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51)——晋吴交战·忠仆救主·争夺交州

 新用户6303bXRU 2023-08-18 发布于重庆

(紧接上期)

第七节 晋吴交战

宝鼎三年(268年)春二月,孙皓任命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到了九月,晋吴终于打起来了,还不止一处,而是接二连三地打。

第一个战场在荆州。

这个地方打了两次。第一次是罗宪在三月里陪司马炎在洛阳华林园游宴,向司马炎推荐(蜀)汉原有人才后回到永安,带兵攻占了吴国巫山。

这是个小规模的战斗,影响不大,作用也不是很大,重要的只有一点,就是罗宪攻占巫山后立即上表提出了伐吴的建议。罗宪应该是晋国朝臣中第一个明确提出伐吴的人。

第二次的规模就比较大了。十月,孙皓亲自带兵出东关,派施绩攻江夏,万彧攻襄阳。司马炎以义阳王、太尉、中领军司马望(司马孚次子,过继给大哥司马朗)假节,加大都督,统率中军主力步骑两万出屯龙陂,随时增援江夏、襄阳。

不久,荆州刺史胡烈击破施绩,司马望班师回朝。

第二个战场在淮南。

十一月,因与丞相濮阳兴等人一起迎立孙晧而被升任为右大司马、左军师的丁奉率领右将军诸葛靓攻合肥。

第八节 石苞守淮南

晋国镇守淮南的是大司马、乐陵郡公、侍中石苞。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东北)人,儒雅豁达,明智有器量,还是个美男子,有“石仲容,姣无双”的美称但由于出身卑微,最初只是在县里做一个“给农司马”的小吏,和邓艾是同事。

从这个名称以及和邓艾一起共事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和屯田有关的职务。

建安二十三年(218),谒者郭玄信奉使外出,向典农司马寻找人驾车,典农司马推举了石苞和邓艾。路上,郭玄信对他二人说:“你们二人将来都能做公卿宰相。”石苞回答说:“我们只是赶车的而已,怎么能够做到公卿宰相啊!

后来,石苞到邺城办事,要办的事情久拖不决,石苞逗留邺城无以为生,就在邺城卖铁。

盐、铁是国家专卖,石苞卖铁,应该是以屯田的官方名义进行的。管理铁市集市的市长赵元儒善于识人,见到石苞后甚为赏识,并与他结交,认为他有远大的器量,应当作皇帝的辅佐之臣。石苞由此扬名。

在此期间,石苞结识了一位吏部郎官许允,请他帮忙运作到小县城去做官,谁知许允回答说:“你和我是一样的人,应该推荐你在朝廷为官,怎么会想到去小县呢?”石苞没想到许允如此欣赏自己的才能,感叹不已。

不知道许允有没有推荐过石苞,以石苞当时的身份估计也不会结识到吏部大员,许允就是个一般的郎官,位卑言轻,也许推荐了,但没有人理睬,石苞还是只能卖铁为生。

青龙年间(233-237年)石苞在长安卖铁时遇到司马懿。

青龙初年司马懿正在与诸葛亮交战,需要包括铁在内的大量军需物资,石苞应该是供应商之一。这才有可能到长安,有可能得到司马懿的接见。司马懿对石苞大为赞赏,推荐其为尚书郎,通往公卿宰相的大门由此打开。

没过多久,石苞转为司马师的中护军司马。这已经是个要职了。石苞在个人品行上有个瑕疵,就是好色薄行(美男子嘛,喜欢的人太多),受到司马懿的责备。

顶头上司司马师出头为石苞辩护,说:“石苞虽然品行不足,但有经国才略。那些贞廉之士,未必能够经济世务。所以齐桓公可以忘掉管仲奢靡僭越的缺点,而取其整合天下的大谋;汉高祖可以忘记陈平的污行,而取其奇谋妙算。石苞虽然比不上这二人,但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司马懿这才没有追究。

石苞对司马家族的厚爱投桃报李,死心塌地地跟随。也许是好色薄行的毛病,也许是为离司马懿远点,也许是司马师有意为之,石苞从司马师中护军司马被外放到邺城任典农中郎将。

当时曹氏家族的王侯多数居住在邺城,司马懿集团最大的对手曹爽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尚书丁谧权倾一时,魏王侯和丁谧的势力都很强大,但石苞并不畏惧,经常上奏这些人的不法行为。这其实也是一种姿态,效忠司马家族的姿态。

