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里人家

 新用户3134eDv6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昨天,跟二中老同学刘宏勋一块儿进山里乘凉吃农家乐。

      浅山,路不长,平坦,幽静,且盘盘绕绕的,很好走。很适合我们俩边走边聊天的意思。

      我们沿着进山路上来,随意把车停到了一户人家前面。这户人家的左邻右舍都是普通住户,只有他们家前头院子有不错的凉棚,绿色的铁架围栏围着,外面就是幽山深谷。正是夏秋之交时节,浓密的绿色把沟谷铺成了起伏跌宕的毯子。凭栏朝北边山下看去,天开地阔,又有凉爽的山风徐徐吹来,真叫人瞬间心神一爽。

      “这地方好啊,我爱人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宏勋在西安美院工作,是个领导,他爱人是个大画家;他爱人都能喜欢的地方,那一定是真的不错的。这叫我很为我们这地方骄傲。

      我们俩避开城里的繁华来这里,就为了找个清清静静凉凉爽爽的地方。吃碗面,好好畅快地聊聊天。

      这户人家是个三间套一间的房子,两层儿,一楼的部分和二楼的全部可以住宿。操作间房在偏首的那个一间房子里,是各色各样的灶具。他们家的房子有点儿意思,一楼是正规的楼房结构,二楼架的是屋脊,使的碧瓦。这样的房子在农村早些年很时兴,有土样结合的味道。不过,这样的房子夏天很凉爽,冬天又不冷,很实用。尤其,在防漏水方面比楼房平顶结构要好很多。

      我们到的时候,有一桌早到的人在那里吃饭。他们对浆水面这里的声音很大的称赞不已,吃得热热闹闹。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农家妇女,宽大脸盘儿,畅阔疏朗,一看就是个大气豪爽的性格。浓密厚重的眉毛,让她的脸上有了一种厚道实在的感觉。她是个动作利索做事干练的人,说话也是脆巴巴的又不失热情得体。她穿的是一件淡黄底儿带碎花的连衣裙,一走路就像一片花儿移动着。

      三两下就把邻桌人的面盛上来,她然后快步过来招呼我们俩。

      “你俩人吃啥?”她把开水和茶水都拿过来,还把盛辣子,盐和醋的小盒子也放我们跟前。

      “咱们就吃个面,过个面瘾吧。”宏勋是河南人,打小来西安,面也是他们河南人的最爱。在西安生活这么多年,面食的瘾更是见长。他说他吃饭一天一碗面就行了。“咱俩主要是乘凉,聊天呢。”

      他从西安过来跟我聊天,我咋可能这么简单的招待他呢。况且,我这些日子正在努力长体重,别的东西吃不吃,瘦肉是一定要吃的。所以,我就问老板要过菜单,点了排骨和韭菜炒鸡蛋。我知道,山里人家的农家乐饭菜的量都很足,要的多了我们都吃不完。

      我们就是来随便溜达的,其实对这户人家的饭菜不了解,也没指望能多么可口。但是,二十多分钟后老板麻利地把排骨和韭菜炒鸡蛋端上来,我们俩夹了一口尝了之后,马上就发现很对味儿了。他们家菜的味道偏清淡,这是很合我们俩的意思的。我刚才还在后悔没跟她打招呼做清淡点儿,她居然就想到了。看来,这老板心很细致,很会做生意。现在的人,吃饭都很注意了,不再贪味道重了。

      排骨很做烂,我这牙不是那么好的人吃着正好。宏勋也发现这排骨做的地道,很合他的口味儿。韭菜炒鸡蛋那道菜黄绿颜色搭配恰好,很嫩,味道也很清淡。“真的是没想到,这老板做的这么入味儿的!”

