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分享活动,为什么总是很难坚持下去?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380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学习、输出、走出舒适区,本来就逆天啊!

“新手管理,咋就这么难?”的那位朋友,又抛给我一个新问题。当然,她现在已经算不上新手管理了,但她的这个问题,很普遍。老实说,我能解开扣儿,但支的招未必真的就能奏效。一起来看看她的问题:

刚当上小领导不久,我倡导搞了个分享会,头儿觉得这个事儿很好,可以带动大家学习新东西,乐于分享。每个月月底一次,频率不算高,我满以为会越办越红火,说实在的,张罗之初,还想着搞不好会成为我们小部门的拳头产品,每个人说起这个都特别自豪。

现在,其实已经想取消了。认真听的人也不少,但主动分享的少。最近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在肉眼可见地变少。我跟领导说要不干脆取消得了,但他不同意,希望我有改进的方法。

我有吗?我没有。你有吗?

各种形式的分享,如果不是跟工作直接挂钩的任务型(比如例会中的分享),其它民间-主题分散不指定-的分享会,常常很难坚持办下去。有形式大过内容,吃吃喝喝聊聊天的,可能反倒好些,大家无负担,对相互之间的工作之外的了解和关联,还是有帮助的。

轮流分享,尤其是不是网上简单拼接,需要有自己见解和原创内容的真正“输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先从听的人来看,“认真听”,有所得,现场的感觉甚好,但听来的知识,恐怕绝少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如果确实有“实用”和“使用”的效能,不得不说,分享的人会非常厉害,而且选题会很精到,也很难得。

而一旦听了还不错,过后全忘掉,之后再参与的积极性就不会太高了。“有这时间,放松放松,随便找点东西来看,不是更好?”

现在人对齐齐坐、“听一耳朵”可不会那么给面子。这,比“服从”占绝对多数的“上下级”团体里,买账的要少得多。

对于操办分享会的你,首先要想到,别人肯花时间给你,并不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再从讲的人来看,是,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

“月头发邮件,让有兴趣分享的同事发主题给我,准备分享内容,月尾临近 deadline,我发现还没收到有人回。这怎么搞?”

拜托,你以为你是姜太公,愿者自然上钩?

如果说前几次,还不乏有热情有才艺者主动投诚,后面,要坚持去做这个分享会,分享者和内容从何而来?显然,不是自然而来。

1.

可以轮流来

以姓名或其它顺序排序,这次结束后,提醒下一位准备。每次分享者,可以与你讨论主题,也可以提需求,提前做一些组内投票。也就是,作为分享会 owner,要花时间承担起帮同事呈现出最佳面貌的责任。

2.

可以挖掘来

前几次主动分享者,是有备而来者。后面分享的,可能是璞玉,需要你推一把,拉一把。也有可能,他只有三分的底料,而分享出来时,需要至少有七八分。

其实三分的底料也不错,尤其是这一点是作为其“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这一点相对于其它人来讲,更优秀)。那就算这一点不甚突出,也有可以包装完善的潜质。

打个比方,某人对二次元文化有兴趣,个人也不十分擅长。但这一点上,他比其它人更具优势。这个三分特长,你需要凭你的慧眼、平时的好奇心、对同事的观察,挖掘出这三分,而后帮助他继续完善,以七八分,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呈现于人前。

这个过程,对分享者来讲,其实也是很难得的学习过程。一边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输入,一边将所学成果消化后输出,这是很快、很有收效的学习方法。

3.

可以命题来

市面上最近在讨论 ChatGPT?刚刚举办的 XX 行业展?深圳马拉松赛?这些身边的或热点的事情,都可以作为索引,让特定的同事做主题分享。

这,不得不又回到平时对同事的观察和了解上来。热爱和参与马拉松赛的 A,真是太了不起了,请他分享一下他的马拉松情缘吧!

XXX 新趋势,我们这里有潮人一枚,不如让他给我们科个普吧。

命题,可以是自己找,也可以在同事聊天时捕捉大家当下的兴趣点。对团队成员真实的好奇,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真实好奇心,对“分享”的热情,将帮助你随时 Get 鲜活的命题。

4.

可以领导来

领导也是集体一员啊,士气不算高时,分享不那么有号召力时,“领导,请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你上!”

私下沟通,高调宣讲,给领导充分的时间和支持。他的参与,对分享会的参与度和热度,都是很有帮助的。

领导虽好用,也不能过量用哦。因为管理层通常忙,内容准备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这时,分享 owner 不妨成为一枚小助理,为领导的内容打下手,准备素材或后期加工。

有句老话说:贵人不贱用。领导于此事,适当用,不多用,用在点子上。

领导的东西,通常讲可能更重于文本。而他的现场与参与,其意义更在分享内容之外。

5.

可以外部来

寻求外部支持,其实是件事半功倍的事。

未必有外部培训的预算,但兄弟部门的分享,作用是杠杠的。(一个题外话,频次不用高的外部培训,其实对团队来讲是蛮提振士气、携手成长的共同记忆)

隔行如隔山,请兄弟部门分享他们的基本工作内容,企业动态、行业数据等,一方面因为是其工作本分内容,不需花过多时间准备,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将帮助到本部门同事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外。如果是工作有衔接的部门,不妨顺带讲一下配合流程,自己(部门)这颗螺丝钉为公司创造着什么价值。

6.

准备好备用

长期备有精选内容,当实在缺少分享者时,不至于掉链子。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不掉链子/一次都不能少”的重要性。当开过一次天窗,流拍过一次,再偶尔碰到困难,就容易跳过了。再三再四跳过时,这件事就已经不具备继续下去的能动性了。

不掉链子,不开天窗,如果领导是备选、其它部门是备选(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沟通的),已经是有 Plan B 了。


但如果 Plan B 也不 work 了,又该怎么办呢?

自己!人永远能靠得住的人,是自己啊。自己永远有还可以讲的东西,这个很重要。当然,如果自己老是做被天窗的人,也怪让人看着烦的。

另外的备选包括什么呢?经典的 TED(20 分钟左右)、演讲、专业相关的比赛集锦、鉴赏等。

备用只是供不时之需。如果这个不时之需频繁到来,那就是时候回到前面的几个分享来源,看哪个环节需要加强了。


讲完内容,让我们回到前面所讲的,如何调动听的人,这点上来。

偶尔“大咖到!”是有吸引力的; 

分享结束时,有互动和小礼品,是有吸引力的; 

讲完时,分享者出其不意地收到感谢卡,是有吸引力的(分享者也是其它场次的参与者); 

领导会参与,活动被重视,是有吸引力的; 

让听者参与互动,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是有吸引力的; 

有一些小道具,分享结束时留影合照,是有吸引力的(想想 Live 脱口秀必不可少的合照全家福环节); 

优秀分享者会获绩效,新知分享者会获咖啡券…能怎么奖(鼓)励就怎么来,是有吸引力的; 

一个好的分享会邀请邮件,是有吸引力的。

做到这些,分享会就会坚持走下去,对 everybody 都意义非凡吗?

也不一定。首先,这些真不是轻易做得到。它要你以爱发电,看到特别热爱的特别同事,眼睛里会发光;然后,做到了也未必有正反馈:虽然内容很好很用心,但来听的还是寥寥。

学习、输出、走出舒适区,本来就是逆天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