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研读】牙痛

 刘红星34ul0sm0 2023-08-18 发布于湖南

接上期:耳鸣
【原文】
郭某,女,38岁。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切其脉洪大。
图片

【研读】

医案中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牙龈肿疼,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

单看此症状很难判断其病机在哪里,必须结合其整体表现才可发现端倪。

籍此也呼吁业内人士,在向公众推荐各类偏方时要慎重,中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双面刃,误治比无效更可怕。如果没有经过辨证就用药,无异于一场以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赌博,也会让中医这门学问蒙羞。

书归正传,此患者除了这些症状外,还伴有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脉洪大。

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为一派热象,涉及《伤寒论》中两个方证:

一为阳明病证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证为热在阳明胃家,也就是胃肠有燥热之气。

二为少阴病证的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证为热在少阴,也就是心有余热。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是胃肠燥热之气盛行导致其津液(水)缺乏;黄连阿胶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心中烦、不得卧,是心有余热导致少阴津液(血)不足。

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病证,其脉洪大;黄连阿胶汤证为少阴病证,其脉象也应符合少阴病证,应为脉微细数。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结合患者的症状,患者无“不得卧”的表现,其脉象也不是脉微细数,是脉洪大,而脉洪大为阳明病证的脉象。阳明病证有心烦,有口干舌燥,有口渴欲饮,有小便黄,有脉洪大,与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相符,所以患者的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是病在阳明,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也就是说,患者的这些症状来自于阳明胃肠燥热之气,治疗以白虎加人参汤清解胃肠燥热之气即可。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外的表现为热象,但其脉象却不是热象,这就是瘀血所为了,治疗当须祛瘀血为主,以抵当丸、抵当汤类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如果患者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伴有心下胀满的症状,这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泻心汤证了。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主之。

这样看来,牙龈肿痛或出血的原因很多,须辨证施治。

图片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医案的后半部分

【医案原文】

此证为阳明胃经热盛,少阴阴虚不滋之候,治当清胃滋肾。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麦冬12克,牛膝6克,丹皮10克。服两剂而诸症皆愈。

图片

【研读】
医案中的医生辨证患者为阳明胃家热盛,少阴阴虚不滋之候。可是少阴阴虚不滋,或者说少阴肾水不足,或者说少阴心血亏乏,脉象当以微细为主,不应出现洪大之象。
且少阴肾水不足与少阴心血亏乏为虚热之证,而阳明胃家热盛为实热之证,其治疗与辨证岂不自相矛盾?
再看其开出的汤方乃白虎加人参汤的加减,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地、麦冬、牛膝、丹皮,减了人参、粳米、甘草。
白虎加人参汤本为阳明经实热治疗之方,其中的人参、粳米、甘草乃为阳明胃家滋水要药,不知为何减掉?其所加的生地、麦冬、牛膝、丹皮乃凉血补血要药,既然病在阳明,用白虎加人参汤泻阳明之热即可,为何还要加凉血补血之药呢?难道用这些药是为了“滋肾”?
若果真为少阴阴虚之候,有少阴肾水不足及少阴心血亏乏两种情况,少阴肾水不足当出现腰痛,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等症,用肾气丸岂不更为恰当?
而少阴心血亏乏为心火不足以生血或心火太过,当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或心烦不寐等症,应该用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啊。所以说,若患者的牙痛的确是少阴阴虚不滋之候,当伴有心烦不寐或脉结代,心动悸等症,如若没有这些症状,当属于阳明实热证,用白虎加人参汤原方足矣。

——以上医案原文选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编后:看了作者的分析,我个人不完全认同,在看到前面四诊信息,我的第一反应,患者有胃热牙痛,首选的方剂是玉女煎或者清胃散,若是有损少阴用玉女煎,若是胃热较重用清胃散。结果一看刘老确实在医案中用的张景岳的玉女煎而不是什么白虎加人参汤加减。也不排除张景岳前辈当年就是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基础上给予优化来治疗胃热牙痛。

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玉女煎主治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证。阳明气火有余,胃热循经上攻,则见头痛牙痛;热伤胃经血络,则牙龈出血;热耗少阴阴精,故见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此为火盛水亏相因为病,而以火盛为主。治宜清胃热为主,兼滋肾阴。相比白虎加人参汤更为恰当一些。

在这里呼吁大家不要把经方局限于仲圣的《伤寒论》和《金匮》,其实仲圣之后的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先辈们的方剂给予优化,并且经过世代传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经典方剂。再比如由四逆散演变过来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都是非常经典好用的方剂。我们在学习经方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仲圣的方剂才是经方,再进一步说仲圣的某些方剂也可能就是从他之前的先人们继承过来的原方。

图片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经方百案研读》
  • 作者:金梅,吕旭升;整理/刘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