝塔的故事,曾制作8400个小塔,[18]  内藏以自已刻印的“一切如来心宝箧印佗罗尼经”的经卷,称宝箧印经塔,分送到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同时也远传到日本。

  吴越王钱弘俶执政时期,正是福建的王氏家族已终结了统治闽国的历史,而留从效(永春藉,后定居枫亭留宅)和陈洪进(枫亭后榄人)两人此时却雄据于漳、泉两州(包括兴化)。当时,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兼泉南观察使,陈洪进为统军使,掌管兵权。他们在外实行多面外交策略,既与南唐交好,也与吴越国往来,取得成功的外交效果,使兴、泉、漳一带避免了战乱动荡局面;在内实行保境安民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外贸易,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为此,吴越王钱弘俶对他们的政绩甚为肯定与认可,在相互交往之中,其宝箧印经塔也即传送到泉州。

  留从效和陈洪进都是行伍出身,同阿育王和钱弘俶一样,征战与杀戮就是他们的职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笃信佛教成了他们的共同信仰,其证据就是留从效在泉州,舍南园别墅建南禅寺(今为承天寺),又建广教寺,玉泉广济院,惠安敦光寺,白岩寺,重建莆田法海寺;陈洪进在泉州建法石观音寺,资寿寺,增建九日山延福寺,并在山上雕刻巨型阿弥陀佛石像。这一时期枫亭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重大进步,佛教发展很快,以至成为国内名古镇之一。公元948年,也即是留从效据有漳、泉后四年,普惠、契泽倡建枫亭天王院,留从效舍田供奉;陈洪进也在枫亭建了全安庄(泉州崇福寺的挂庄),并舍田与寺院。 [19]

  既然留从效和陈洪进与吴越王钱弘俶有共同的信仰,那么传送来的宝箧印经塔他们就会视为圣物而依样广建于辖地各处,其证据就是现存的宝箧印经塔型式的塔在泉州开元寺拜庭中有两座,泉州洛阳桥中部小岛上及北段中部桥侧各有一座,同安一座,漳州开元寺一座,枫亭太平桥旁集英亭附近店铺中一座,枫亭天中万寿塔也是其中的一座。[20] 这些塔只是我们所调查到的极小部分,还有许多散建在各处不知有多少,虽然有些不是五代时期所建的,但它们的形制样式却是相同,都是五代时期的宝箧应经塔的翻版的,说明当时此类的塔在漳、泉、兴化已是广泛建造。

三、天中万寿塔建造在枫亭螺峰的地理位置背景及其风水的文化背景

  从现存的宝箧印经塔实物来看,这种塔一般是以小型的样式置于寺院宫庙中或桥梁上,而枫亭天中万寿塔却是以特大的样式耸立于山巅之上,这是有一定的多种文化背景原因。

  枫亭地处海滨,海拔地势低,经常受到海水侵淫而致灾受害。既然留从效在枫亭舍田予天王院,陈洪进舍田予全安庄,那么枫亭人民与田地受到海汤之灾,他们怎能袖手旁观?可是,如何防止海水泛滥?他们只能从传统的镇邪禳灾的文化思想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须建塔镇龙以禳灾。由于吴越王钱弘俶所传送的宝箧应经塔内藏有佛经,最具镇邪的功能,为此,他们便按宝箧印经塔的样式,将其放大为大型的石塔,并藏入佛经卷,准备建在枫亭海滨,用以镇龙制灾。

  既然要在枫亭建塔镇龙,那么将建在何处最为合适?要知道,古代人的风水观念非常强烈,在村或集镇周围的山上,哪怕想要砍一棵树木,也会受到村里老人的反对,因为“乡中有多年之乔木,与乡运有关,不可擅伐。盖树之位吉者,伐则除吉,位凶者,动亦招凶。”[21] 由于关系到村镇的风水问题,区区山树就不能随便砍伐,何况是建塔,更是不能随意乱建的。为此说,塔须建在既是靠近海滨,又能有利于地方风水之处,这样才能得到地方父老的认可。

  从堪舆学的角度来看,枫亭螺峰(塔斗山)的海拔为84米,为枫亭东向震位(为留从效居处留宅的巽位)的最高点,其地貌特点就是在平地突兀而起,符合唐代杨筠松的《杨公穴法心镜》“海螺穴第五十一”。海螺穴的特点,就是龙头突起,像是一只海螺。“螺峰”就是按此点穴之法而取名的。若在此处建塔,既能镇龙禳灾,又能镇蕉溪(枫慈溪)出水口的龙首,不让财水流失,而且又能“笔插震、巽位”而“兴文运”(见右示意图)。为此说,螺峰巅顶就是最为理想的建塔之处。   

  自建塔之后,枫亭地方进士辈出,人们便在塔下建了魁斗阁,以示“塔兴文运”,从此,人们便将螺峰改名为“塔斗山”。

四、天中万寿塔的文化内涵

  由上述可知,枫亭天中万寿塔乃是由多种的塔文化形式的组合,成了多重文化的复合载体。其体现在,塔的建造始因本意原是“筑塔镇龙”的传统禳灾思想,而镇龙之塔则是以佛教中宝箧应经塔(阿育王塔)来镇压辟邪,介入了佛教文化,而后在选塔址问题上又掺合了传统的堪舆文化。同时,从“万寿塔”的塔名来看,内中又蕴含着尊君孝道的传统思想,此塔名有可能是后期人们在重修时为了颂祝君寿而号以塔名的,正如北京万寿塔就是为慈禧皇太后祝寿而更名的。值得注意的是,晋江六胜塔和石狮姑嫂塔也都另名为“万寿塔”,或许与本塔的取名有着相同的历史原因,有待于人们考证。此外,自本塔高耸在螺峰巅顶之后,客观上便成了海上航行辨识枫亭地方的一种标识,这里又含有航海的文化。可以说,枫亭天中万寿塔如此丰富的多重文化内涵,几乎将我国塔文化所有的文化内涵全包含在内,这是各处的塔文化所不能及之处的。

  含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宝塔,却千年默闻地被冷落于东南一隅而无人识君,直至2001年才初现芒光地被识为国宝而跻身于国家级的保护之列,这既值得庆贺又引发我们的深思:若是说以前人们对该文物保护的观念淡薄,那么本塔升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之后,我们的担子将是更重了,不但要精心保护之,更要在弘扬其深厚文化方面尽心尽力,这样才能对得起祖先所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产。

枫亭天中万寿塔

【参考文献】

[1] 法门寺,《神洲之旅》网站

[2] 飞英塔,《湖州之旅》网站

[3]“天下第一塔,《中华辞海》第三册P3585,印刷工业出版社

[4] 阿育王寺,《e游天下》网站

[5] 宫哲兵,吴越之地的舍利文化,《佛音论坛》

[6] 阿育王塔千年秘藏惊现浙江,《新华网》

[7] 慈安寺塔,《中华辞海》第三册P3586,印刷工业出版社

[8] [9] [11] [12] [13] [16] [18] 瑞峰塔,天封塔,培风塔,寿峰塔,彭山塔,天峰塔,阿育王塔,宁波文化网站

[10] 《晋江县志》。

[14] 曾乃《桐阴旧迹诗记》转引自《泉州文史》六、七合刊。

[15] 最早灯塔,《中华辞海》第三册P3528,印刷工业出版社

[17] 瑞光塔,苏州之旅网站

[19] [20] 郑秋鉴,天中万寿塔研究,《枫亭文化研究》2003第二期

[21](清)林枚《阳宅会心集》卷上种树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