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活着 (2)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313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和价值感。

早上跟朋友聊天,说到他一位日本女性朋友,在加拿大读完博后思量再三,不准备回日本了,因为回去就要嫁人,而如果嫁人了,再出去工作会被人笑话,丈夫也会因为“养不起老婆,不得不让老婆婚后出去工作”,而被人指指点点。

“她因为担心不能工作,所以选择不回日本。”朋友说。

我听了一怔,向往不用外出工作,似乎是我们这边普遍的事。

我们为什么活着(1)里,我写道人活着之无意义:

每个人再伟大再渺小,无非是宇宙一瞬间的尘归尘,土归土。工作也是,还记得木遥写,那么多优秀的常青藤名校毕业高智商人才,在 996 格子间里设计着让人用起来欲罢不能的游戏或产品。其实有多少工作是真正“有意义”呢?

“我既想独立,又不用工作”— 这里当然有坑,我们这里不细说了。

“工作是为了活着,活着可不是为了工作。”是这样吗?在我们为什么活着的第 2 篇里,让我们谈谈工作。

01
在工作中看到丰富立体的自己

我不得不上班啊。这是一种思维方式,被动,充满委屈。反过来,这种怨念会伤害自己。

因为我需要收入,需要工作,所以虽然有不满意,但它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我选择上班。这是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的决定,趋利避害。

我常说“极度负责,极度自由”。当每件事都是我权衡过目前的环境现状、自己的需求后,为自己做的决定,那么,做就可以了。

因为是自己为自己做的决定,所以希望它能有最好的结果呈现。过程会尽心尽力(而不是我不得不做啊…)一边做一边想怎么能做得更有效率,因为它是我自己想要做的事啊。

这里,慢慢就有正循环了。觉察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事情,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资源人脉、职业技能,令到“自己”的决定能有正向的结果。而这个过程,自己收获到的绝不仅仅是 how to 完成既定的任务,因为在过程里的全力以赴,所以调动了自己在现阶段最佳组合:心智的、沟通的、计划管理的…

这就是一种复利思维。我在 终点不是出发的意义 里也写过这个。所谓全力做一件事后的复盘,并不是如何做得更好、有哪些可以改善地方的复盘,相反,以“我”为观察对象。我有哪些变化,经此一役,我在哪里地方变得不同?

这样的复盘,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从事情的角度来说:没有做过的项目,有拓荒的魄力;以前做过,这次可以更加轻车熟路,效率提高了 30%,执行力杠杠的;一件事做完,发现它可以启发下一件事。或者作为一个模块化的东西,可以为类似的项目做参考。

而经过事情,对相处的人和团队,有更深的了解 — 谁靠谱,值得信赖;谁工作一般,但兴趣爱好广泛,很好聊。看到不同人的不同侧面,这个其实是很有趣的。“社交性”本来就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不打交道,又怎知?

02
什么是真正爱自己?

在时间河流里,自己看自己,自己看别人,其实都可谓触目惊心,人随时间的变化其实非常非常大。

我很吃惊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我跟一位朋友聊天时说:最近跟你聊天,发现你气场变得好足。很决断很自信的感觉。你自己意识得到变化大么?

他听了有几分意外,显然也并没有特别想到过这个。

人看得到自己变得不同,经过面对不同的挑战而越来越强,这种自信是千金不换的。而人一旦看得到这种变化,对变化发生的土壤,应该是有一种温柔的感情在的。

我记得有人跟王人平互动:你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会不会觉得没有自己的生活?

王人平说:怎么会?跟小孩相处的时间,也是我自己的时间啊,也是我自己的生活。谈不上为了谁付出。

这句话对我很有影响。

工作中的自己,磨砺、迎难而上。从无到有地搭建和建构,这个过程里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历练高效。我不说对工作需要有多深的感情 — 这也未必需要,毕竟各取所需,各尽其责。但如果真的懂得爱自己,是不会无视自己的“时光”的。毕竟时光雕刻你我,爱时光里的自己,也会珍重那段时光,那些生命里交集的人和事。

03
现在,就是过去。现在,也是将来

在泰 · 沙哈尔《幸福的方法》中,提到四象限:

现在不幸,将来幸福(苦哈哈奋斗派。有啥不妥?)

