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志民 | 参观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历史地位的“一号工程"

 鲁梅鲁冰花 2023-08-18 发布于北京

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历史地位的“一号工程”——记参观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作者 吴志民

      2023年8月5日,带着为什么中央会号召、组织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少共国际师》这个问题,我们到全国唯一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寻找答案。

     80多年前,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土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创中央苏区,进行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国民党军的“围剿”与红军的反“围剿”,是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中央苏区军民在赣南、闽西崇山峻岭之间,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实现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火种。

      宁都县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县份,是中央苏区前期政治军事中心,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红军集结地、指挥中心和主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后方基地、阻击地、最后被迫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反“围剿”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曾爆发过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成立了少共国际师,无数苏区军民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6万多人。

    为铭记这段历史,2006年6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同意,决定在宁都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2008年11月主体建筑建成。2013年12月23日,纪念馆正式开馆。

      陈展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较好反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历史。

纪念馆正面

展览馆分序厅和八个部分

       序厅的浮雕、圆雕采用了毛泽东1930年写下的“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这首诗词的意境为背景来创作的。

      我们先一起来看前方的这四位领导人,目光坚毅、满腔抱负、威仪天下处在这最前面的是毛泽东,这位神采奕奕、儒雅从容的是周恩来,这是战功赫赫、威武霸气的是朱老总,最右边这位俯身弓步的就是披荆斩棘、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彭大将军。

     背后的浮雕,嘶吼奋蹄的战马、浴血奋战的红军、支援前线的群众、硝烟弥漫的空气,都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发生在80多年前荡气回肠的革命年代。

       在最上方,有一道冲破乌云,撕开天幕的闪电,它喻示着我们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冲破封锁,突出重围,从此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右边这个圆雕是《怒撞不周山》,毛泽东在诗词里面写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悬空冲刺的飞马和马背上的红军,象征着一种革命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冲破阻力,势不可挡。整个圆雕表现出了红军将士威猛无敌的英雄气概和改天换日的万丈豪情。

第一部分  中央苏区的开创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起来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本营”。
      具体分为:红4军进军赣南、闽西;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中央苏区的初步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

第二部分  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党军连续发动第一、第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红军得到发展和壮大,红军作战原则基本形成,苏维埃区域得到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正式形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中国土地革命斗争的中心。
 具体分为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战后,毛泽东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挥毫填写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一首: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中央苏区军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中国红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又从红军战争和根据地实际出发,提出并坚持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根据地内予以歼灭的战略方针;坚持慎重初战,打好第一仗;坚持打运动战,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速决战等一系列独具中国革命特色的作战原则,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八个大胜利条件

三十条作战注意
小布誓师
龙岗大捷


讲解员唱起了胜利歌
仔细观看

红一方面军人员武器统计表
胜利歌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部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苏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胜利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革命政权。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各苏区红军的作战和建设。中革军委成立后,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第四部分  宁都起义暨红5军团成立
使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由3万余人猛增到5万余人。


红5军团领导人

  第五部分  1932年的六次进攻战役
      赣州战役、龙岩战斗、漳州战斗、南雄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10月3日至8日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在宁都县东山坝小源村“榜山翁祠”召开。中共临时中央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10月12日,中革军委发出通令说毛泽东“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遗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同志代理。”建黎泰战役后,金资战役,南城黄狮渡战斗。


宁都会议

 《中革军委发布关于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暂回政府工作遗职由周恩来代理的通令》

《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

  第六部分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1932年9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进至乐安、宜黄、南丰一带地区,发动群众,扩大苏区,为第四次反“围剿”布置预定战场。取得了黄陂战斗大捷。草台岗战斗胜利。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表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在红一方面军中具有深刻影响,它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范例,进一步丰富了红军的作战经验,体现了周恩来、朱德等的卓越组织和指挥才能。


第七部分:王明“左”倾路线的推行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9月开始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否定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在战争指导上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错误,红军英勇奋战历时一年,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自己亦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终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至1934年10月7日,中央苏区仅剩瑞金、兴国、宁都、于都、长汀、会昌6座苏区核心县。从而被迫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中央苏区不久被敌人全部占领,中央红军和苏区人民苦战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

敌军在江西省境内修建了14294座碉堡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统计表
六路分兵作战统计表
战略转移去远方

第八部分 反“围剿”战争中走出的建国初期省部级以上领导人
在中央苏区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经过反“围剿”战争的锤炼,走出了一大批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这其中有国家领导人13位,元帅8位,大将7位,上将34位,中将106位,少将440位,省部级领导人62位。


  气势磅礴、激烈悲壮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深思。

      今天我们了解辉煌壮丽的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伟大的光荣传统,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历史,把握今天,面向未来。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