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63):社火

 紫雨轩书院2017 2023-08-18 发布于河南

展示美好 请您记住紫雨轩书院

紫雨轩书画院为您展示当代文、诗、书、画、影精品之平台,敬请大家关注!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西北地区高跷、舞狮、敲锣鼓等的通称。“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

送社,是关中冬春民间的主要娱乐活动。大村子各有自己的会日,有自己的鼓乐社,也有自己的压箱底曲目。腊月农闲,开始排练。到正月初五后,十里八乡的“社火”队,到过会的村子表演,谓之“送社”。

在农耕文化中,二月二“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这天也是“老洞庙会”的正日。

西安东郊的“老洞庙会”,过了正月十五也就开始有了人气,到“龙抬头”达到庙会高潮。各村的社火会集于原坡下,此起彼伏,进行着一场“喧闹”的社火比赛。灞桥人习惯称其为“耍社火”,或“闹社火”。

老洞庙地当京城长安东出的“官道”旁,顺原坡东出蓝关,过牧户关进入商洛,通往南阳、武汉等地。


老洞庙附近,自古就是汉唐首都长安的游乐区和高级别墅区。

当时,女皇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及唐睿宗长子李宪(将皇位让于三弟,即唐玄宗,史称让皇帝,封宁王),及奸相李林甫、汾阳王郭子仪等皆依白鹿原原坡建有别业(即别墅,私家园林)。

除皇亲国戚园林外,同时沿白鹿原原坡的浐灞河岸边,也建有众多的庙宇。白鹿原西坡湾子村的云经寺和供皇宫饮水的神峪寺及北坡的老洞庙等寺院宫观比比皆是。

它们隋唐时期已存在,多毁弃于唐末五代的战乱。

唯有老洞庙会,长久不衰,香火旺盛。老洞庙宇群,它以道教为主,儒、释合流,符合老百姓全方位的精神需求。唐代几次灭佛运动(唐武宗灭佛等,佛教称其为“会昌靖难”),老洞庙未受影响。因为唐代皇帝姓李,李渊建唐之初,自认是道教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道教的宫观庙宇受到大唐皇室的庇护。


唐张九龄《诗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征字》诗:“荷蓧旋江澳,衔杯饯霸陵。别前林鸟息,归处海烟凝。风土乡情接,云山客念凭。圣朝岩穴选,应待鹤书征。”。“圣朝岩穴选,应待鹤书征”之岩穴,即原坡山洞。

盛唐时,地处长安近郊的白鹿原原坡山洞中,“五花八门”的隐士众多。有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落榜考生,有想到京城谋差事的落魄之人,也有寻求“面圣”的上访之人。皆因长安城中“米价正贵,居大不易”,唯有在此处筑洞栖身。即“应待鹤书征”,等候朝廷的征召和任用。

若重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老洞庙就是东郊的五台山,“庙在洞中,洞在庙中”。

古柏丛中,殿堂掩映。拾阶而上,洞窟层叠。袅袅香烟,飘浮于原坡之上。声声钵磬,萦回于翠柏之间。

回想起第一次和祖母上老洞会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祖母拉着我手,过水沟村、苏家营村,到了刘村,也就快到老洞庙了。


记忆中,祖母拉着我的手沿坡而上。出这个庙门,进那个窑洞,对着众多不认识的神像,跪拜磕头。旁边的道士、居士,拍着我的头说“这娃乖”。

印象最深的是,祖母拉我进到一个叫“娘娘庙”的洞中。洞中烛光昏黄,门旁一个大席包(农村粮屯)里面放了很多泥娃娃。祖母拉我一起给莲花座上《观童菩萨》拜了三拜,并给“功德箱”塞了张纸币,回身在席包里拿了一个泥娃娃,揣进怀里。我看到有那么多的泥娃娃,也伸手要拿几个玩,被祖母阻止了,拉上我就走。

原来,摸上男娃娃,我就能添一个弟弟了。否则,就是妹妹。我想,祖母可能摸了一个男娃娃……。

那时,三四岁的我,其它记忆虽已模糊。但印象中的众多个“第一次”,赶庙会、买爆竹、上公园等,仍然清晰。

这次老洞庙上会,祖母给我买了一个“狗撵兔”,一个会转动的木制玩具,这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洋玩具。

浐灞二水环抱的白鹿原西北这块原地,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在古代,有众多的文人墨客题咏歌颂。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

唐太宗李世民《度秋》中写到“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诶”。

诗圣杜甫《柳边》“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另一唐代诗人,文学家严维描写《游灞陵山》“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根据其诗可以想象到,灞陵原坡松柏参天,竹林溪流,杨柳笼翠。鹿鸣于原坡,鸟戏于林间。特别是末句“坐鸣松下琴”,把我们带入了世外桃源,仙山画境。

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二千年前的灞上汉刘邦屯兵和汉文帝灞陵陵冢群。

汉唐以来,这里名胜荟萃,大贤云集。

我们的乡亲,东汉高士韩康,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得知。长期隐居于“老洞庙”附近的园林间,以采药为业。

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王昌龄,也是我们灞陵乡党。他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上个世纪,老洞庙东边东蒋村的一个农家小院,走出了伟大的作家陈忠实,一部《白鹿原》,使人们忘了“荻寨原”的真名。我们作为白鹿原人,为我们的乡党陈忠实老先生实而自豪。

唐玄宗诗“灞岸垂杨窣地新”,王昌龄“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沈彬“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及杜甫、许浑、温庭筠等皆有诗文吟诵我们的家乡。

灞河水,浐河水,白鹿原。汉帝陵,老洞庙,半坡猿人遗址。家乡的厚重历史,家乡的风土人情,说不完,道不尽。

作诗《故乡》一首,权当结篇:
俯身登原冈,回首望家乡。
素浐潋暮色,玄灞涨晨光。
坡坎绿芳草,滩岸花飘香。
隔水拥古都,胸怀揽未央。

注:浐河水清且浅、河床缓而水流慢,名为“素浐”。与其相邻的灞河水深且广、水色浑厚,故有“玄灞素浐”之称。

笑傲人生,本名刘明利。西安市人,自幼受积淀深厚的长安文化熏陶,诗作想象丰富,情感强烈,语言清新,形成了豪放、超迈的个人风格。  

笑傲人生文集链接

【笑傲人生 文集】

有关义务献血的话题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49): 乡愁(图文)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0): 冬吟二十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1): 诗情纯真韵更美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2):山水情怀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3):祭祖文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4):踏花行二十二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5):春梦十六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6):春愁十五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7):未央天地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8):山水之间十六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59):闲游诗草十六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60):乡愁十六首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61):山水情

笑傲人生摄影诗文集(62):  广运潭名称的由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