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河南睢县中医院.林新治)

 柴桂苓 2023-08-19 发布于山东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据报道约有22%~6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 其严重程度与卒中的程度有关,多数伴有构音障碍和饮水呛咳,表现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高,如常发生呼吸道感染,营养缺乏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明显影响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康复。因此充分的重视和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该症,以就正于同道。

1化痰祛瘀,活络开窍

脑中风的发生,病理虽然异常复杂,与多种因素如先天禀赋、饮食、情志、年龄等密切相关,但归纳起来其病理机制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结合临床所见,总以痰瘀阻络为多。“脑为元神之府”,痰瘀互结,上扰清窍,元神失用,则机窍开盍失司,“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是多条经络循行的要冲,如手太阴经,足太阴经,手少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均直接循行于咽部,《内经》多用“循咽”,“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等描述。痰瘀阻滞脉络累及较广泛时,总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治疗以化痰祛瘀,活络开窍为治则。

焦××, 男, 62岁, 因“吞咽困难,强哭强笑,四肢乏力月余”为主症而就诊,头颅CT示双侧基底结区多发性脑梗塞,现症: 吞咽不利,饮水呛咳,四肢酸楚,口角流涎,时哭时笑,不能自控,纳食欠佳,口粘不爽,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瘀互结,络脉失养,咽嗌经脉痹阻,经气失畅,治以化痰通络开窍汤: 丹参20g, 赤芍20g, 胆南星10g, 半夏10g, 石菖蒲10g, 水蛭10g, 地龙10g, 桃仁10g, 茯苓15g, 黄芪30g, 川芎10g, 香附12g, 白术15g, 桔梗10g, 甘草6g,水煎分2次服, 每日1剂,增损治疗月余,诸症消失。

2养阴润咽,活血通络

中风之病多见于老年人,年过八八,“精少,肾脏衰”,肝肾亏损,真阴不足,阴虚液竭,精血渐枯,不能上荣。脑脉失养则经气不利而生瘀,口咽失养则食道干涩,吞咽蠕动之气机不调,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吞咽困难。治以养阴生津以治本,活血通络,疏调气机。

杨×× ,男, 74岁。素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3年前患中风,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近1月来出现咽食困难,声音嘶哑,来院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头晕,时悲时喜,大便干结,小便少,时失禁,左侧上下肢力差,舌红而干,舌面有裂纹,脉弦细数,头颅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梗塞灶。中医诊断: 中风,症属肝肾肺胃阴虚液损,脉络经气失畅,治以甘寒育阴,辅以活血通络,养正汤加减: 玉竹15g, 生熟地各10g, 白芍15g, 天花粉15g, 茯苓10g, 女贞子15g, 何首乌20g, 山药15g, 石斛15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桃仁10g, 丹参30g, 僵蚕10g, 水蛭10g, 龟板15g, 酸枣仁15g,水煎,数次分服, 两天1剂,以缓图之,同时配合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天1次,口服,中药频频呷服,采取下颌下降姿势,以保护气道。加减治疗近两月吞咽及饮水症状明显改善,舌转润,舌苔渐生,情绪稳定,唯左肢力量稍差。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与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舌骨上肌,杓状肌,咽部括约肌,食管上括约肌等)无力,瘫痪,或运动不协调不精确,以及味觉,温度觉,触觉和实体觉的减退或消失综合而造成的症状,属中医学“喑痱”,“喉痹”范畴,与“噎嗝”表面症状相似但本质不同。虽然该症的治疗措施很多,如心理治疗,西药治疗,功能锻炼,针灸治疗,胃肠营养,外科治疗等,但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仍不失为临床上有效的可尝试探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