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从来不务名

 hab图书馆 2023-08-18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01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圆明园历史研究专家郭黛姮,呕心沥血完成一部专著《重拾瑰宝圆明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上市之后,责任编辑温淳联系她做一些签名本,也想请她参加读者见面会和相关讲座活动,但郭黛姮“不动如山”,一一回绝。她说:“不要强调我做了什么,重要的是让人们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现在很多人连是谁烧了圆明园都弄不清楚,也不知道圆明园为什么是爱国教育基地,这些才是要向读者解释清楚的。”温淳感佩道:“郭先生有着学人的朴素与坚持,先生不伐其功,不想突出个人成就,只让我们多介绍圆明园的价值。”

老子有云:“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郭黛姮“不伐己功,不矜其能”,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所以能及时功成身退,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不骛于虚声”,让所有与她打过交道的人都深为折服。越是卓越的人,越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故而不会对功名趋之若鹜,也不会被名缰利锁束缚。

02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为动画片《大闹天宫》设计孙悟空形象,但万籁鸣导演对他的三版设计均不太满意,于是就把任务交给时年25岁、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的严定宪,由他担任原画组组长。初出茅庐的严定宪大胆修改,反复打磨,这才有了后来那个经典的深入人心的美猴王形象。万导看后当即拍板定稿,严定宪也因此被人称为“美猴王之父”,可他却工工整整地在设计稿下注明:“根据张光宇先生造型风格,按照导演意见和要求修改定稿孙悟空造型。”

不贪功、不慕名,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严定宪懂得“孤木难成林”的道理,所以才有了定稿下的“工整注明”。一行图注明尽显他尊重前辈、不抹杀别人功劳的胸怀和格局。建功不贪功,务实不务名,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德行。严老这样的人最让人佩服,大家也乐意与之合作、交往。

03

物理化学家张存浩院士提出了许多科学理论,可在取得成果和获得各种奖励时,他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实际操作的学生、部下和合作者。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清华大学教授李丽等人,都在大连化物所工作过,那时作为室主任的张存浩,为他们争取到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和染料激光器等关键仪器,后来又和他们一起做激光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但当这两位科学家要将论文署上张存浩的名字时,他谢绝了。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解金春也一直记得,在一次论文署名时,张存浩把当时还在读博士的解金春列为第一完成人,而把自己排在最后。解金春惊呆了:“在当时,如果换了别人处理这类事,很可能导师会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后来这篇论文获得了吴健雄物理奖。几十年来,一旦出了成果,张存浩从不抢功。当有人问他为何都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时,他说:“我的贡献不如年轻人大。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得到的荣誉少、待遇低,但没有他们协助,就无法取得科研的成功。一想起他们,我就觉得特别感激,我忘不了他们。”

《道德经》有言:“道不贪功而有玄德,德不贪功而有大慈。”有道德的人从不会跟人争名抢功。张存浩对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所以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不把任何一种功名据为己有。身边有这样一位只讲奉献、不求名利的恩师前辈,怎能不让人与之真心交往?

04

卓越从来不务名。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的境界是忘掉自己,神人的境界是无意于求功,圣人的境界无意求名。在与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当追求“无我”与“无名”的境界。(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