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构对下半年A股行情的看法

 海水拍拍 2023-08-18 发布于河南

#摘要:

1、短期视角下,尽管经济底何时看到仍存分歧,嘉宾普遍认为市场下行空间有限。增量资金不足的环境下,向上的延续性存疑,认为A股维持振荡的观点居多。出行链、消费、游戏等短期业绩反转预期强的行业受到的关注度较多。

2、中长期视角下,认为A股以结构性牛市为主的观点居多,多聚焦AI、出海等方向上;也有观点认为多重因素反转叠加下,A股可能出现较大的整体性行情。

3、也有嘉宾关注光伏设备、医疗设备、互联网、原油等方向。

卖方嘉宾分享:

导致经济弱现实的多重因素有望看到反转,强政策刺激非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

经济弱的现实,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大体上可以从:地产、出口、库存周期、价格、半导体周期几个相对独立的因素来看。往下半年看,其中四个因素,都有希望能看到拐点PPI的拐点可能7月已经看到唯独地产还比较艰难。我们的判断是,哪怕没有部分市场人士所期待的强政策刺激出台,经济也能复苏。

内资看多没方向,港资情绪回暖,外资对国内进步认识不足

过去一段时间与各买方客户的交流反馈来看,国内机构对于国内制造业的优势没有分歧,也普遍觉得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只是对于后续布局的方向比较有分歧,可以概括为:看多但没方向。

香港的机构情绪转变比较明显,5月的时候特别低迷,7月大会后已经有所改观,政策端已经表达出了呵护市场、逆周期调节的声音,打消了此前的顾虑。现在香港市场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愿意再多关注一下中国资产,毕竟美股已经涨多了,性价比在下降,也有一种观点是反弹就是卖出的机会。

北美那边的机构,对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认知还比较有限,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差,过往他们投资中国主要的逻辑是国内市场大,所以布局吃药喝酒居多。

北向资金的真实性?量化交易的占比?

大家以往倾向于按照交易席位去区分北向资金,大行认定是配置盘,小券商认定是交易盘。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去看,7月底以来的那波净流入,7分是交易盘,3分是配置盘。

还有一种是根据交易股票的市值来分,买卖大票的认为是配置盘,买卖小票的认为是交易盘。不管是哪种认定方式,从大方向上来说,和21之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配置资金还没有回归的迹象。

量化资金对成交额的贡献也比较难界定,因为也存在不少披着指数基金马甲的量化,但粗略去估算,可能至少占了20%。

大盘vs小盘、价值vs成长的风格判断?

按照过往的经验,在经济底的左侧,市场底的右侧,价值往往跑赢成长,而一旦过渡到经济底的右侧,成长又会跑赢价值。今年行情的特殊性在于AI引领的新产业周期出现,所以哪怕在经济底的左侧,成长股也有所表现,而价值股的PB修复逻辑,目前看已经演绎得七七八八了。

大小盘风格背后的主导因素,比较明确的偏长线的经济机构变化,延续性会比较强,往往是3-5年级别。21年之后,新的经济机构变化出现,小盘强于大盘会延续较长时间。只是阶段性如果小盘vs大盘的表现、换手率比较极端,可能会迎来短期的反转比如7月中旬的情况往明年去看,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北向开始回归,基金发行转暖,是不是意味着大盘风格回归呢?其实也不那么绝对,因为随着经济转暖,最终大家还是会去寻找成长,20年那波之所以茅台为首的大盘涨得好,也是因为当时从成长性的角度,大家认为大盘会强于小盘。所以后续可能会看到北向也好,机构也好,他们的视野会放宽,配置的思路也会相比21年前有变化。

买方嘉宾分享:

嘉宾一:看多A股,布局思路上看好游戏板块

经济仍在底部,但政策周期处在向上过程中,所以指数下跌空间有限,预计未来随着政策预期的兑现,振荡上行的可能性比较大。

库存周期的角度,目前仍然处在历史30%+分位数的位置,不算特别低的位置,所以判断库存周期见底仍需时日,叠加外需偏弱,地产基建整体也难有起色,所以半年到一年维度,经济复苏整体动能应该还是会偏弱,所以不是很看好顺周期的板块。