后来石苞历任东莱、琅邪太守,升为徐州刺史。

司马昭在东关惨败于东吴时,只有石苞全军而退。司马昭指着自己所持的节对石苞说:“恨不能以此授卿,以成大事。”升石苞为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

诸葛诞淮南叛乱时,石苞率领青州诸军,统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各部精锐为机动部队防备东吴,击败吴大将朱异、丁奉等。前面已讲,此不赘述。

战后石苞任镇东将军,封东光侯、假节,不久代王基都督扬州诸军事。石苞因此入朝述职,返还时去向少帝曹髦辞行,与曹髦交谈了一天。交谈的内容是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石苞出来后就去告诉司马昭说曹髦是个“非同寻常的君主”。

几天后曹髦即被成济刺杀。《晋书》将曹髦被杀事件记录在石苞辞行曹髦之后,明显是在暗示石苞对曹髦的死负有一定责任。

官运亨通的石苞又进位为征东大将军,不久又升骠骑将军。骠骑将军位同三公,郭玄信的预言实现了。

司马昭死时,贾充、荀勖商议用什么规格安葬,久议不决。石苞赶来奔丧,大声恸哭,说:“创下如此基业,难道能以人臣礼安葬吗!”这才决定以帝王礼将司马昭安葬在崇阳陵。

安葬完司马昭,石苞并没有返还淮南,而是留在洛阳,经常和陈骞一起去劝少帝曹奂禅让,为司马炎禅魏立下大功。司马炎称帝后,升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郡公,加侍中,并赏赐羽葆鼓吹。

自平定诸葛诞叛乱后,石苞便一直镇守淮南地区,此时丁奉、诸葛靓来袭,按说也应由石苞带兵拒敌,但却不是,石苞因晋国内讧被夺去兵权,征召回朝了。

第九节 忠仆救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石苞出身卑微,淮北监军王琛看不起他,奇怪的是当地又流传一句童谣说“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监军来自宫中,直接对皇帝负责,派头大,就像一匹高头大马,但却被石苞压成了一头小毛驴,身心难以舒展。王琛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恨死石苞。

当年九月黄河发大水,黄河两岸的青、徐、兖、豫四州受灾,房屋毁损,百姓流离失所。淮河受其影响也泛滥成灾,这时石苞听说吴国有攻打淮南的行动,就修筑堡垒阻截水流,一是为了加强军事上的防守;二是为了抗洪。

石苞没想到的是,被淮南堤坝阻拦的河水倒流至淮北,加深了淮北的灾情,更加引起王琛的不满和愤怒。丁奉知道石、王二人不和的情况后就写信给石苞,并让这封信落入王琛手中,以此离间二人。

王琛趁机密奏石苞与吴通信卖国。荆州刺史胡烈表奏吴国将要来袭的表章此时也呈送到朝中。

此前洛阳有位观气的术士曾经对司马炎说过云气显示“南方有大兵起”

接到王琛和胡烈的奏报后,司马炎心里十分疑惑,对羊祜说:“吴国每次来犯,都是东西两边发兵,互相呼应,从来没有只从一个方向发兵的,难道石苞真的有叛逆之心吗?”羊祜极力为石苞分辩,但司马炎仍然怀疑。

石苞的二儿子石乔在朝中任尚书郎,司马炎就召见他,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情况,非常奇怪的是找不到石乔,等了一天都没来。

这就叫无巧不成书。淮南是晋国重镇,此前又发生过反对司马家族的淮南三叛,司马炎不敢掉以轻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前只是怀疑,石乔的失踪让司马炎笃定是石苞要谋反才让儿子逃匿,于是决定抓拿石苞。

但又不能公开征讨,以免打草惊蛇或者促使其更快起兵叛乱,就下诏说石苞对敌情判断不明,擅自筑坝拦水,劳扰百姓,免掉其官职,原地戴罪,等待朝廷的处分。

同时迅速调拨了两支大军开往淮南,一支是才刚阻截了侵犯荆州吴国军队的司马望,先期赶到寿春;一支是琅邪王、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的司马伷(司马懿三子)率军从下邳赶往寿春与司马望会合,共同防备石苞。

