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23456789,十个数字读懂中国传统文化核心!

 図籴帑簤屸璺 2023-08-19 发布于湖北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哲学的源头。中国古人认为数字是有能量的,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简单而言,0是无极,1成太极,2化阴阳,3生三才,4成四象,5为五运(五星,五行),6为六气,7为七曜、七政、北斗,8为八卦,9为九宫。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0,无极。

0是虚无,老子《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宇宙万物,无中生有。
“0”的发音为“凌”,与“临”相似,有凌驾、临近之意,似有还无,但0不是没有,而是临近有的状态。

1,太极。

从0到1,无中生有,就像一个宝宝诞生一样,1就是新生,太极。
“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即大;极,即端头、极点。
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太极是万事万物变化的发端。

万事万物皆有太极,从0到1,是起点,是开始,所以太极,又称“太极点”。
从宇宙来看,我们生活在太阳系,所以这个太极可以是太空,可以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上的生命无不依赖于太阳系的时空运转。
从人体来看,我们每个人头顶都有个太极图——头旋,太极点——百会穴。
1是混沌初起,天一生水,水是生命之源;传说,伏羲一画开天,人类文明肇始。

2,两仪。

《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就是阴阳。

太极化阴阳,天地,黑白,雌雄,男女,古今,生死,刚柔,前后,上下,高低,左右,内外,动静,正负,智愚,善恶,吉凶,祸福……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二气变化无穷,生生不息。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受《易经》启发,发明计算机二进制,代码用代表阴阳的数字01表示,0101无穷无尽,创造出犹如宇宙太空的互联网世界。

3,三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才者,天、地、人,对应数字“三”的上、下、中三条横。
“三”这个数字与《易经》的乾卦,是完全一样的。
《易经·彖》曰: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保合大和, 乃利贞。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三生发出了万事万物,所以《周易》以乾卦为首。
又如,儒家所倡导的“仁”这个概念,同样来自“三”这个字。儒家把“三”中间一横,也就是“人”抽离出来,放在上下两横(天地)旁边,这就是客观看待天地间的问题,所以说“仁者”都是客观的,无私的。

4,四象。

《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分别是太阴,少阳,少阴,太阳。
四象是《易经》所说的“元、亨、利、贞”,四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应节气为:春夏秋冬四季;
对应天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星空区域,12星座,28星宿皆与其有关。

5,五运。

与五有关,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五行”和“五运”皆有天文学源头。
太阳系有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行星的运行,并与十天干对应,形成所谓的“运”。(上文提及,略)

6,六气。

天干起运,地支起气。
”六气“即”风、寒、暑、湿、火、燥“,是”五运“作用于12地支的表现形式,反映在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感应。
(上文提及,略)
五运六气构成中医“运气”学说,对预测气候,防治疾病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

7,七曜。

即日、月、木、火、土、金、水。是太阳系的五大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上文提及,略)
民间有“七星高照”的说法,七星,也被认为是北斗七星。北斗星在天空中的变化,与古人观测划分一年四季有密切联系。
战国时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鹖冠子·环流》曰:
“ 有一而有气……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此道之用法也。”
由此可见,古人对北斗七星运行规律的把握和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视。

8,八卦。

《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传说伏羲发明先天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周文王变通为后天八卦:坎、坤、震、巽、乾、兑、艮、离。
周文王还将后天八卦推演为64卦,并经过周公、孔子等人的整理,形成了目前我们所见的《周易》。
《易经》不仅是“山、医、命、相、卜”中华五术的思想源头,更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四书五经》之一,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深刻影响了国人数千年的思维体系,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仅从此次疫情防控来看,起源于《易经》、《黄帝内经》思想的中医,在提升免疫力,救治患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是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真的需要更多人重视、传承和创新应用。

9,九宫。

九宫,源自《河图》、《洛书》,与《易经》同根同源。
从古至今,九宫图影响了中国地理文化研究,传说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参考的就是《洛书》九宫图。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九宫影响了中国的堪舆规划学课,是土木工程、建筑规划、园林设计、居家布局的圭臬。
北京故宫的设计图,主要按照《洛书》九宫和《易经》思想设计。
古人练习毛笔字,用九宫格书写。
现在小学生学习“数独”,其中模型也来源自“九宫”。
九宫最日常的应用,比如家居堪舆布局方面。
从天文学来看,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从民俗文化来看,九是最大阳数,有九五至尊,九紫吉庆,九九长远的美好内涵。
从0至9,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九九归一,万法归宗。
那为何不说“10”?

10,十,就是“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循环,所以10,也是0,一个新的起点。

宇宙自然,从虚空到新生,到发展,到成熟,到衰亡,到幻灭,再到新生,从0至10,01010101,如同计算机二进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