      菜的量果然大,我们俩边吃边聊,居然还得都加一下才能不让菜剩下。

      我们俩吃得实在是悠闲,吃到了午后一点半多。阳光下的山野沟壑一片静寂,除了一声接一声的蝉鸣。老板大概是在屋子里已经稍做歇息了。

      我们俩把高中时候的事情做了回忆,谈到了很多同学。叫我惊奇的是,他居然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去过几个家,——他们的家刚好就在离这里四五里路的村子,有个同学的家还恰好就在我们所在的山脚下。

      “快四十年了,大家都走到了五十多岁。但是,感觉都还是当时读书的样子。”

      我们真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老板可能担心我们又饿了,叫她家女儿出来问几时给我俩下面。

      这女娃个头好高哦,就像一棵秀溜的杨树。穿一件白底儿洒满疏朗细碎点儿黑花点儿的连衣裙,更见亭亭玉立。她一看就是在读大学,戴一副眼镜,文气得说话就像怕惊扰到旁人似的,嘴都是半张的。——后来听她妈妈说,这女孩儿果然是个大学生,在新疆哪个大学读大二。“她们学校放假迟,开学早。马上就得出发上学去了。”

      “叔叔,啥时候给你俩人下面?”

      我们俩正在说话,扭头笑着跟她说,“不急不急着,你们先好好歇息着。我们一会儿给你打招呼了再下。——你们家的菜量太大,我们这会儿还一点儿不饿。”

      女孩儿浅浅地一笑,轻盈地回屋了。

      为了消化得快一点儿好能吃到面,我们俩沿着石板小路下到清凉山的那座庙所在的地方,然后又悠悠地沿着上山路一路溜达下去。山高树大,给这路遮出了一片浓荫。人走在路上,很是惬意。

      人生就像一条隧道,我们一路走过来的时候,感觉每一步都是很难走过的坎儿。现在回过头看看的时候,发现那些坎儿其实很多都是运气和巧合。他说到自己在部队考试的事情,就是一路惊险而又好运地顺顺利利过来的。我呢,也是一样的感觉。真的,假如能让我们的人生路重新走一遍,又能咋样呢,还不是这样的么?

      我们朝山下面走了好远,返回来的时候,居然都一身细密的微汗。

      老板在跟隔壁邻居闲散热闹地地聊天,他们面前摆着一铝盆儿葡萄颗粒——她们把葡萄摘下来用水淘洗,放盆子这么吃着方便。见我们俩人折回来了,老板赶快起身把葡萄端过来让我们尝:“你俩人尝尝,户太八号。”

      那份热情和真诚,完全是山里人家才可能有的。

      “给你们下面还是?”老板满是笑意地问着,“你们俩人先吃葡萄。”

      我们俩人很感谢她的热情和客气,让她把我们带来的西瓜拿过去吃。“下面,这西瓜你们帮忙吃,我们都吃不动了。”

      她问我们吃啥面,我还是老样子:“三两不要鸡精味精,醋重辣子一般。”

      “干拌还是?”

      “可以。”

      我们俩要的面一样,他的味道上没有什么要求。

      这老板锅案上的功夫真是不差,很快就把面端上来了。还有五六米远的时候,我们已经被调好的面吸引住了。果然是我最喜欢的,在街道上那么多面馆都没能找到的那种面:调得很入味儿,带了些汁子,不是太干。我就是想吃这样的。吃一口,面很筋道,清淡但是别有一股子叫人很开胃口的味道。

      “这面巨人这么好吃啊!”我们才吃了第一口,就同时称赞。“我也都多年没吃到这样的面了。”

      面,我们俩都吃了个精光,然后揉着肚皮起来转转——真的有些撑着了,但是舍不得剩一点儿。

      我们要走的时候,老板过来跟我们俩人聊了几句。她说打算把这地方租出去,托我们俩人给留个心。

      我们有点意外。“你家这个地方挺好的嘛,饭菜味道这么好的,咋舍得呢?”

      “一个人,实在做不过来嘛。没办法!”她说。然后,还给我们留了名片。——其实,我们本来就打算走的时候问她要电话的,好下次再来呢。

      将近四点钟的太阳还有点儿热,但是山里的凉风吹着,这里是难得的清爽。我们再细细打量一下这户山里人家,真的希望再来的时候还能吃到他们家的手擀面。这味道,我们咋也不可能忘掉的!

(作者简介:陈启,“南山白丁”,陕西西安人,写作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