两位亲王率大军前来,石苞大祸临头还全然不知,危急关头,他新招的一个掾吏救了他。

这位掾吏叫孙铄,字巨邺,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县)人。少年时是县里的一个小吏,太守吴奋将其转为主簿。孙铄出身微贱,当了主簿后当地的一些大姓富豪仍然瞧不起他,甚至不愿意和他同坐。

吴奋为此大怒,深为孙铄鸣不平,又推荐孙铄为司隶都官从事,司隶校尉刘讷很赏识他。不久吴奋又把孙铄推荐给石苞,石苞就辟孙铄为掾。

孙铄前往石苞处应命,路过许昌时,朝廷已经派出司马望去抓拿石苞。当时镇守许昌的是汝阴王司马骏(司马懿七子),孙铄以前认识,这次路过就顺道去拜谒。

司马骏得知孙铄要到石苞处任职,就以同郡老乡之情私下告诉孙铄:“无与祸”,暗示孙铄不要趟这场祸水。

孙铄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停止去淮南赴任,另谋高就。他毕竟还没到石苞那里报到,不会受到背弃主君的指责。这样做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风险;

一个是继续前往淮南赴任,既然接受了石苞的辟请就忠诚地履行掾吏的职责,哪怕还没有正式报到就任。这样做就是把自己放于风险之中,甚至有性命之忧。

孙铄选择了后者,做一个“忠仆”,义无反顾地疾速赶往寿春,与主君共患难。

孙铄见到石苞后,立即将自己获得的情报告诉了石苞,建议石苞放弃兵权,只身一人住到都亭里去待罪,以示自己绝无反叛之心。

幸亏石苞采纳了孙铄的主意,不然真会遭遇一场大祸,就在两位亲王发兵后,司马炎还担心拿不下石苞,第三位亲王,驻守许昌的汝阴王司马骏又率军来到淮南。

石苞放弃兵权,应召入朝后,兵权就归到司马骏之手。司马骏督领各路人马击退了丁奉。战后,司马骏升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接替石苞镇守寿春。

啰嗦一下石苞的后事。

石苞回朝后去面见司马炎,司马炎已经得知石苞并无叛逆之心,对自己的行为心生愧意,见到石苞后很是不好意思,但身为皇帝又不能向臣子道歉认错,只好推罪到石苞的儿子石乔身上,说:“你的儿子差点让你家破人亡。”

最后也没追究石苞什么责任,允许石苞以乐陵郡公身份回府闲居。石苞对司马家族真是算忠诚无比,受到冤屈也没有丝毫怨恨,反而为自己没能把事情做好感到耻辱。

不久,邺奚官督郭暠上书为石苞申辩,司马炎本来对石苞有愧于心,趁势顺水推舟任石苞为司徒。朝中还有人不明事理,反对这个任命,认为石苞前面就有错误,不堪其任。让他以郡公身份回府,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不应该再重用。司马炎下诏为石苞辩护,坚持任用。

石苞上任后提出对州郡农桑种植施行赏罚之制,要求派专职人员到州郡调查走访,按照结果给予州郡官员赏罚。司马炎一应照准,给石苞增加了十个掾属,还大力表彰石苞“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纾国,乾乾匪躬之志”。

一方面,石苞在位忠诚勤奋,一方面还是司马炎内心有愧,尽力补偿石苞。

泰始八年(272年)石苞去世。司马炎亲自在朝堂发哀,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下葬之时,又特别授予节、幢、麾、曲盖、追锋车、鼓吹、介士、大车等仪仗,和魏司空陈泰下葬时一样,极尽哀荣。司马炎亲自送葬到东掖门外。追谥为武。

石苞有六个儿子,其中以六子石崇最为知名,也最为能干,从县令做起,历任郡守、刺史。因外甥欧阳建和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子)有隙,本人又与司马伦宠臣孙秀争抢歌妓绿珠,被司马伦、孙秀害死。

