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止损,很舒服

 makeyoucool 2023-08-19 发布于河南

“最好的时间。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你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我的第一本书已经悄咪咪地出版了,哈哈~

我不求这本书“大卖”,但我希望她能持久存在,因为内容绝对是价值连城,这篇文章里有介绍和购买链接:villike的第一本书,要出版啦!或者直接拉到文末,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那里我放了京东的购买链接。



本文是我对《芒格之道》这本书阅读感受的第6篇,在上一篇(不多的投资机会)中,我提到:

“这本书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芒格1987-2010年在西科公司股东会上的讲话,第二部分是芒格2014-2022年在每日期刊公司股东会上的讲话。
         
就像我过去分享过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实录一样——我的阅读感受,后台回复股东大会就有,这本书记载的是原汁原味的芒格讲话,背后则是芒格简洁却深邃的思想。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省去了我们寻找材料、被蹩脚翻译所困扰的时间,我们只需要尽情享用芒格的思想盛宴——而他也许是世界上最博学的投资人了。
         
让我惊喜的是,哪怕我自认为对芒格的思想已经有了不少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甚至有不少的感动,相信你会找到这本书内容的魅力,下面是购买链接。

        (声明:通过上面链接购买的话,我会有一点佣金,但不多,这是你的知情权。)

以下蓝色字体是原书摘录,黑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作为一个投资者,能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门槛,投资当然能做得更好。

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摘录,我们说到“20个孔打卡理论”是广为人知的,但也是很少被人真正践行的,也说到我希望逐渐提高自己的集中度。

接着这个来说,集中度提高是接过,过程是通过不断抬高自己好公司标准来实现的,这意味着能到了“考虑价格”阶段的公司,会质量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又出现了合适的价格,这样的投资,恐怕结果不好都不太可能呀。

伯克希尔虽然拥有大量资产和众多子公司,但沃伦最近实在闲得无事可做,所以他搞出了一个小规模的创新金融产品,希望能赚点小钱。

哈哈,这就是优秀的、闲不住的投资人的生活状态,“实在闲得无事可做”,还要自己去折腾一个产品出来,有点凡尔赛:)

希望我有一天也能这样“闲得无事可做”。

人这一辈子,活到最后,配得上拥有什么,基本上就会拥有什么。想获得成功,你自己得配得上才行。道理很简单。

段永平说,人都会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那个人,我觉得也就是这个意思,你想要什么东西、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在你配得上的时候,就会拥有那些东西的。

如果嘴上说着“我想过财务自由后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生活,却很少去思考、实践如何实现财务自由,那最后过上这种生活的概率是很小的。

人类社会错综复杂,巨大的成败背后总是存在合奏效应,沃伦的成功也不例外。

巴菲特是1930年出生的,他成长于大萧条后美国日益壮大的岁月,很多人说“巴菲特在美国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你让他到我们A股来试试?”

虽然这句话从价值投资的本质来说,我是不认可的,因为投资的理念是具有跨国相通性的,但从时代背景来说,一定是对的,如果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中国,他最快也得等到1991年,也就是他61岁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去投资“本国”的股票。

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中,巴菲特的成功也是很多因素的集合体,有格雷厄姆的因素、他个人努力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因素、芒格的因素,等等等等。

结合上一段摘录来看这一段,会更有感觉,我们并不能清楚描绘出自己将会到哪里去,更不可能提前知道所有的过程(虽然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可以),但是我们最终都会成为那个本该成为的人,这一点是确定的,至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看看你现在在干什么、接下来准备干什么,基本也就有个感觉了。

入选篮球名人堂的传奇教练约翰·伍登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执教后期,他的胜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拒绝平均主义。在球队的12名球员中,他根本不给最弱的五个人上场机会,他集中使用最优秀的球员,让他们获得所有比赛经验。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极致”两个字。

想要获得好成绩,让最好的球员上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惜现实中我们总是会瞻前顾后,想要一碗水端平,或者“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终只能取得一个平平的结果。

打篮球用人是这样,投资也是这样,甚至连我们日常工作生活都是这样,你的时间放在哪里,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成为一个思想上的成年人,也有可能让你变成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我年轻时对此深有体会。试想,你遇到一位专家,他只具有狭隘的专业知识,你指出他的错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个思想上的巨婴,人家能待见你吗?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专业人士,大多数人都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解,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持续深入,这并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很多人会把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外延到其他领域。

举个例子来说,管理学领域的基础思想之一,就是通过流程、制度、领导力的提升,把企业做得更好,以至于很多这个领域的人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只要管理足够好,任何企业都能成为伟大的企业,至少大多数企业是可以的。

至于现实世界里是不是这样,我们自己看看就明白了,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是成为不了伟大企业的,但如果你跑去跟管理学专家、管理咨询顾问去讲这些,大家会把你当做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人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哈哈~

我总是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年轻时因为心直口快没少得罪人。可以说,我是被迫走上投资之路的。我有很多自己独特的见解,经常能看出别人的过错,但世俗的繁文缛节容不下我。我只能进入投资领域,在这里,我的智慧能找到用武之地。

我想对此感同身受的投资人,应该不在少数,投资给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不用仰人鼻息、靠自己赚钱的机会,这个机会对有些人是如此地有吸引力,以至于有人虽然表面打着对投资感兴趣的幌子,内心深处是把“全职投资”当做逃避社会的一种方式。

在我看来,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真的是擅长投资,那不论我们是否“心直口快”都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只是因为自己不擅长社交就觉得应该以投资为出路,这恐怕就本末倒置了,这是我用了很久才想明白的一个道理。

如果你真想成功,真想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要甘坐冷板凳,日复一日地阅读。你在公司上班,公司可不让你读书,看到你在工位上阅读,老板非把你炒了不可。

在芒格看来,想要有所成就的必经之路,就是“日复一日地阅读”,喜欢做投资的人,有不少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但就像上一段所说,我们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欢投资,还是只是想逃避社会,这是一道必答题,如果不知道答案,找个机会用一周时间体验一下,就清楚了。

年轻的时候,我知道律师的工作对我没什么意义,所以我把一天中最好的时间卖给自己。我总是把一天中最好的时间用于获取知识、提升自己。在给自己充完电之后,我才会把时间卖给客户,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

这也是我现在尝试在做的事情,因为我早上精神比较好,所以我喜欢早起半小时,然后把这半小时的时间拿来阅读,效果非常好,你们也可以试试看。

我们的东西太简单了,人们不愿意学,学我们的东西,成不了资深专家;我们的东西太难了,人们不愿意学,学我们的东西,人们害怕失败。

芒格这一段挺有哲学意味的:

他们的投资模式实在太简单,无非就是好公司好价格,没有深奥的数学公式,也不涉及商业天才的洞见,要给别人讲这么简单的东西,实在是让人感觉很不“高大上”。

但是,这种方式又很难,难在恪守常识,难在心态控制,用这种方式,你就有可能要面对买入后腰斩再腰斩的局面,说不定你还要说服自己继续买入,最要命的是,没人能保证你的判断——逆着市场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失败了,那就是巨大的痛苦。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起这种方式,亏点钱就跑的“止损”,怎么看都更符合人性啊。


我们下一篇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