市场风格上可能还是偏题材博弈风格,游戏是一个既有催化、整体估值不贵、业绩还在向好的板块。游戏版号今年正常发放后,新游收入会逐渐确认,未来半年到一年会是一个不断业绩释放的周期,而估值角度,整个板块目前2322倍、2415-20倍的水平也不算贵。再加上后续可能还会有AI相关题材的催化GPT5发布、亚运会电竞),有一定的拔估值的可能性。选择游戏的另一个原因是,泛AI材中真正能投的比较少,游戏已经经历了比较大的回撤,相比而言安全边际高。

嘉宾二:震荡市,难有延续性。看好娱乐、旅行相关业绩反转确定性高板块。

今年行情存量、减量博弈色彩浓重,预期强而现实弱。以往占主导的价值投资风格,因为公募发行弱,北向偏交易盘,没有主流资金引导而被游资风格取代。判断7月份是政策底,Q3会有一波上行,接下来是寻找市场底的过程,很多经济数据没有大家所讲得那么差。但经济如果后续好转一些,可能在向上的过程中,就会有资金兑现,所以很难形成延续性的行情,整体看还是处于震荡市,没有哪个板块或行业会持续性上涨。

配置的角度看,之前券商已经有了比较急的涨幅,短期也许难再有表现。地产是弹性最强的,虽然现实特别弱,但政策预期强。追求确定性的角度,游戏、旅游、景点、酒店这些板块,业绩反转确定性高。进入Q4后,可能会有价值向成长的切换,会再关注一下AI相关赛道是否有机会,找找海外的映射。

嘉宾三:短期难以介入,长期看好医疗设备。

今年整体市场运行脱离基本面,以交易层面为主,很多短期的涨跌看不懂,也没法参与。如果把15年之后的市场行情当成一个整体去看,其实都是结构性行情为主,齐涨共跌的时间特别少,板块走完主升浪之后,就基本不会有后续行情,业绩兑现的过程也不断下跌,包括今年资金绕开机构重仓股,背后都有交易层面的因素。短期看不到市场重新从交易逻辑回归到基本面逻辑的契机,所以没法去参与,以观察为主,等待后续正常化。

但中长期并不悲观,经济层面相信后续会有更多政策出台,从近期的一系列的事件看,政府有长远的目标和想法,包括反腐等都是有利于长期的行为,资本市场都急切地希望看到扩张性政策出台,但政策能有效的前提是把原有的一些漏洞补上。对国内的企业也不悲观,微观层面上没有像自媒体所渲染的那样躺平,看到了很多企业竞争力在提升。

从这个角度出发,长期非常看好医疗设备:去年底就有医疗新基建、贴息贷款的预期而没有兑现,结合近期的医疗反腐,我们认为随着漏

洞被堵上,后续会加大力度去做这块的投资。这两年新上的一批设备类公司,都有不错的全球竞争力,和以往都在国内卷的公司不同,已经能走出去,卖到国外普遍比国内毛利率要高10%。近期因为市场情绪回调刚好能找到更好的价格,长期看是非常好的机会,比如联影、迈瑞这些。

如果比较担心短期情绪会继续拖累这些公司,比较纠结什么时候是介入的好时点,可以等待一些行业标志性事件发生,之后的交易也不会一蹴而就,会有反复,那个时候可能是更好的布局时点。

嘉宾四:顺周期与成长都有机会,看好AI的长期机会。

顺周期因为有政策预期在,哪怕政策落地节奏慢一些政策决策传导本身需要时间,也有机会,虽然现在整体市场情绪不是很好,但感觉更像是在为后续积蓄能量,让子弹飞一会儿,顺周期和成长互相并不是矛盾的,整体市场情绪起来后,可能会像去年4月底的时候一样,周期、成长都有不错的表现,那么从弹性的角度而言,成长优于周期,所以会更多聚焦成长赛道的机会。

最近AI板块的回调,就是大模型在祛魅的过程,但判断产业趋势不会中断。现在市场上能看得清的长线机会并不多,AI是其中一个,没有道理去放弃这个明确的主线。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压制已经非常明确,希望锁死中国的AI科技树,未来AI肯定也是国家扶持的重点。