石崇斗富和绿珠坠楼是广为人知的故事,但石苞分家产的故事却没多少人知道。石苞临死时分家产,其他儿子都有一份,唯独石崇啥也没分到。石崇是小儿子,母亲特别疼爱,觉得石苞不公,就帮着石崇要家产,石苞说:“这个儿子虽然小,等他长大后自己能够找到财富。”

石崇长大后还真成了巨富,真是知子莫若父啊。而石崇的财富主要是在任荆州刺史时从商人身上抢来的,朝廷命官靠抢劫致富也是匪夷所思,官匪一家。

第十节 争夺交州

第三个战场在交州。

这是吕兴之乱后的延续。吕兴被杀,并没能让交州平稳安定下来,晋吴之间仍然在交州大打出手。

交州是个被许多三国研究者忽略的地方。前面说过,交州是三国战乱时期相对安宁平稳之地,大量中原人避乱来到交州。三国前期,曹操想通过笼络士燮得到交州,孙权、刘表也曾争夺过交州,最终被孙权收入囊中。

与中原地区相比,交州有三大优势:

一、人口多。中原地区经过战乱后,人口锐减,曹操得冀州三十万人口都喜不自胜,按捺不住兴奋,交州则有二百多万人口;

二、粮食多。因气候关系,交州水稻可一季三熟,粮食产量高于中原、江南;

三、收益多。交州有海水煮盐之利,另外还有许多对中原、江南人来说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曹丕就喜欢这些东西,经常找孙权要。

再加上交州的地理位置,南临大海,没有后顾之忧,北出则可以争扬州、荆州,西北出争益州。(蜀)汉和吴是盟友,还能和平相处。(蜀)汉灭亡后,益州为晋国所有,晋国就可以出益州攻取交州。如果能够占据交州,既能够获取交州的人口、粮食、经济利益,又可以从北、西、南三面同时出击攻打吴国。

因此,对晋吴两国来说,交州都是必争之地。

吕兴被杀后,司马炎以霍弋在南中的军队为主进攻交州。先派安南将军爨谷为交阯太守进入交州。爨谷战死,又派马融替代。不幸的是马融又因病而死,又派杨稷替代,带领将军毛炅、董元、牙门孟幹、孟通、李松、王业、爨能等从南中进入交阯。

吴国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将军顾容等率军迎战杨稷,三攻交趾而不下,杨稷趁势反攻,攻占郁林郡(今广西大部),略取九真郡(今越南清化以北义静以南),毛炅攻入合浦郡(今北部湾周边地区)。

晋吴军在古城大战,杨稷派毛炅、董元两部人马出击,大展神威,阵斩刘俊、修则。杨稷上表毛炅为郁林太守,董元为九真太守。

孙皓绝不能让交州落入晋国手里,得知交州失利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力量反攻。建衡元年(269年)派监军虞汜(虞翻四子)、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走陆路出军;少府李勖为监军、督军徐存从建安走海路出军,两军在合浦会合,攻击交阯。

这就得说到陶璜其人,虽然他并不是这次出征的主帅,但却是最得力的干将,吴国最终能够重新夺回并完全掌控交州,全靠陶璜之力。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其父陶基,就是原来的交州刺史。这是陶璜熟悉和了解交州的原因。陶璜在吴国身居显位,但究竟是什么官职没有记载。吴国交州战败后,陶璜主动上表请缨,要求参与夺回交州的战争。

荆州一路先到,而从建安沿海路前来的吴军却因“海道不利”没能赶到。“海道不利”该怎样理解呢?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迷路了;一说是没有足够的淡水和粮食,李勖愤怒地杀了向导将领冯斐,带领军队回去了。

作为主帅,无论是迷路还是淡水、粮食准备不足,李勖都有严重的失职责任。安全返回后,可以再找向导,补充足够的淡水和粮食,重新出发。海路的速度快于陆路,还能够投入战场。白白杀了一个将领就退兵回去,实在是说不过去。

李勖的失误给自己和族人带来了杀身之祸,第二年四月,吴殿中列将何定指控李勖,两条罪状:一、枉杀冯斐;二、擅自撤军退还。孙皓下令族诛李勖。督军徐存也被连累,同时族诛。

何定是什么人?陶璜最终是怎样夺回交州的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