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著名书法篆刻家王能父先生

 三百堂艺术馆 2023-08-18 发布于青海

图片

图片

     1973年秋,苏北东台县城一家工艺厂开展国画生产业务,到农村来招收能书会画的人进厂。我插队在海边已四年,自小临池未间断过,会写毛笔字,经朋友的推荐,被列入了招工的名单。我去厂里参观,只见环境设施极为简陋,但厂里大多是来自苏州、无锡的下放人员,工种有书画、刺绣及装裱。在一个成天在田里耕作的知青眼里,这厂真是一个理想中的乐园。朋友指着一位老人介绍说,这是苏州老书法家王能父先生。

图片

      当时先生尚未到花甲之年,苍颜白发,牙齿脱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得多。翌年初夏,我正式进工艺厂工作,被安排和王先生一起搞书写,兼管图书资料。记得和王先生一见面,他就要我去县文化馆看一个正在举办的盐城地区书法展览,并指定有几个人的作品要仔细看,看后将我的评价告诉他。他是要先测试一下我的眼光。我因酷爱汉魏碑刻,已写了多年北魏墓志,王先生对我说,现在写字成了我的工作,高古的字难为一般人所欣赏,所以要能写两手字,要会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文徽明的字雅俗共常,建议我学学。

图片

      他说他自小秉性懦弱,受父亲督责,行楷学赵孟頫,隶书得力于《曹全碑》和《西狭颂》,小篆历来首推斯冰,而二李中更爱李阳冰铁线篆,自知取法不高,唯性情所适,不肯人云亦云。又讲,所谓遍临百家,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一定要多看,见多识广,才能有所比较,有所取舍。

      在先生的教导下,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司空图所列二十四诗品,有雄浑、高古、纤秾、绮丽……品流间难分轩轾。书品犹同诗品,可以各有所爱,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理解,选择追求的目标,其造诣就是在此品流中所能达到的境地。如果妄举高标,以粗豪为雄浑,以简率为高古,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先生见我潜心于汉魏碑版,常提醒我写魏碑切莫模仿刀锋的削露或字口的剥蚀痕,以堕丑恶。又说《石门颂》不易写好,往往结构松散、笔画蜷曲,须有才气提炼方可。相传傅山有一次见到儿子傅眉写的字,惊呼儿子活不到吃新麦的时候了,后来果如其言。老辈人相信字迹与寿数相关。不知王先生是相信此说还是以此为借托。先生曾告诚过我:年轻人不可将字写得枯,字枯乏就像人未老先衰,非寿者之相。写字要出于自然,切忌做作。

图片

      先生写大字用长锋羊毫,双钩悬腕,管随指转,此法得之于萧退庵先生,转折时笔锋随手指捻管而转换,不致扭绞。喜蘸饱墨,运笔提按顿挫,极有节奏,字迹老苍而妍润,常以一“韧”字自评其书。

图片

图片

      先生认为文字学与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我在农村四年,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在油灯下除临写碑帖外,即看一朋友送我的大徐本《说文解字》及一些历史书,故能识得篆字。在“文革”后期,少有年轻人读此等书。王先生常举《说文》中的篆字和我谈论,并要我将常见的古体诗词用篆书写出,没有的字找合适的字通假。他叮嘱我要勤于查书,可少出差错。他讲起邓粪翁有一次将“晴”字写成了“日”字旁加“青”,有人指出“晴”字篆书作“姓”。粪翁事后常说,有些篆字没有十分把握,一定要翻书查一查再写,不可杜撰。

图片

      先生篆刻宗汉印,认为刻印篆法为首要,章法次之,刀法又次之。所刻印布置工稳,不事离奇,亦不喜破残,用大刻刀。

      先生平时经常作诗吟咏,偶录有诗稿。有诗友来,往往携之而去,他也不索还,故至今竟皆不存,大多也记不起了。古人中,他最爱读陆放翁诗,既击节叹赏其悲愤激越的作品,更喜吟哦其闲适清新的诗句。先生还善刻竹,精于灯谜,名闻海内。由《文化娱乐》杂志主办的首届全国灯谜比赛,谜友邀请其参加,于是先生以“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射一“省字谜投稿,而获得“五虎将”一先从不我刻竹与灯谜,认为刻竹是雕虫之技,而谜只可消遣娱乐,我年纪轻,意志不能放在这些方面,却要我经常作诗,以提升自己的情操和修养。

图片

     先生一生清贫,那些年我家境极为困苦,平时无能力孝敬先生,唯刻苦读书学习,不敢蹉跎岁月。在东台的五年里,我和先生朝夕相处,有两件事我最难忘:

      1974年中秋节前两日傍晚,我在轮船码头送人回无锡,有人来找我,说师母病危,要我立即帮忙送医院。我匆匆借了辆板车,师生二人将师母推了去医院。路上月华如水,师母絮絮欲言,声音极微弱。停下车倾听,师母讲:“中秋节到了,怎么过节?买些什么菜?”先生讲:“等你病愈出院后再过。”刚送到医院,师母就痰涎上雍绝了气,未能抢救过来。我回去帮忙办了后事,而先生在医院太平间陪伴了师母最后一夜。从此以后,先生蓄了须,作为对师母的纪念。1978年秋,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因拿到人学通知书没几天就要到校,故忙于办理各种手续和准备行李。那几天先生一直在闭门刻印、写字。在我临行时,他从数十副对联中选出“昏瞳但怪花争坠,衰鬓应无白可添”“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等三副陆游诗句对联给我,用以自况。还为我刻一方姓名印、一方“读书记”印,另有一本装订好的印谱。印谱跋中讲他申言从不留印存,因我将游学远行,故食言钤集近年所治印于一册,可作留念。并将一部线装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书架上取下,说此书已随他数十年,现已老了,眼花不辨细字,我走后也没有人再谈文字了,让我带去,今后或许有用。又写了一篇序文,要我好好读书,不断上进,殷殷勉励再三。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靠十多元助学金维持生活。到校不久,就收到先生汇来的一百元,让我买书用。这一百元在那时是他三个月的工资收人

图片

      1980年,下放人员纷纷回原地,先生也离开东台,由无锡园林局聘请了去。在无锡的数年中,他为园林的修复、扩建和布置作出了许多贡献。我在读书期间回无锡老家,总要到惠山去看望先生。

图片

      毕业后不久,我被调到苏州大学图书馆工作,先生也回到苏州,在他以前所在的艺石斋担任些顾问性工作。我们夫妇俩经常抽空去看望他。先生无著述,我曾问其原因,他说他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影响他人,何况一些观点还为自己所否定,所以连灯谜方面都不敢有著述,遑论其他了。

图片

      先生原名月江,江苏泰州姜堰人。少秉家学,习书法,中年客居苏州,曾师事常熟萧退庵先生。我受先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获益良多。

     先生不标举清高,且耻因人热,汪汪如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韩愈有句诗:“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我这尺寸之木,如未有先生整斫,或许至今仍是块弃材。近期由项行先生编著的《能父艺事录》出版之时,写一文怀念王师能父先生。

                                                                                           华人德著于吴门

图片

著名书法篆刻家诗人王能父先生简历

      王能父(1915-1998),本名溶,字月江,以号能父行。笔名越冈、阿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能父为泰州学派王栋后裔(二十世孙)。少秉家学,习诗习书法。解放前客居吴门,曾师事于常熟肖退庵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下半期,苏州大部分手工业艺人并入合联社,能父厕身其中,与蔡谨士、张寒月、矫毅等碑制印能手多所交流切磋。1961年9月,苏州艺石斋”正式成立,能父为印章中心组成员。1970年,“艺石斋”被当做“四旧”停业。能父下放在东台工艺美术厂工作到退休。1975年,其爱人辞世,他蓄须怀念。1980年受无锡园林局之聘,为园林修复、布置、题刻,贡献良多。1982年返回苏州居住。艺余,能父喜欢制谜及组织谜友活动以自遣,尝以“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射一“省”字,在全国灯谜比赛中夺魁。有《哭斯室谜刊》存世。能父诗稿不存,以制印、书法名世。1979年,学生华人德考取北大时自拓印谱一本并序送学生纪念。他的印章守法汉印,认为刻印篆法为首要,章法次之,刀法又次之,印面布置工稳,不事离奇破残。印风清自然,颇为可观。他刻于1956年的《孺牛》印章,四侧刻有边款,以小篆、隶书、行楷出之,可见他驾驭诸种书体的娴熟能力。《江苏印人传》录传。

王能父先生祖先/明朝'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简介

     王栋(1509—1581)'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学者、学官。字隆吉,号一庵,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族弟。泰州姜堰(今属江苏)人。师事王艮,属泰州学派。

      主要成就;泰州学派创始人人物生平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岁贡授星子、南城训导,曾主白鹿洞讲席。转南丰教谕,每五日集诸生升堂,训以修养身心之学。认为“不责人为真功夫,不动气为真涵养”。后为深州学正。所至皆以讲学为事。发挥其师“格物致知”说,认为“致知格物,不可分析”,“只是安正其身,便是格其物之本”。反对“意”为“心”之发说,谓两者不能混同。“自身之主宰而言,谓之心;自心之主宰而言,谓之意。心则虚应而善应,意有定向而中涵。”强调圣人之学非“为经生文士之业”,“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然人人皆可共学”(《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能父先生书法篆刻作品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能父先生年谱