现在不幸,将来也不幸(习得性无助。太常见了吧!打圈圈式生活)

现在幸福,将来不幸(今朝有酒今朝醉,焦虑在明天)

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这才是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能力当然是感知,但又不仅仅是“活在当下”这么轻易。如果说感知是现在幸福的能力,那将来幸福的能力在哪里?

这个就不展开了。

还是回到个人的时间长河,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的当下 — 现在,其实就是无数个过去的总和;而看到自己的现在,也大概知道将来如何了。

我以前说,我不喜欢做计划,反倒更喜欢随性,无时无刻不尽全力,但不要先给我画线。

现在想想,还不是。我不喜欢做计划,但我喜欢看到自己当下:是否有何不妥,情绪是不是有莫名的低落,今天又 Get 到什么新技能,又打通了一个什么新的点。

在当下这个切面,我看到的自己,再反观何以至此(并不是贬意),看清来路,该改的就改,该放的就放。这可以说是觉察的人生,也可以说是自我导向行为。从结果来推导过程(条件),让好结果发生的条件再次重演,创造让好结果发生的条件,复制成功,再从一个成功走到下一个成功。

是的,它的背面就是习得性无助。太多太多的人给自己贴个标签:我就是不擅长向上管理。我情商低。这个标签将封印住我们无穷的可以挥洒挥洒再挥洒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蛮可惜的。

04
挣钱的能力

看到学霸猫写张潇雨,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不优秀,我放弃了。有个读者留言很有意思:

我是你俩的读者,每次看完张老师的微博,就充满斗志打好鸡血,但一段时间专门留意你的话,就变得佛性、一切都云淡风轻了。

学霸猫回:那你应该取关我。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

内心的富足,真的可以不计较有没有钱,或者说,有没有赚钱的能力吗?或者再换句话说,内心的富足,如果碰到现实的变故和无常,比如家人生个大病什么的,是否就会立刻溃不成军,毫无招架之力?

我认为,是的。

一旦自己特别不接地气,每天都飘啊乐得合不拢嘴、佛性得不行时,我内心会隐隐有不安,会担心哪里出个小岔子,漏了啥;而自己全力以赴,完全不懈怠时,哪怕是累的,仍然是安安心心,那种时候,结果如何都没关系,自己很心安,很踏实。

佛性,其实是李如一讲的小清新,不敢有强烈的感情,不敢倾尽全力怕尽全力后仍然会失败,不敢提出自己的异议,因为担心它可笑和不成熟。

古典在《跃迁》里说,自洽,是开放的相反面。因为人会说服自己接受本来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其实,没有给自己更多选择的可能,自洽表示不愿意走出自己给自己划的安全的小圈圈。它很安全,同时,也很封闭。

让自己身处变化中,不囿于现在此刻之形,不惮变糟糕的可能 — 因为永远不放弃接受新的改变,拥有新的可能。

挣钱,就像是学生们的成绩一样,分数并不重要,但分数背后,学习能力甚至自学的能力、纠错的能力、高效时间管理的能力,哪一项不是杠杠的硬通货,在接下来的工作之旅中也是重要得不得了的。

我说朋友变得气场足,自信。其实背后,是他有解决问题、不惧怕变动和困难的能力。这不在工作中是没有办法习得的。

而这个气质,越挫越强,铿锵有力,是好好活着的底气。它是工作所赐,从工作中来。

而人之下半程,各种衰败无力,各种风险倍增。而我所做的一切,可能就是把自己保护得好好地,能打得了怪兽,升得了级。

05
两个终极情感问题

松浦弥太郎在《崭新的理所当然》有一篇里的说,人终其一生需要解决自身两大情感问题:寂寞,焦虑

我有一点开玩笑的说,两大音频平台中,主打直播的荔枝,是在打寂寞牌,而知识付费的喜马拉雅显然是打的焦虑痛点。

后来,看到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和价值感,我想到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安全感对应的是寂寞的解药,而价值感对应的是焦虑。人能幸福地生活着,是终其一生拥有安全感和价值感吧,可能对不同的人来讲,这两者需求的强度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