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回首,却已物是人非

 京都闻道阁 2023-08-18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师利国

我曾多次从十堰到神农架,多数是公差,也有专程去旅游。房县是必经之路,房县野人谷到神农架,要经过十道弯公路。过去上叫209国道,现在叫284省道。由于山高路险,容易造成驾驶疲劳,不知道哪位高人,根据九曲十弯的走势及独特的自然风景,取名"十回首"。一弯一景,每个弯道上挂有一块牌子。牌子上面介绍十堰市各景点特色,形成了公路串起来的景观长廊,根据季节变化,你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色。有武当仙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大坝,十堰汽车城,郧阳恐龙化石,汉江文化,竹山女娲山,武陵峡桃花源,房县风雅诗经,郧西七夕文化,竹溪楚长城。仿佛把你带入十堰十大景区。不仅消除你的疲劳,还让你大饱眼福。牛的设计,爽的行程,妙的弯道,美的景点。
我是1994年7月,参加市里在神农架组织的法律培训。当时还年轻,对十回首这个名字毫无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凡走到这里,看到这个名字,感觉有些怪怪的。前几天又从这里走了一趟,真是感慨万千。过去的记忆闸门被打开,那些漂泊的记忆,千帆过尽的往事,一幕又一幕,悄然在脑海中回旋。
我感慨,白头方知青春美,珍惜时光醉余晖,岁月如梭飞逝去,风华正茂难再回。我感慨,岁月无情催人老,青丝已变白发,曾经的梦想也早已随风飘散。我感慨,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沉着,不可逆转的时间就这样流逝。我感慨,少年的无知,父母为我操碎了心。我感慨,激情燃烧的青春,为梦想奋不顾身的去追求。我感慨,岁月沧桑,激起心中的涟漪。我感慨,过往的岁月,总有几步值得回忆。我感慨,退休后,再走十回首景观,思绪万千,有时间过滤曾经的过往。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第一次到县城,给我的感觉,虽然很破旧,但与农村相比,简直就是天堂。这对在农村长大的我,特别向往城市的生活,这已成为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想想老院子一百多口人,又有几个人在城里生活?虽然农村自种自吃,可以听到鸟叫蝉鸣,小溪流水,野花小草,鸡鸣狗叫。但农村人太难了,难得让你不可想象。作为农民的孩子,深知农村苦,农村难,农村人的无奈。尤其是知识,见识,思维与城里相差甚远。如果一直在农村,也许没什么感觉,一旦走入社会,差距就太明显了。紧迫感随之而来,要缩小差距,必须勤奋努力,发挥自己的强势,尽快弥补自己的弱势。说实话,谈何容易,不付出一番艰辛,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我看来,农村人无论是当老板的,还是当干部,甚至走上领导岗位的人,不是他们机会好,而是他们付出了百倍的努力,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回想起来,当年农村年轻人,拼了命的往外走,想离开大山,离开农村,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这不是他的无情,而是被父辈的辛酸泪所打败。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六七十年代,想跳出农村比登天还难。这是我的经历,也是我的伤痛,为此我奋斗过,挣扎过。我深知农门是一把坚固的锈蚀铁锁,用钥匙是很难打开的,必须用智慧,用力量去撞击。

年轻时,付出一切代价,一心想跳出农门,等待自己成熟时,又拼了命的要回家乡。我34岁那年就着手准备转业回地方,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自己的良心发现,一天也不想在部队。当时主要考虑部队在东北,离家几千公里,回家单程需要近5天时间,一封信需要十天半月。离家十几年,欠父母的太多了,如果不尽早回去,将来一定会落下遗憾。他们有事我帮不上,他们有病作为儿子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想我,只能默默流泪。经过不懈的努力,直到36岁那年才如愿以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这步棋走对了,在父母面前弥补了我的缺憾,良心上不再受谴责。
我十六岁第一次到县城,过堵河需要坐渡船,上船后才知道需要收费,可自己身上分文没有,只能望河心叹。十七岁我第一次到照相馆照相,这还是公社安排的,否则我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照相师傅一再要求我不要紧张,可是我就是平静不下来。十八岁我第一次喝汽水,心想世上还有这个东西存在,但这一次我被呛到,心想下次喝就有经验了。二十一岁我和战友步行十几公里,到公社所在地一个国营饭店吃饭,这是第一次自掏腰包庆祝由战士提为干部,从两个兜变成四个兜,三个人花了12元,当时觉得很奢侈,也很心疼。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好儿男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当你步入老年时,又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身边,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城里人到另一个陌生城市,这不是他想要的,为了照顾下一代,不得不牺牲自己。很多老人说,我们在这个城市度日一年。我认可他们的说法,因为我有体会。
工作时,就像不用上弦的手表,不停的前行。也有人形容像陀螺,但我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因为陀螺需要鞭子抽打,否则它不转。上班是累,但很充实,应该珍惜这份工作。在疫情期间我写了《有工作真好》这篇文章,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如今已退休多年,又变成了上弦的手表,时不时地要拧几下才走。但时间只是概念,自由的生活从此开始。
有人说,如果农村有房,退休后可以回农村过田园生活。但是,我们想的和现实生活有差距,情况比较复杂,应该因人而异。有些人觉得很好,有些人觉得不行,真是一言难尽,实践了才知道符不符合自己的生活。
再回首已是过去,珍惜当下,为下次更精彩的再回首努力前行。

2023.8.17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