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四大管理之一:时间管理

 不穿鞋子的刀客 2023-08-18 发布于山东

  人生短暂的几十年或者100多年中,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四大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知识管理、社交管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人生都是等值的,但也还存在壮志未酬,很想从头再来,有若干遗憾的情况。没有这些也就罢了,一旦可能有,就得提前考虑,如何做好这四大管理。

  先说时间管理。之所以需要管理,就是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每一段时间内都有特定的任务或者使命,或者注定要做、应该做的事情。古人说三十不娶不应再娶四十不仕不应再仕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古人寿命较今天为短,这个时间期限今天是可以大大延长了的,但也有限度。说到底,过了应该做那些事情的年龄,再做就已经不是那回事,不再有年轻时同样的体验、成就感,也已经部分或全部失去这些事情本来的意义。

  所以要预先规划。国家有中长期规划,个人也需要有。当然每个个人,在开始时是不具有此种规划能力的,需要父母长辈主导参与或者代劳。如果没有特别的想法和计划,那就是按部就班,好好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别人干什么我们也干什么。如果还能上,可以一直读到博士博士后。但在这期间就应该独立思考,起码大学毕业之前,要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是依托于知识视野和个人经历的。未来的时间管理,是建立在此前时间管理基础之上。你接触过什么思想、接受过哪些人的影响,有比较有鉴别,会有自己的结论。结论未必正确,想法未必靠谱,需要不断试错。

  简而言之,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在什么地方有所成功或建树。退一万步来讲,只要是持续获得新知识、新思想、新经历,从而时刻使自己有新提升,那么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较为成功的人生,起码选择和转向变得较为容易。

  最糟糕的时间管理就是无谓地陷于发呆、琐务和游戏消遣,甚至并未带来愉悦的虚度光阴。

  单位时间内的所得,也就是时间使用效率,是决定人生厚度的最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生物时钟,这个时钟运行的速度彼此快慢有别。拖延症和急躁症患者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做同样事情不同人所需时间不同,但也都有改进的空间。只要有心去琢磨。比如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情,比如边跑步边听书;可以合理搭配不同的事情,比如写作累了就看书、看书累了就做家务、收拾好房间约朋友出去玩,有效衔接起来,既可以使身心得到有效舒缓和休息,又可以避免长期干同一件事情造成的单调乏味与心理不适。人的生活需要多元化,精于时间管理的人可以通过有效组合,在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实现这种多元化。

  可以有“新年的决心”之类,打脸也不丢人,起码比不做好。打脸次数多了,总有些事情毕竟还能做成,或者一不留神做成相关的事情。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事无成事事成。

  有强大毅力是神、不断放弃是人,放弃过但不死心然后决定重新再来,是人向神的提升。人生有起起落落,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是《乱世佳人》的经典台词,也是人生的真谛。诚然,这部片子或者这本小说,按照道德家的标准来看,政治上严重不正确,但看看也无妨。道德与政治正确的文学作品如果真有,也是极少。就此前面我写过文章――归结起来都是诲淫诲盗而已。但我们阅读的目的,只是要知道那是一种存在、一种真实,世界中可能有这样的事情而已。凡是精彩的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无论善恶,都活得很带劲,充满各种欲望,充满生机活力,暴力色情、活色生香,是压缩版的社会与人生。我们从旁观看,不免产生“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也!”的类似冲动。于是,先要做起来。

  底线思维:远离精神和物质的鸦片,杜绝廉价的上瘾和消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