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丢了生产队一头牛,无奈娶了队长女儿,做了上门女婿

 故事汇计划 2023-08-18 发布于湖北

刘大勇是一名留守农村的老知青,当年在农村插队时,刘大勇给队里放牛时,因为偷懒睡觉,弄丢了队里一斗牛,刘大勇无奈之下,娶了队长的女儿,做了上门女婿,每当回想起这段往事,刘大勇心里总是忍不住感叹,一切都命运的安排,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1972年,刘大勇来农村插队已经两年时间,这一年刘大勇回家探亲,母亲告诉刘大勇,如果在农村遇到心仪的姑娘,就先把婚结了,回城的事情以后再说,刘大勇在农村插队期间,很多老乡都想把女儿嫁给刘大勇,但都被刘大勇拒绝了,刘大勇从小在城里长大,根本没有打算留在农村。

从家里探亲回来后,队长重新给刘大勇安排了一个活,给生产队放牛的老乡赵培林,因为年龄大了,队长就让刘大勇去给赵培林帮忙,刘大勇也想换个环境,就答应了队长林志鹏,刘大勇去的时候,还特意给赵培林买了一盒茶叶,赵培林也没有把刘大勇当外人,有什么活都是安排刘大勇去干。

队里一共有五头牛,这可是队里最值钱的家当,耕地种庄稼全指望这五头牛,赵培林从小就跟着爷爷喂牛,生产队的牛换了一头有一头,放牛的人始终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赵培林在负责喂养队里的牛。

刘大勇原本以为喂牛是一件轻松的活,可是干了几天,刘大勇才体会到喂牛的辛苦,心里对赵培林不由得佩服起来,牛的食量很大,光牛粪,刘大勇一天就要铲好几车,清理完牛粪还要在上面垫一层干土,刘大勇每天起床很早,跟着赵培林去山里放牛,回来的时候还要背一大捆青草,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还要给牛喂一次草料。

刘大勇跟着赵培林干了三个月,熟悉之后,赵培林就把放牛的重任交给了刘大勇,结果刘大勇独挑大梁没有几天,就弄丢了队里一头牛,刘大勇在放牛的时候,因为连着好几天都没有休息好,把牛赶到指定地方,刘大勇就找了一个凉快的地方睡起了觉,等刘大勇一觉醒来,发现少了一头牛,刘大勇漫山遍野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丢失的牛。

刘大勇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跑回家把丢牛的事情告诉了赵培林,赵培林得知刘大勇把牛丢了,心里也十分着急,赵培林并没有责怪刘大勇,而是让刘大勇赶紧通知了队长,让队长带着老乡进山寻找,等晚上天黑了就找不回来了。

队长带着老乡进山一直找到了晚上,丢失的那头牛始终没有找到,队长知道找不回来了,就带着老乡先回去了,队长把都全队人召集在一起,商量丢牛的事情,赵培林告诉队长,牛是他不小心弄丢的,队长对赵培林的话并没有相信,而是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刘大勇,刘大勇也没有隐瞒,主动承认是自己偷懒睡觉,才弄丢了牛。

队长询问老乡该怎么处理,大家一致认为谁弄丢的就应该让谁赔,赵培林一听老乡要让自己赔,心里顿时慌了起来,就算他一家人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买一头牛的钱,刘大勇知道丢牛的事情,完全是因为他,和赵培林没有关系,刘大勇不想让赵培林为难,就提出由他赔偿。

刘大勇告诉队长,他一时半会拿不出买牛的钱,刘大勇从口袋里掏出了三十元交给了队长,剩下的钱从他的工分里扣,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队长也就答应了刘大勇的要求,知青干一天活有十个工分,但是刘大勇只有五个工分,这也导致刘大勇的口粮比其他知青要少很多,队长只好从自己家的口粮里分了一些给刘大勇,不过队长和刘大勇约定,攒不够买牛的钱,刘大勇不许回城。

1975年,知青开始陆陆续续返城了,刘大勇也想着早点回城,但是,刘大勇买牛的钱还没有凑够,正当刘大勇为此事发愁时,队长找到刘大勇,要把他女儿许配给刘大勇,但是,却被刘大勇拒绝了。

到了1976年底,插队知青都回城了,只剩下刘大勇一个人,家里来信告诉刘大勇,如果暂时回不了城,就先把婚结了,刘大勇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答应了队长,和队长女儿林晓月结婚了。

林晓月比刘大勇小三岁,长得很漂亮,人也很贤惠,其实娶林晓月,刘大勇一点也不吃亏,林晓月在队里小学教书,知书达理,队长林志鹏之所以执意要把女儿嫁给刘大勇,也是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其实,刘大勇和林晓月是很好的朋友,只是从来没有往结婚方面想。

刘大勇和林晓月结婚后,就恢复了高考,刘大勇第一年参加高考没有考上,刘大勇本想再考一年,但是,当时林晓月有了身孕,刘大勇就放弃了。

结婚第二年,林晓月给刘大勇生了一个儿子,刘大勇给儿子取名刘建国,有了孩子,刘大勇也就放弃了回城的念头,选择留在了农村,1979年,刘大勇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在县农机站做了技术员。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刘大勇和老伴林晓月都老了,儿子刘建国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了家,还娶了北京媳妇,刘建国还在农村盖了两层楼房让父母养老,刘大勇和老伴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