1915年8月10日,生于江苏泰州姜堰镇。

·1918年,始读私塾十二年。

·1930年,往镇江庆康油糖号当练习生,旋升账房,连续工作八年。

·1937年,读初级簿记,同年11月镇江沦陷,店被烧光。

·1938年,与阿哥合开小型南货店四年。

·1939年在苏州“苏九华笺扇庄”展出大篆书法,得识“虞山第一书家”萧蜕庵先生,入其门下学习各体书法及中国文字学。在此期间结识同门师兄邓散木、沙曼翁二位先生。

·1942年,任私塾教师两年。

·1943年,任姜堰福泰钱庄职员。

·1944年,被姜堰秦春记钱庄聘为苏州办事处职员。

·1945年,钱庄闭歇,改就镇江源大猪行会计。

·1947年8月,合资开德泰猪行。

·1948年,任上海丰布号会计。

·1949年秋,任德泰猪行股东兼会计。

·1950年,任苏州猪业联营处职员。时年,刻“无能愧此生”和“以不能而称能”二印,始号能父。

·1951年,放弃德泰股权。3月1日,脱离联营处资方。5月10日,进美芳印刷厂试用,7月起,薪白米一石。

·1952年,增加三家流动会计。

1954年11月,领到苏州市特征行业登记“公特字70号许可证”,名称:王能父写刻处。地址:乔司空巷60号。

·1955年,仍靠写字刻字和流动会计的收入负担家庭开销。

·1955年,加入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参与《鲁迅笔名印谱》创作。

·1956年1月21日,随着合作化的高潮,参加苏州市刻字生产合作社,担任专职记统员,并写字、刻字。

·1956年2月26日,苏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在玄妙观中山堂举办四天元宵猜谜活动,俞瑞元组稿并主持,张荣铭、王能父提供创作谜作,王能父设计且书写谜笺。

·1956年3月起,参与筹建苏州市工会联合会(市总工会前身)第一工人俱乐部灯谜研究组。

1957年1月1日,苏州市工会联合会第一工人俱乐部灯谜研究组成立,王能父任组长,俞瑞元负责具体工作。

·1957年2月13日,《新苏州报》“百花园”专栏第一次刊发署名谜作“猜猜看”一组七则灯谜。3月2日,《新苏州报》刊发王能父《就谜论谜》。

·1957年3月2日,始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灯谜,至1962年11月24日,累计刊发灯谜一百余条。

·1959年秋,苏州工艺美术局成立金石小组。

·1961年9月,王能父、蔡谨士与张寒月、钱荣初、沈亚荣、矫毅等共同筹建成立艺石斋。·1962年,在艺石斋收发、统计、写字、刻字。

·1965年11月,人苏州装潢设计公司设计室。

1969年11月,由苏州市人民美术公司设计室下放至射阳县海河公社陡港一队。

·1971年5月,落实政策按新三龄提前退休(工资由苏州市钟表元件厂发)。

·1972年11月,由高伯瑜介绍到东台工艺美术厂(原跃进工艺厂)工作。

·1973年,右目失明。1973年10月收华人德为学生。

·1974年秋,妻故,蓄须而念之。

·1979年6月,先后收陈学植、俞子鉴为学生。

·1979年10月,受无锡市园林管理处特聘来锡,为无锡园林文物修复工作的骨干並先后收赵铭之、顾风为学生。

·1980年5月,无锡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成立,被聘为顾问。

·1982年10月,以“无锡王能父”名义参加浙江《文化娱乐》杂志“谜坛点将台”。

·1982年,被聘为苏州艺石斋艺术顾问,往返苏、锡两地。

·1983年1月,获《文化娱乐》杂志“谜坛点将台·最佳谜手”称号,列榜首,“省”字等四条灯谜人围三十佳。

·1984年元宵,参加上海“春申谜会”。

.1986年,离锡归泰州,复居苏州,被无锡市园林管理局特聘为顾问。11月,参加苏州“姑苏谜会”。12月,无锡市太湖工人文化宫·太湖职工谜联社成立,被聘为顾问。

·1987年,受无锡邀请,为筹建“江南兰苑”出谋划策。

·1988年5月,参加浙江上虞“华夏曹娥谜会”。

·1988年9月,无锡市园林管理局颁发聘书,被长期特聘为无锡园林文物修复顾问。

·1998年1月27日(腊月廿九,除夕),病故。

图片

华人德先生简历

     华人德先生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是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全国书法学术奖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发表、出版书法论文、著作数十种。2008年、2009年,又两度主持书法史讲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