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haior 2023-08-19 发布于重庆

品茶历来为文人之雅事,古人品茶,崇尚回归自然,乐于将茶席延展到天地之间。

明朝朱权在《茶谱》中言道:“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惠山茶会图》卷 明|文徵明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人都爱在哪喝茶吧~

竹林间

zhu lin jian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文人来说,竹有清韵,长青不败,是高风亮节的君子之象。品茗有竹为伴,自然风雅至极。

“诗佛”王维专门建立竹里馆,与友人品茶禅修,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朱熹也有诗句:“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竹炉山房图》局部 明|沈贞

明代沈贞的《竹炉山房图》便描绘了竹林山房喝茶的的景象:室内一僧一俗对饮闲谈,室外沙弥竹炉烹茶,气氛闲和,意蕴斐然。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松柏下

song bai xia

松为“百木之长”,古貌苍颜、傲雪凌霜,是古代君子德行与理想人格的象征。在松下品茗,更是古代文人青睐的一种品茶方式。

如唐代王建曾“煮茶傍寒松”;元代倪云林曾“两株松下煮春茶”;明代沈周曾“细吟满啜长松下”。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销闲清课图》局部 明|孙克弘

在画家孙克弘笔下,几人于松下对坐品茗,谈禅论道,怡然闲适,说不尽的潇洒疏朗。

芭蕉旁

ba jiao pang

芭蕉茎秀韵润,叶阔境沧,碧绿简洁。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描述:“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蕉荫纳凉品茗,亦是文人雅兴。

古画中便有诸多记录,元初画家钱选的《卢仝烹茶图》,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玉川煮茶图轴》,都描绘了唐代名士卢仝在芭蕉旁煮茶的情景。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左图:《玉川煮茶图轴》局部 明|丁云鹏

右图:《卢仝烹茶图》局部 元初|钱选

这幅《蕉荫品茗图轴》,饮者背靠蕉荫,闲坐于石案旁持盏品茗,傍有侍童端茶煮水,十分快意。

古人都爱在哪儿喝茶?

《蕉荫品茗图轴》局部 清|吕焕成

纵然现代人很难做到古人那样风流潇洒,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忙碌中抽身,以山水为佐,闲坐喝茶,以慰风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