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山林之鹿 话葫芦情缘

 hl1bwcdm 2023-08-19 发布于河北
——“最葫芦”走进鄂温克族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曲阜师范大学扈鲁教授积极承担文化使命,在其领衔编纂《葫芦艺术丛书》的过程中,记录了我国各民族异彩纷呈的葫芦文化,并策划了五十六个民族用葫芦祝福伟大祖国、共庆建党百年的活动。五十六个民族先后接力,各民族儿女身着特色民族服饰,手持带有民族元素的彩绘葫芦共同为祖国喝彩,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进亲如一家,共奔美好未来的动人画卷。今天,让我们跟随扈鲁教授的脚步,走进鄂温克族,看一看他们与葫芦的故事。
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聚居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鄂温克”是族人的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于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于1958年8月1日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

2021年1月24日,陶曼茹在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进行了拍摄活动,为《葫芦艺术丛书》“福禄万象——民族葫芦彩绘艺术”一卷采集了鄂温克族的珍贵图像。

在进行本次拍摄之前,陶曼茹参观了多个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有鄂温克族传统建筑“撮罗子”,蒙古族传统建筑蒙古包等,最后选定了制作较好、内部民族特色突出的鄂温克族非遗项目之一——鄂温克柳条包(欧鬲柱)作为拍摄地点。

图一:陶曼茹父母穿着鄂温克族传统服饰于柳条包中

鄂温克人需要适应牧猎生活,于是创造了可以随时拆搭的房子,在鄂温克语中叫“柱”。鄂温克人沿袭保留了住柳条包(欧鬲柱)的习惯,这也是对原生态文化的传承。鄂温克族服饰较为宽大,配束长腰带,有独有的花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图二:陶曼茹父母在柳条包内品尝手工熬制奶茶

陶曼茹说:“我让我的父母做模特,进入达刊手工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柳条包内拍摄。合作社的萨仁女士在屋内的灶台上为我们熬制了奶茶,并帮助我们进行场地设置和拍摄,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柳条屋内的布置。我们将葫芦置放在桌子上作为装饰品,以鄂温克族民族符号装点的葫芦与环境融为一体,丰富了屋内环境的色彩,增添了整个场景的生气。在拍摄的过程中,老师们在线远程积极指导我们,拍摄进行得非常顺利。”

图三:鄂温克族人与葫芦合影

在进行拍摄之前,陶曼茹收到了扈鲁教授邮寄过来的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葫芦上展现了鄂温克族的独特文化:林中树木,驯鹿祈福,火之崇拜,图腾崇敬,“撮罗子”立于大地之上。葫芦上承载着鄂温克族的民族文化。

在陶曼茹父母中间的小桌上,放置着鄂温克族的彩绘葫芦:葫芦整体以蓝白色作为底色,呼应着鄂温克族的居住地,北部的“寒冷地带”;在葫芦的上部和下部,绘制的火焰图案,代表了鄂温克族的火之崇拜——鄂温克族人敬火,对火有许多讲究,如在进食前要先向火中投肉洒酒,结婚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等;中部的平地上,高大的树木与“撮罗子”排列成序,象征着鄂温克族在森林中建造传统民居,鄂温克族人生活其中;下部绘制驯鹿图案——驯鹿曾是鄂温克族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以狩猎为生的族人饲养驯鹿具有悠久的历史,十分注重保护驯鹿,将它们视为美好、吉祥的象征,是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图四:陶曼茹母亲面对镜头露出开心的笑容

中华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因为有风姿各异的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陶曼茹表示:“通过这次拍摄,我进一步了解了鄂温克族文化与葫芦文化,葫芦可以承载文化、传播文化。文化符号的交流富有创意与美感,我们应该创新文化交流方式,令文化光彩无限释放。”

透过葫芦上的精美图案,我们探访了鄂温克文化的奥秘,丰茂的森林之中,蕴藏着鄂温克族世世代代形成的文化珍宝。“最葫芦”走进鄂温克族,窥见了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希望这声声鹿鸣,能够见证民族文化的永续传承。

拍摄:陶曼茹
彩绘:栾砚翎 吕珂珂
整理:陈美吉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