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

 小波H 2023-08-19 发布于云南

何为抑制剂

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是由酶催化的,在酶催化反应中能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称抑制作用,把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酶的抑制剂可分为不可逆抑制剂和可逆抑制剂两大类。

不同抑制剂有什么作用

不可逆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其抑制作用不能够用透析、超滤等温和物理手段解除;可逆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手段解除。

可逆抑制剂

①竞争性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酶作用的底物结构相似,并且能与底物竞争,可逆地与酶活性部位相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EI),而底物不能与EI结合,导致酶促反应被抑制,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降低,一旦除去抑制物,酶又能和其专一的底物结合。

②在非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中,底物和抑制剂结合到酶的不同活性位点,形成酶-底物抑制剂(EI)或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ESI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导致酶促反应被抑制,降低了催化效率,因为只有酶-底物复合物反应才能形成产物。

③反竞争性抑制剂

反竞争性抑制剂不与游离酶结合,必须在酶-底物复合物(ES)形成后,与酶活性中心外的调节位点结合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但ESI不能转变成产物。当反应体系中存在反竞争性抑制剂时,不仅不排斥酶和底物的结合,反而增加了二者的亲和力,这与竞争性抑制作用恰好相反,所以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图1 酶催化的可逆性抑制作用示意图

(E:酶, S:底物, P:产物, I:抑制剂, ES:酶-底物复合物, EI:酶-抑制剂复合物, ESI: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

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和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分别对应以下不同的反应平衡。

图2 酶催化的可逆性抑制的机制

(E:酶, S:底物, P:产物, I:抑制剂, ES:酶-底物复合物, EI:酶-抑制剂复合物, ESI: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

至于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如下:

竞争抑制剂在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竞争',使酶效率降低,但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抑制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底物和抑制剂的比率,倘若有过量的底物存在,抑制剂也就无力竞争,从而能达到最初反应速率的最大值。

而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位点结合,其作用强弱主要取决于抑制剂的绝对浓度,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完全解除抑制作用,因而永远达不到最初的反应速率最大值。

图3 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Enzyme Inhibition:酶抑制剂;Rate of reaction:反应速率;Substrate concentration:底物浓度;Normal enzyme:正常酶;Competitive inhibitor:竞争性抑制剂;Noncompetitive inhibitor:非竞争性抑制)

[1]张丽萍,杨建雄.生化简明教程 第5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2.

[2]李斌,于国萍.食品酶学与酶工程[M]. 2017: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