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四逆汤组成_用量_功效主治_组方成分配方-方剂-方剂汇

 昵称45037408 2023-08-18 发布于北京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8枚)。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主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现用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女子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冻疮、皲裂等属血虚寒凝经脉者。
运用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方解

本方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方歌(1)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木通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2)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提示少阴阳虚寒厥者,本方不宜使用。冻疮后期,寒郁化热,而热证较明显者禁用。
出处伤寒论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功用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卫生宝鉴》卷十八: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尾2.1克 附子(炮)官桂 茴香(炒)柴胡各1.5克 芍药1.2克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各0.9克(酒煮)泽泻0.6克
制备

上药哎咀。

用法用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主疝气,脐腹冷痛,牵引腰胯。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八

《重订通俗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组成全当归3钱,桂枝尖5分,北细辛3分(蜜炙),鲜葱白1个(切寸),生白芍3钱,清炙草5分,绛通草1钱,陈绍酒1瓢(冲)。
用法如宿病寒疝,小腹痛甚,口吐白沫者,则加吴茱萸以止疝痛生姜汁以止吐沫。
功用滋阴通脉。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当归四逆汤

组成附子1钱半(炮),官桂1钱半,白芍1钱半(酒炒),柴胡5分,当归3钱,吴茱1钱(醋炒),楝子2钱(酒炒),小茴3钱(醋炒),泽泻1钱半。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功用阳虚寒疝,脉紧细者。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四

《杏苑》卷六: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钱5分,官桂1钱5分,白芍药1钱5分,细辛1钱5分,甘草(炙)1钱,通草1钱,吴茱萸5分。
用法用生姜5片,水煎熟,空心温服。
功用阴(疒颓??)大如斗,诸药不能效者。
出处《杏苑》卷六

肿瘤方剂大辞典》: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14g,桂枝14g(去皮),芍药14g,细辛14g,甘草9g,木通9g,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用于静脉血管瘤寒凝血瘀者。
出处《肿瘤方剂大辞典》
  • 纠错

  • 推荐0

  • 收藏15

  • 评论0

  • 451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