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邯郸到长治,从“成语之都”到“神话之乡”

 爱旅游的寒江 2023-08-18 发布于河北
从邯郸到长治,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感觉。故乡,遗落着的是人类童年的梦。相较而言,在邯郸,一切都那么真切,那么具体,“成”语的“都会”,是早熟的成年人经事历练的大本营。比如,邯郸作为战国时期的一座都城,古代的一线城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价值连城”、“毛遂自荐”、“奇货可居”等,不过是用约定俗成的语文形式书写其昨日的辉煌。多事之秋,事发之地,又是都城,简约言史,便成“成语典故之都会”。
秦末战乱之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邯郸再度复兴,以“冶铁都”“富冠海内”,成“天下名都”,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的盛名。据《史记》盘点,邯郸是除长安、洛阳之外的全国第一大都会,《汉书》五都中,邯郸名列第二。当然,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河北起兵后,攻占邯郸,邯郸历史地位开始下降。东汉末年,袁绍在漳河北岸建邺城,从此取代了邯郸的地位。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如今,邯郸为我国河北省的一个下辖市,全国三线城市,创造全国性历史的话语权旁落了,3100年的城建史被1584条喊语典故支撑并强力印证着。

顺着滏阳河、清、浊漳河溯源,走过滏口陉、太行道,上了太行山,来到“居太行之巅”的“上党高地”长治,这里虽然城建史只有2600年,有点儿“乡”下的味道,但胡子里全是故事!这里是“天下脊”,上古尧王访舜,洗耳、污犊就发生在如今的涉县辽城乡贾庄(洗耳)、污犊一带(地接黎城,亦为古上党之地缘也)的清漳河边。远古,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就发生在屯留县(今屯留区)西比的三嵕山,就发生在长子县的发鸠山。射日、填海,不过是初民抗旱御涝的童话式表述。人们当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型性地记忆,记的是轮廓,是表象,是梗概,口口相传,不免走样儿,为方便起见,具象化,情景化,便成男女形象,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故事”,至今,后世童幼仍听得津津而有味。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也称“百谷山”,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历史。其间,神农多次中毒,知百草之性,以为医约,遂为药王神也。种地,自古就被称为“本事”,会种地,那叫“把式”。这,神农炎帝的功德,千秋万代地承传在上党高地上。
至于女娲补天,是在“化育万物”“抟士做人”“置婚姻”之后干的,是自然而然之后,水火不济,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斗,怒撞不周山,为生产生活周全计,“炼五色石而补苍天”。其炼石补天的地方,传说就在今上党区天台无影山。清《潞安府志》卷四说:“天台无影山,在县(今长治市)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士人传娲皇炼石地。”这事,好象“无影”可追踪,其实就在身边“天台”,适于居留生生不息的地方。按山雨的理解,不过是在用火过程中,发现“高岭石”,碎则为粘土,可以烧陶制瓦,成缶以补天然存粮取水器物之不足,是为“补天”然也!
“成语”者,约定俗成,精致化了,都会之事也。“神话”者,齐东野语,或为事实,难为考稽,粗鄙乡气故也。邯郸到长治,从中古到上古,从上古到远古,古事述之以文,“故”也,“事”者,从又(手)持中(渔具),会治事也。事者,史也,约略叙之,成吾言,即定式之“语”也。神话,不知事之所以然而以童言话之;成语,有史官笔记,精取要义,则俗“成”语矣!
山雨  癸卯遁月之末  于古沙安乐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