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桔子晒太阳|写作这件小事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155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写作这件小事,
却是令我脱胎换骨的事。

大家可能也发现,我以“Ms R”为作者的文章,为“你”而写,希望输出既是自己在思考在实践,又对阅读者有价值的内容;而“桔子晒太阳”则是私人书写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觉得可能对“你”有一点价值时,偶尔会选择来发。不讳言,后者读起来大部分时候是比较跳跃,比较散。

最近跟几位朋友聊天,讲到公号里的文章,我自己平时的短记偶尔也会跟不同的朋友探讨。就 Ms R 而言,反馈对自己是件弥足珍贵的事;而我比较现在与三年 (未高频次写作) 之前的自己,有句别人觉得夸张的话却确确实实如此:写作令我脱胎换骨 (仍是进行时)。

我想同你分享这一周的一些散记、聊天,以及其中的自我观望。


1


“标题好接地气,打开看不下去。”今天被评价。另一位以前看得多的朋友抿嘴笑:太长,不容易读下来,有时读一会儿就放弃。

我在 2 月时写:一方面,我知道自己写的越来越“好读”了,因为不是纯粹为自己写,的确是为了“你”而写;但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些内容越来越“难读”,因为如果不真正跟着去做,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谢谢真诚的朋友。当真诚的评价与我的“觉知”碰到一起时,还是挺开心的。Any comment is welcome.


2


朋友说:刷抖音后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了。习惯和喜欢了它那一套,再去看书接触别的,就没有意思了。

一起聊天的另一位朋友说:但我很羡慕你们这样一心多用。我好像不行,做什么事就只能做这件事而已,我没有办法一心多用。我好想学学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说刷抖音很爽的朋友瞬间叫起来:不要不要千万不要!一心多用就意味着注意力很难再集中了,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会相应退化了!恢复不了了!


3


这是件令我觉得十分有趣的事。前几天的另一拨朋友一起聊,一位朋友说:

我要是想学什么,直接在视频网站上找,比如想做一个 PPT 动画效果,很有目的性地查找,然后照着做,我可不会从文章 — 我知道你们的目前有逻辑,由浅入深 — 但我不会这样学,没这个时间精力,老实说,也没有耐心再看长文了。

善意的建议是:读者爱看什么,爱用什么介质来看,你们要适时去调整。

这两件小事交织在一起时,我听到自己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注意力集中不了,无法通过高密度、重参与的文字中获得信息,这种能力会退化;这种“阅读习惯”的趋势我不跟了呢!


4


下午跟一位之前算不上熟的朋友谈工作,末了一旁同事笑:R 在写公号。

朋友 (至少看上去) 兴致勃勃翻:你主要写哪方面的?

我声量变小,有点打哽儿:最近写的是… 关系。

说出来就自己感觉有点太非主流(太生活化),嚅嚅地找补:尽量与工作中的沟通和管理搭,让大家有借鉴,还好这些背后都是相通的。

就,如果是真的写“关系”,是不是马上要被认定为情感博主了?嘻。


5


早上跟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一边聊我一边回想以前写的相关文章,如是现存及分享了 3 篇。

有篇他说很好,令他联想到周国平,而又比周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实,不加掩饰。

我笑:是啊,我是逼着自己写具体的生活呢。

他:对,我常想周国平和连岳这些人,以前很爱看。他们现在应该很平顺了,可能生活里出点什么事,才可以刺激到写出更加超越的文字吧。

我:嗯,生活很重要啊,压力很重要,可能会出错很重要,挣钱很重要,挣不到钱的挫败感觉也很重要。由做而想的想,才会意义非凡。


6


我为啥会说坚持高频写作让我“脱胎换骨”呢?

因为多年来,我一直就是看书、听视频课、听播客的自我教育者,当然也是积累。

但自己真正地打开,真正意义上的表达,甚而倒逼和训练感受力,看到自己,是写作带来的。


7


这两天我经由写而“看到”自己、因为被看到而收到的反馈试举两例:

有天在群聊后,我写:

突然想到,看上去行为出格的人里,有很少一部分应该是“允许”自己这样示人的,这种自我允许的乖张或个色,为自己探边界,看见自己,了解自己。

我看到怎样的表达呢?

看到一个远朋友票圈对小孩苛责后的懊恼,想了一想,如果是个近朋友,自己去主动问问开导么?不了,表达出来已经是一种觉知了。来自非参与方的 Comment,将抑制之后的表达,是件适得其反的事。如同松浦弥太郎写的:如果不问,我就不说。

我收到过怎样的反馈呢?朋友说:不问不说,是个工作框架。接着又聊了一会儿。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以前是个常常令人信息过载的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恨不得从自己七八年前接触、如何开始思考讲起。对这一点的“看到”与改变是缓慢但确实发生的。

从老家回家,想起跟妈妈相处的一件小事:我写:

我妈:头发掉得越来越少了。

我:哪里哦,XXX 头发比你少多了。

我妈:有时候觉得自己命不怎么好,就想啊,还有比我更苦的人,还有比我苦得多的人,心里就好多了。

我:妈!不是这样比的!不能通过跟比你更惨的人来感觉良好,这样不好。你命没啥不好的,你看,你有这个吧,你有那个吧。你幸不幸福,是客观的,不是跟别人比来感觉好或不好的。OK?自信就是自己觉得自己不错,不是跟别人比了后才觉得不错!

我妈哦了一声。不知听明白了没有。

倒是我,看到自己逻辑里的大写双标…

要不,她一直通过往下比(才)感觉良好,也挺没问题的?

我收到怎样的反馈呢?一位朋友说:对,我觉得是,你有时候有点教条主义的感觉,对于有些事情的解释你总觉得你的理论才是对的!

这句话我最近第二次听到。在跟我姐聊小孩压力时,她说:是啊,他压力大,有个说一不二的爸,有个永远正确的妈。

我当时呛的。看到朋友说的这句,就一下子串联到一处了。没关系,看到就可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