嘉宾五:中美利差反转叠加政策预期下,对后续A股非常乐观。

DCF模型下的资产定价,大家现在都比较关注分子端,其实分母端同样重要。中美利差始终是决定中国资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北上资金干扰的话,A股的行情相比现在会好很多,国内的无风险利率其实已经非常低了。所以反过来看,等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后,现在的拖累因素,就会变成助力因素,届时愿意进入A股的资金会多很多,等市场有了一定的热度后,还有大量的居民储蓄、理财资金可能会进入A股。

哪怕是分子端,也不都是负面的。地产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的拖累项,从长周期的角度而言,二十年的景气周期彻底结束了,但短周期而言,18亿平米的销售面积一下子跌到12亿以下又太急,所以政策扶持的预期很强烈。

美国赤字货币化,发型了海量的货币,法币超发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后续国内经济企稳后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搞不好会到6以下,这些都没有被市场充分定价。政策周期向上,如果叠加上联储的降息周期,人民币升值,届时可能A股会有非常波澜壮阔的一波行情。现在处在一个蓄势阶段,蓄势时间越久,到时候迸发的力量可能就越大,布局的结构反而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熬过现在相对混乱的时间,对后续A股会经历一波牛市非常有信心。

嘉宾六:企稳过程可能比想象得更漫长,但下行空间不大,维持低位振荡。关注消费的利润改善、AI的成长性。

经济基本面的角度,虽然7PPI下降速度减缓,但国内的地产端拖累比较大、欧美的制造业整体还处在一个去库阶段,未来外需的压力仍然比较大,而国内的高端制造短期内还面临一定的产能过剩压力,所以判断经济企稳的过程可能会比想象得更漫长。

从资金面的角度,无风险利率虽低,但宏观松微观紧,资金没有流入股市,短期内收入信心问题还有待解决。包括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其实去年开始就一直有美国硬着陆降息的预期在,但美国的韧性很足,核心通胀也比较顽固,虽然加息可能停止,但降息的时点也可能比现在大家预估得要晚。叠加上国内基金发行整体偏弱的局面,短期内还看不到增量资金。

好消息是从绝对估值的角度,ERP指标处于相对低位,所以整体向下的空间也不会特别大,A股可能会维持低位振荡的格局。

经济自然恢复下,顺周期里的消费哪怕弹性未必很高,可能会有阶段性机会,因为相比金融地产这些行业而言,下游消费的利润改善整体还是不错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代表新的产业周期的AI,一个看点是能否叠加半导体周期反转的预期,另一个看点是国内应用端的表现。

嘉宾七:A股暂不具备全面牛市基础,看好光伏设备的长期机会。

A股虽然经历了调整,但整体市值依然有90万亿,新发行的公司很多,质量上参差不齐,想要走出全面牛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比较欣赏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以让公众投资人取得长期回报为导向去经营企业。现在新能源和锂电领域的一些公司实控人以包销定增的方式,来表达对企业的信心,就非常不错。

比较看光伏设备的长期机会,一个是长期双碳背景下行业的需求始终是存在的,另一个是未来还能向半导体设备领域去切,半导体设备也是国内被卡脖子比较厉害的环节,一旦取得突破后市场空间比较大。

嘉宾八:短期偏谨慎,关注低估值的互联网及原油等资源品机会,长期关注AI、出海。

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比较强烈,但在美国加息环境下,需要留一些工具有备无患,所以判断政策端以稳为主。

国内库存的底部的确可能在Q4见到,但从库存见底到往上加库存,还需要企业信心的修复,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包括居民端的信心,在地产财富效应逆转后,修复起来也需要时日,所以短期还是比较谨慎。

往未来几年去看,AI、国内企业出海,应该还是比较结构性的机会。国内的互联网,还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估值比较便宜,阿里也在15-16倍,前几年互相内卷到极致的势头也有所趋缓,政策端也在逐步改善。

还有一个大家讨论较少的领域是原油等一次性能源品。在美国这轮如此迅猛的加息周期下,原油的价格都没有大幅度下降,等国内PPI上的时候,大宗会有机会。中美都在投资自己的朋友圈,很多国家都将迎来初级工业化阶段,需要资源品,在供给受限的情况下,原油会比较有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