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问我答 | ChatGPT5.0会成为译者的“敌人”吗?

 译品译味 2023-08-18 发布于上海

翻译学习书单
和【
翻译必备手册

ChatGPT5.0将于年底问世,会对翻译行业造成进一步的冲击吗,未来的译者又该何去何从?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

1949年美国数学家瓦伦·韦弗(Warren Weaver)首次提出机器翻译的概念。受二战时期密码破译工作的启发,他认为语言翻译与密码破译本质上都是符号间的转换。

在这样的主流观点下,当时的第一台翻译机IBM-701便是利用语言学规则和词典来完成翻译的。之前译品译味也曾聊过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和背后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回顾~

《你耳朵里有鱼吗?》好书共读之“从ATM到CAT:自动翻译机是如何发展的?”

短短几十年里,从基于规则到基于实例,再到基于统计模型,直到现在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机器翻译的华丽蜕变不仅仅代表技术的突破,更代表大众翻译理念的不断进步

翻译不再只是两种语言的符号转换,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是目前机器翻译依托于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原因。

翻译机IBM-701

依托神经网络翻译技术的有道

机器翻译 PK 人工翻译

随着机器翻译的飞速发展,机器确实能够像人类一样出色完成难度较低的翻译,导致中低端人工翻译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正如前文所说,翻译不是符号转换,人工智能尚未具备人类的智慧。在急需译者巧思的高端翻译领域,如人文艺术气息浓厚的文学翻译、需要创新思维的广告翻译,机器翻译还无法产出令人满意的译文。

以三体共读中的片段为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机器在文学翻译中的表现吧!

原文:

政委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政治干部,政治神经很敏感,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

Google Translate:

Political Commissar Lei was a typical political cadre at that time, and his political nerves were very sensitive. In the words of the time, the string of class struggle was very tight.

DeepL:

Political Commissar Lei was a typical political cadre in those days, with sensitive political nerves, and in the words of the time, the string of class struggle was taut.

ChatGPT:

Lei Zhengwei was a typical political cadre of that era, with a highly sensitive political instinct. In the language of the time, it means that he held the string of class struggle very tightly.

显而易见,无论是Google Translate还是DeepL,都只是在玩“换字游戏”,把一个个中文字孤立地转换成英文单词,尤其是最后半句加粗部分,“阶级斗争”对应为class struggle,而class struggle又怎么可能有一根string呢?

相比之下,ChatGPT的表现更胜一筹:“政治神经”并没有对应为nerves,而是转化成political instinct,但将修饰的形容词“敏感”处理为keen/sharp/acute更为合适。

此外,GPT转变了最后一句话的视角,将主语定为he,和前句建立联系,但仍然没有摆脱“弦”的字面对应问题。

与Google Translate、DeepL一样,GPT对“政委”、“阶级斗争”等中文特色词语的处理脱离语境,只是在语料库中寻找对应,无法理解的则简单粗暴地转化为拼音,不能像人一样读懂文字的引申义和潜台词

机器翻译看似一个词都没有遗漏,但却完全没有起到信息交流的目的,更别说传递作品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价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