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适写给杜甫的这首诗,让杜甫泪如泉涌

 hjh2004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作者:王善钦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正月初七,高适写了《人日寄杜二拾遗》怀念杜甫,并将诗寄出。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此时高适担任蜀州刺史。正月初七在古代是一个节日,“人日”。

杜甫虽然比高适小大约12岁,但二人关系非常好。相比几乎与高适同龄的李白,高适与杜甫的关系显然更好。

高适写此诗表达对好友杜甫的思念,怜悯杜甫思乡而不得归。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时局难以预料,高适感叹不知道明年的人日自己又将在何处,又哀叹自己一事无成,年老了还要在地方做官,心中感觉愧对四处奔波的好友(东西南北人)。

高适虽然因为追随肃宗而一度得到器重,但后来被肃宗的权宦李辅国中伤,被授予太子少詹事,蜀中乱起,高适被任命为蜀州此时,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中央,因此此时相当不得志。

图片

杜甫收到这首诗后可能没有及时看,他将这首诗夹在书卷里。

四年后(765年)的正月,高适逝世。

又过了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二十一日,杜甫翻阅书卷时,看到高适的这首诗,想到好友已逝,悲从中来,泪洒书页。

悲伤中的杜甫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与序言。因为高适已经逝世,所以是“追酬”,因为高适写那首赠诗时担任蜀州刺史且已逝,因此是“故高蜀州”。

在序言中,杜甫说自己打开书卷,搜索遗忘的文章时,看到了高适的这首诗,“泪洒行间”。从收到这首诗已经十几年(实际上不足十年),距离高适逝世已经六七年(实际上是五年)。现在自己又老又病,海内的好友只有汉中王李瑀与昭州使君敬超先。“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因此写诗“追酬”“高公”的那首诗,同时寄给李瑀与敬超先。

杜甫写道: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前四句写自己无意中找到高适的诗,泪洒书页。读完诗歌,感觉旧事如同发生在昨天。

接着的四句赞叹高适是慷慨壮士,名动天下,看着高适的这首赠友诗,赞叹高适济世之雄图大略。

现在“锦里春光空烂漫”,朝廷重臣高适却已经逝世。自己在南方和鼋鼍(巨鳖与鳄鱼)相伴,长安朝廷却失去了秋天雕鹗一般勇猛的大臣高适。

当年高适说杜甫为东西南北人,现在又有谁来关心又老又病又孤独的自己。北边的寇盗与西边的吐蕃都在作乱,北方士族大量南逃。自己流落湘潭,如同鼓瑟悲歌的帝子(尧的女儿娥皇与女英)。自己无法北上朝廷,为国效力。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以曹植和刘安比李瑀。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希望昭州使君敬超先能够替杜甫写诗为高适招魂,就像宋玉为屈原写《招魂》。

这是一首血泪之作,饱含杜甫对高适的友情的感激,对高适的才能的赞赏,对高适的怀念。

图片

“死生契阔,与子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古人的誓言。然后命运的颠沛流离与世事无常却让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这个愿望。高适和杜甫的生死之交就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