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瓷器欣赏:雍正篇

 馱夫 2023-08-19 发布于福建

图片图片图片

   【1.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高6.9厘米,口径14.6厘米,足径6厘米。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珐琅彩描绘梅花两株,枝干苍老虬劲,设色娇艳。树下牡丹花朵怒放。一侧墨彩题“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七言诗句。引首钤闲章“先春”,末尾钤闲章“寿古”、“香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图片图片

   【2.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清雍正,高21.2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7.9厘米。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内敛,近底处外撇,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通景绘枯树栖鸟图,栖落在冬日枯树上的山雀两两相对,野趣十足,别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雍正年制” 双行四字款。

图片

   【3.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高10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图片图片图片

   【4.斗彩缠枝花纹梅瓶】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1.9厘米。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图片图片图片

   【5.粉彩八仙人物纹洗口尊】 

      粉彩八仙人物纹洗口尊,清雍正,高38.9厘米,口径17.4厘米,足径12.3厘米。
  尊洗口、长颈、垂腹、高撇足、足内白釉、无款识。粉彩为饰,器身绘八仙人物。八仙人物习称八仙纹,八仙纹瓷器盛行于明代中期,尤以嘉靖、万历两朝为甚,清雍正时期也十分流行。此器型体较大,色彩鲜艳柔和,人物描绘细腻生动。

图片图片图片

6.宜兴窑紫砂桃式砚滴,清雍正,直径7.2厘米,口径1.3厘米。

  砚滴为连枝带叶桃实式,以黄白砂泥为胎。顶端进水孔有粉红色小桃花覆盖,茎端为出水孔。口与盖作卡口,将盖稍做旋转便会牢牢卡住,即使晃动和倒悬也不致脱落。砚滴表面于黄白之上点染褐红色斑点,周围浸染一片浅粉色,好似熟透了的鲜桃。
  清雍正时期的御用文玩中不少是宜兴制作的紫砂器,如此精美的紫砂砚滴却并不多见。

图片图片
7.窑变釉弦纹撇口瓶,清雍正,高20.1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9.5厘米。

  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腹部各饰三道凸弦纹。通体施窑变釉。足内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窑变釉是雍正时期在仿宋钧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品种,釉色比钧釉更加绚丽多彩,变幻万千。此种窑变釉一直延续烧制至晚清。这件窑变釉瓷器将铜红釉月白釉紧密结合而形成了自然流淌的钧釉效果,长期以来被视为仿钧佳作。

图片图片

8.粉青釉茶壶,清雍正,高11.6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14.5厘米。

  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外底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之作。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故此壶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图片

9.粉彩锦鸡牡丹纹盘,清雍正,高5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1.5厘米。

  盘撇口,折沿,浅腹,圈足。无款识。通体施白釉。盘内粉彩装饰,折沿处绘锦地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纹,内底绘锦鸡牡丹纹,衬以洞石、玉兰、菊花纹。外壁光素。
  此盘的装饰风格接近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尤其是口沿处的一周锦地开光和图案充满盘心的装饰方法在康熙时期的粉彩器物中很常见,由此推断这件器物应是雍正早期的作品。在装饰上运用锦鸡、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这种借物寓意的装饰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

图片图片

10.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11.8厘米。

  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颈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11.胭脂红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3.6厘米。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碗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法在雍正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罕见。此外,这种将年款署于一枚桃实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独特的。
  

图片图片

12.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11厘米。

  瓶蒜头口,细颈,颈部有凸弦纹一周,圆腹,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三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秋葵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秋葵绿釉是雍正时期创烧的釉色品种,釉色绿中带黄,淡雅宜人。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期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图片图片图片

13.珐琅松竹梅纹瓶,高16.9厘米,口径3.9厘米,足径4.9厘米。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称“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图片

图片

14.淡粉釉瓶,高19.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6.7厘米。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图片

15.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高26.5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11厘米。

  瓶敛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器型秀美,以岁寒三友图为饰。画面以翠蓝色的青花绘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苍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图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此器所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骚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自喻。

图片图片

16.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6.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距6.5厘米。

  花盆托模仿宋代钧窑同类器制作而成。口微敛、弧壁、内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涂抹酱色釉,并有六个支烧钉痕。外壁口沿及近足处各饰一周凸塑鼓钉。通体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润泽,釉色深浅相间,别具一格。

图片图片图片

17.仿钧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8厘米,口径23厘米,足距11厘米。

  花盆托直口唇边、弧壁、内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涂抹酱色釉。通体施玫瑰紫釉,器内釉面泛青有少量开片,外壁凸起一周弦纹,上下各饰一周凸塑鼓钉。鼓钉处釉层因垂流变薄而呈天蓝色,与外壁玫瑰紫色釉交相辉映,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仿古方面以仿钧窑瓷器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当时的督陶官唐英曾派助手老格赴河南钧州实地调查宋代钧釉的配制方法。经多次试制,最终成功烧造出仿宋钧窑制品。此件花盆托从造型到釉色,与宋代钧窑瓷器极为接近,足以乱真。

图片

图片

18.雍正款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清雍正,高25.5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2厘米。

  瓶唇口、细长颈、颈、肩部凸起七道弦纹、扁圆腹,形如荸荠,故称荸荠扁瓶。圈足。外底刻划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胎体厚重,从近底部釉可以看出系采用多次施釉而成。
  器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器外施红色窑变釉,釉面尤如丛丛燃烧的火焰,自然垂流至近底处,红色中闪现着蓝色星点,变幻迷离,绚丽多彩。足内釉面不匀。
  钧窑因其变幻莫测的釉色被后世追仿,雍正时期督陶官唐英为了仿烧钧窑瓷器曾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赴钧州,调查钧窑釉料配制法。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已做得仿钧窑瓶,十月年希尧呈进仿钧窑瓷炉大小十二件,受到皇帝的赞赏“此炉烧造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几件”。由此说明,雍正时期由于唐英的努力,仿烧钧窑瓷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图片图片

19.雍正款仿钧窑变釉海棠花盆,清雍正,高8厘米,口横16.5厘米,口纵16厘米,  足横8.5厘米,足纵7厘米。

  花盆为海棠式、敞口、折沿、深腹壁下斜、平底、底开有两个渗水圆孔、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小足。里、外均施仿钧窑变釉,蓝、紫相间,釉面垂流自然。外底刻划篆体“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款。

图片

20.天蓝釉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13.7厘米。
  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