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 宋玉谋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之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便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如此,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自然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牛郎织女便通过喜鹊桥在天河上相会。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只是文中只说牵牛和织女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朝,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两都赋》记载:“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而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为夫妻的文学作品,要算《文选·洛神赋》了,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由此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衍化来的。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武帝之时的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也有这么一段记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当然,牛郎织女的传说版本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叙述。而现今的传说故事,其主要情节不外乎以下所述。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把他叫作“牛郎”。牛郎渐渐长大,他的嫂子却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牛郎对它的饲养,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几位仙女一起下凡人间到河里洗澡。老牛对牛郎说,那个长得最漂亮的就是你的媳妇,她下河洗澡后,你可偷偷的把她的衣服收起来,她就会做你的媳妇,并一再嘱咐千万不要拿错衣服。牛郎待织女和她的姐妹们下河洗澡后,便按照老牛的指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在仙女们洗完澡上岸穿上各自的衣服后,织女却找不见自己的衣服。仙女们怕在人间待时间久了回去不好交差,便先走一步。这样,牛郎、织女认识后,二人互生情意,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绸缎。眨眼三年,织女为牛郎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好景不长,这事很快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便带天兵天将,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说完老牛就断了气。牛郎忍着悲痛用老牛的皮做了鞋,把一对儿女放入两只箩筐,穿上牛皮做的鞋,用肩挑起两个孩子,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见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直追。眼见就要追上时,却被王母娘娘看见。王母娘娘随即拔下头上的金簪,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把牛郎和织女分别隔在两岸。从此,牛郎和织女,一个河东,一个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之时,千万只喜鹊飞来,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人们就会走出屋门,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尤其是年轻的姑娘们,乞求上天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得到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七夕夜晚,仰头可以看到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会,在葡萄架或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窃窃私语和脉脉情话。 其实,“牛郎织女”这一神化传说,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星官体系中,牛宿星官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1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因此“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而牛宿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 夏夜,在室外乘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和他的两个孩子,与织女星隔河相望。远古时代,人们观察星象,不仅把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习惯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一一作了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天官书》[正义]:“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加之,人们对一望无际而神秘的星辰崇拜,将天上的星宿神化或人格化,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便赋予“牛郎织女”美丽爱情的神化传说。当然,“牛郎织女”这一民间传说也有对应的发生地,全国各地多个地方,也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有的还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而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乡被国家指定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一。 作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一的沂源县燕崖乡,拥有与传说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古建筑遗址。为了探访这一历史景观,2012年7月女儿高考结束后,在一双休日,我一家三口第一次来到牛郎织女传说之地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在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燕崖乡,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森林覆盖率达99%,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织女洞、牛郎庙、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情人谷、织女泉、玉皇阁、祈愿阁等多个人文景点和石刻碑林组成。织女洞和牛郎庙始建于唐代,发源于沂源县的沂河将二者隔开,呈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银河—织女星”遥相呼应。地貌特征逼真,显现了“天上银河”“地下沂河”,天上有“牛郎织女星”,地下有“牛郎庙织女洞”,形成“在天成像,与地成形”的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牛郎庙原为一幢两层阁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后经多次重修初具规模,有三间正殿,青砖碧瓦,彩绘斗拱,建筑宏伟。庙内大殿有牛郎及其子女塑像,旁卧一尊金牛塑像。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如今牛郎庙早已坍塌,只有庙宇遗迹留存,现正修复。牛郎庙旁边的千年古村叫牛郎官庄,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大部分都姓“孙”。据说,牛郎名叫孙守义,因经常在外放牛,人称“牛郎”。现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 在牛郎庙沂河的对岸大贤山的峭壁上有一石洞,高8米,宽7米,长约10米,人称织女洞,传说是西王母囚禁织女的地方,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元,又名织女仙洞(阁)。它依山凭势而建,系二层楼阁式建筑,洞内陈设织女等彩色塑像。洞中存有古碑数块,年代最早的可上溯到宋代。楼阁第二层,有一窗户,可看到河对岸的牛郎庙。洞口一侧有石碑一块,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所立,上刻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诗碑为云溪处士孟天荣书丹。在织女洞旁,有一块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石碑,上刻“织女洞重楼记”。碑文记载:“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意思是说,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织女洞。碑文的第二句“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而在织女洞南面的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古朴大方、遒劲有力的大字。这崖上与山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和织女洞两处古建筑,演绎了传说中遥远星空银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的动人爱情故事,显示了先人们的独到匠心。天上有银河,地上有沂河。这一天作地造之合,为牛郎织女传说更增添了神秘传奇色彩。经过历史发展,现今“牛郎织女”这一称呼已成为分居两地夫妇的代称,而“七夕”则成为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象征爱情的节日,成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古建筑遗址,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景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2006年,织女洞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沂源县都会举办一年一度为期三天的七夕情侣文化节。近三年来,景区因疫情暂时关闭并进行整修。经核实,今年农历七夕,沂源牛郎织女景区将恢复对外开放,并举办为期一周的七夕情侣文化节。随着淄博烧烤的火爆点不断,沂源牛郎织女景区将会成为继蒲松龄故居、颜文姜祠之后又一个热点文化景区。(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其它均为作者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