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定召的兴衰

 wuzhi9 2023-08-18 发布于山东

呼和浩特市武川班定召的兴衰

文/侯建

        跨越了360多年的历史,当我们辗转走进那传说中的古刹遗址时,被眼前惨败的景象而震憾!油然而生的只有满腹的悲凉、凄苦和感叹,还有掏心窝子的难受……

        几百年的古寺你经受了什么之痛?到底因何而毁?

这还是古寺吗?还说是与呼和浩特市旧城的无量寺大召规模相当的寺院,可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却是如此残败不堪的景象,到处都是破砖碎瓦乱石田梗,早已不见了它那曾经辉煌的样子。

        这座寺院从大清朝康熙元年建成到文革初毁灭,最鼎盛时期曾有过300多僧人住寺。香客天天不断,香火燎绕山间,与杨榆树木的湿气混合孕育后,冒顶而出的烟雾久久不散,烟雾笼罩着寺院,如乘云之阁化入仙境一般。

        梵音悠悠,静心安详,护佑万民乐业兴旺,国之泰安。钟声绵长,在这山峻林茂的山谷间悠然回荡。然而阴山北麓之地这佛音传唱了几百年的寺院,却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一场破旧立新的浩劫中毁于一旦。本已残破的庙宇从此后彻底断绝了香火,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现在只有那庙宇被铲除改作了农田后,打下的那一口深井的水在流淌着,姑且诉说着它那昔日有过僧客穿梭热闹祥和的过往……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永和泉村西的古寺,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初称“班定召”。1662年(康熙元年)正式落成后,赐名“杂雅班第达胡图克图”,在康熙36年又改赐名为尊胜寺。

        这座位于大青山北麓的召庙,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世代流传着此召庙的由来,不免还带有许多迷信的色彩。在三百多年前大清早期的顺治皇帝时期,曾有巡查官员在夏秋之际途经此地,午间燥渴难耐,便林间小憩。渴饮山泉后,深觉此水甘醇爽口而留恋驻足扎营。兵丁却在无意中又听得当地牧民传言:此深沟两侧乃为九龙汇聚,处于西南方的饮水之地正是九龙之口。

        这传言被巡查官员得知,着实也让这位官员大吃一惊,敢言九龙者乃定非寻常之地,又见方圆里余那独有的奇特现象,也觉得非同一般。这一片的榆杨树木高大繁茂,郁郁葱葱,枝叶荗盛,置身其间不见外物,有遮天蔽日之势。周边馨香静怡、居之而安祥,如入佛境一般。

        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灌木丛生地势平坦,少风多阳,真可谓是藏风聚气的绝佳圣境!

        此位官员懂些阴阳地理五行学说,甚知此处非同一般,乃定是藏龙卧虎之地。

回朝后随即呈书上报,顺治帝礼佛,知悉后下诏书,勒令地方府衙择其山口那一方平坦之处兴建寺庙,要选取最好的汉白玉石、最优质的当地山榆木修建。直至康熙元年,始建成了这座象征着高贵王权的庙宇,奉请了百余尊八方道法神灵神像居于其间纳受香火,开始了它几百年的辉煌岁月。

     (摘录)其规模与样式完全仿照归化城大召无量寺格局,共有九九八十一间房。前面正中是山门,两侧为前殿,有四大天王神像。由山门入院,院中置一大香炉,东西两侧是廊房,正面的大殿,外观为跳台式三层楼,内供五位神像。庙院西边有一座与正殿等高的白塔。由此组成一个呈正方形的建筑整体。庙宇落成即由无量寺大召派出喇嘛住持,故后来称之为大召的避暑召(班定召)。

        现在从遗留的房根基础目测,此召庙有俩座大禅院落组成,东禅院外的寝房遗址被河水冲刷现已不见,连同那口伸手可取水的九龙井也不复存在。

        东正殿有四排,后排地基可见。中间痕迹却难以寻觅。十几年前当地农民用铲车推平,变为了良田。只留下残缺的碎瓦块砖石四面隆起,围成了一块四四方方齐齐整整的几亩水浇地。

       西面大殿地基还算完整,碎砖烂瓦堆积着还能看到大致庙宇的轮廓布局。东殿内十几层的宝塔基石也早已消失殆尽,只有被寻宝人从顶部中央掏挖下丈余的深坑还在仰望着天空。

        班定召是清早期开始修葺兴旺到大清朝灭亡而衰,历经过俩百多年的辉煌。随着时代变迁,到民国时期,这里被反动的官兵和土匪掳掠去了大量的佛像。据说当时有一军官打靶取乐,还打瞎了多个佛像天王的眼晴。

        从此后班定召逐渐开始日衰破败,僧侣因无佛像供奉,香火之银无法取得,无生存之途,也先后散去。只留下几座年久失修的大庙宇和禅房,还孤寂地矗立在那里,让路过或还愿的人们还有些许安慰。

        1958年后,破旧立新时期,为了修盖武川县城东梁电影院,因需要大量的砖石檩木,就将大雄宝殿和其它圣殿拆除。拉走了不用花钱而又现成的汉白玉石、榆梁木和青砖筒瓦,而拆去了近一多半的大型建筑。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寺庙又第二次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起初淳朴的村民们认为寺院是供奉神灵的场所,还能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但随着现代的学校,村委会(村大队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进入,人们心中对神灵的敬畏底线逐步消失、慢慢地淡化,便也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

        文革初年是此寺院的终结点,当时的村民还都对佛殿佛塔佛像敬畏不敢下手,而一个楞头青小伙子却毫无畏惧,一股脑地爬上白塔顶部,丢下去几束炸药,炸毁了几百年神圣的佛塔,彻底毁灭了这庄严的古刹。

        爆炸声惊动了附近的村民,也惊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古老的寺庙院落所留下的最后一点遗存,也随后被周边村民混抢一空。这次在村民的争抢下,庙院被彻底根除,建庙时的烫样模型被人们焚毁,寺庙的砖瓦木梁和基石被拆除拉回去盖了房子。大钟和剩下不多的佛像、风铃等青铜器被村民抢夺后偷偷变卖,而后就变成了现在那一堆堆破砖碎石的瓦砾场。

        又过了几十年,村民为了拓耕土地,先后又将自然而生的大片粗壮的榆杨林木砍伐,留下了现在不多的几棵古榆,挂着彩带作为了古庙的标记,也算作对古刹佛家的忏悔吧。

        被丢弃在水井房旁边,仅存的大约150CmX80Cm的汉白玉石碑,近几年也被村民拉回了院里,当作了垫脚石,逐步地也要磨去它镌刻记载着史实的印记,而也将要彻底消失它的痕迹。

        从此庙宇不复存在,三百多年的古刹就这样被埋在了废墟下,它的影子将永远留在人们口囗相传的记忆中。

        我们默默地从疑似的庙门口走了出去,走过了这沙砾碎石还夹杂着些破砖瓦的河道,都不约而同地又回过头来,凝望着这虚幻之地莫名的感叹。对那榆杨树下曾经有过的班定召无言以述,只有各自的叹息、悲伤和无奈的心在颤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