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下的人本营销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137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打造朋友一样可信的品牌。

在上一篇日志中,小丫同学分享了未来营销新趋势,谈到营销理论已经进化到 5.0 阶段。这唤起了我重新拾起书架上菲利普爷爷的《营销革命》的兴致。接下来打算分几期梳理一下这些营销学理论,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与前三个营销阶段不同,最几年的营销趋势都深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所谓营销,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人和数据的关系。而数字化互联网时代,让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事实上,我认为营销还是脱离不出“以人为本”,但是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加了解数字技术,用数字人类学的视角来理解用户和消费者。

“人性在数字时代尤为明显。营销人员需要顺应这种趋势,创造像人一样的品牌 — 可亲的、可爱的、但也是脆弱的。品牌应该不再那么令人生畏,而应该真实、诚信、承认缺点、避免装作完美。”

数字人类学是随着网络社会的逐步兴起而出现的,最初是用人类学的方法来考察人们如何使用新的科技产品,类似于科技人类学对古代工具的探寻一样,通过解释人们使用工具的意义来理解社会文化。随着数字产品的普及,社会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数字人类学者要解决的不再仅仅是人们如何使用数字产品的问题,更要洞悉手机、电脑、互联网这些数字工具如何“使用”使用者、进而在整个社会层面产生怎样的质的变化的问题。

在市场营销领域,通常会采取几种数字人类学的方法,发掘客户潜在需求:

社群聆听:采用社交媒体监测软件,对社交对话中大量未处理的信息进行过滤,选出有用的客户情报。大数据分析是常用的分析手段。

社群聆听常常能有效地辅助市场调查。因为在传统的市场调查手段中(如面谈、电话调研、网络问卷、焦点小组等),客户往往不会告诉营销人员真实的想法和做法,但社群聆听则能克服这些缺点,因为用户在社区中的发言往往都是最真实的体现。

网络志:通过“无声”的方式进入人类社区,在不引人注目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它要求研究者加入社区,融入其中的对话与关系,与成员形成共鸣,是市场调研进程中一种人与人的交互。

重点调查:对客户社区进行亲身调研、对话、头脑风暴,联合研究者和社区成员,共同形成最贴合的观点。其研究过程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包括产品设计师、工程师、营销人员,甚至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

以人为本的营销,首先就要把企业自身打造成一个具有人性化特点的品牌,以此来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打造人本品牌的六个属性

物质性:指品牌在物质上的吸引力,包括精心设计的 Logo、别出心裁的广告语、精美的产品设计、优秀的客户体验设计等等。

 Google 的动态 Logo 让它不再依赖于静态的文字,变得更加灵活。运用 Google Doodle (涂鸦)这一概念,Google 总能用全新的 Logo 纪念不同的人和事件。

智力:“高智力”的品牌,有出色的创新性、有挖掘服务和产品的能力、还要有有效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

社交能力:敢于和客户展开对话;听取客户的意见;了解客户间的对话;承担责任、回答问询、处理意见。

热情:用热情感动人、影响人,和客户达成情感联系,吸引客户,唤起共鸣。

个性:清楚立身之本,不惧向客户展露缺点,但要有勇敢承担责任的态度。

道德:品格高尚、有诚信。明辨是非,勇于做正确的事。

 奥妙(Omo)在巴西推出节水的洗衣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营销,要求品牌通过社群聆听、网络志、重点调查,发掘客户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渴望,并强化物质吸引力、智力性、社交性、情感吸引力、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打造人性化的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