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一鸣教授“教学评”一致性报告整理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8-19 发布于浙江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

--------曹一鸣教授

一、引言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在关注学生发展、改变教学方式,倡导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方面,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PISA纸笔测试成绩不错)。

在实践中,唯分数,唯升学考试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核心指标的观念根深蒂固。

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心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素养的培养只能停留于空谈的口号之中

教育改革的理想与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现象一定会是永远存在的。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评不一致”考试评价没有能充分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功能是关键之一

特别是将教学的一致性进行窄化,特别是窄化成的与考试(特别是在中、高考)一致性,教学上追求的是如何与考试(评价)的“一致性”。近些年的改变:考纲取消,变成课程标准

进一步发展成对考试题的关注,教学与考试(评价)一致性的研究演变成了“应试”(试题、题型)研究,并直接导致了重机械的刷题型的教学,对学生的素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学数学不能不会解题,但关键在于怎么让学生在学会解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也就是核心素养)

通过批评“应试教育”回避评价与教学一致性要求,没有考虑如何更好地挥考试评价的引导作用。(现在考虑的不是取消评价,而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中、高考的作用)

---------------------------------------------------------------------------------------------------------

如何让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课程改革的中得以实际落地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成为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

为什么教学评需要一致性?

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如何处理好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与素养发展、课程标准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

(三个核心问题)

我们今天将主要讨论这些相关问题。

--------------------------------------------------------------------------------------------------------

二、教学评一致性地内涵及其要求

教学评的一致性主要关注的是课程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匹配性吻合度,要求课程各要素之间要保持一致性。

不只考试。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只有学习目标、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等课程系统中各要素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达到最大效果

教学评一致性不是落脚在教,也不是落脚在评,而是需要最终落实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上教学评一致性的检验标准)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增强课标的指导性。根据这一整体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结合“内容要求”给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第一次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分学段依据学业要求,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

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教学实施部分,强化了对怎么教的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学业质量标准指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只有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才能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学业质量标准,倡导教学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次新课标的亮点,也是实施的难点

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概念、理论问题进行深刻阐释,并对教学和评价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后得到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做出的评价,要保持一致。而这种一致性要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主要包括

(1)教学内容要求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学段设置了[内容要求给出了每一部分数学学科内容的具体要求,这些内容要求是开展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的最基本的要求。

(和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不会对教学内容做出要求,具体内容是由教材编写者负责,课文和内容的替代性比较强;而数学有很大不同,每一个知识点讲不讲?在哪个学段讲?这些都是要经过认真的设计,认真的思考的)

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都必要在规定的学段学习,不能随意增删,提前或推迟,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讲了教材编写的设计,初三最后一学期的课本是比较薄的,给初三复习留下了时间,但很多教师甚至提前一年学完课程,出现了“满堂灌”、“夹生饭”的现象)

(2)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教材(教科书、学生学习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等)都必要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特别是教科书,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并通过国家教材委组织的统一审查。

学生的学习资料是教材的必要补充,也需要通过审查,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双减政策等相关政策的要求。

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用书要体现对教学指导、引领作用,反映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3)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课程标准中在内容领域,每个学段都针对每一个主题都相应的给出了[教学提示],在教学实施部分给出了教学建议

教学提示部分,结合具体内容提出探索基于情境的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建议。

如在第四学段段(初中)图形的性质主题教学提示给出:“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思想”“组织学生经历图形分析与比较的过程......提升抽象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教学提示)“会借助于图形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模型观念,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重点:

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部分给出了教学建议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4.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给出与课程理念评价标准相应的,有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建议,实现课程标准理念。

(4)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通过评价,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课标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让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标准做到整体统一。

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在南京学习期间,朱雪梅老师也提出增值评价现在是我国评价体系中最欠缺的部分,所以才使用了探索两个词)

一是在各学段,在各主题下,给出[学业要求]如,第四学段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图形几(初中)性质的主题下“......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图形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经历得到和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形成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二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明确给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经各学段中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为依据,以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不以知识点为载体,而是以单元系统化的知识为载体主题为载体,基于问题情境,注重学习过程,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全面、整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学业质量最核心的维度是素养维度,而不是知识点的维度)

三是在课程实施部分给出了评价建议

明确提出,教学评价方式应该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成长记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维度的多元,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四基、基能达成的同时,特别要关注相应核心素养的达成(与学业要求一致)。全面考核和评价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学业水平考试部分,明确提出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毕业和升学提供依据,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的主要方面

(一)建构核心素养导向一致性的目标体系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基础是指向核心素养导向一致性目标。以输出倒逼输入,以终为始优先确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而后组织教学、学习与评价活动。没有一致性的目标,教学评势必各自为政。

(首先确定了最后评价的目标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评价指标的指导下,逆向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就是正向施工,反向设计)

例如,当定位于“三会”核心素养目标时,必然需要学生探究独立思考。如果评价却是要求学生面对常规问题快速给出标准答案也就是之前的评价目标,指向的不是核心素养教、学、评各自为政,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将目标指向分数和升学率,教学评必要重视题海战术和标准答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会紧跟这一目标。题海战术会导致学生缺乏应对陌生情境的能力

(1)一致性的课程、教学、评价目标

新标准明确提出,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首先体现在通过核心素养的达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据任务

在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业质量的内涵上都需要保持一致: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的要求

课程目标上明确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单元、课时目标制定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中的要求,将其作为制定每一课时教学目标、评价目标的基础依据,做到目标标准要求一致。

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研究核心素养目标在课时目标中的体现,要兼顾单元教学目标,在实现知识进阶的过程中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描述

一是通过结构化的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发展四基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二是基于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发展四能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三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目标的确定一是要基于课标中的内容、学业要求。二是要基于自己的学生水平状况。三是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要相互呼应

----------------------------------------------------------------------------------------------------

当下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只有知识、技能双基目标,没有核心素养的目标

(2)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没有体现核心素养的目标。

(3)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或是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罗列核心素养的目标.

(4)全面呈现了核心素养的目标,但和数学内容不匹配,或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合。

(5)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不能相互支持、匹配

(二)组织以结构化知识为载体的一致性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为教学评的一致性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

通过领域一主题一单元,数学内容结构化处理,以整体结构化的数学内容学习为载体,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将数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学科特征

在教学上,指向单元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教学,因为单元教学和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学科特点是高度适配的)

在评价上,关注对数学内容、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

    (三)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致性的活动设计

素养为本导向的课堂教学取向是对课堂教学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追求的概括。教学价值取向倡导从“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本”,即以学生身心素养形成与完善作为教学根本目的,这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目的观。

(即学数学本身不是目的,重点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展性的教学目的观的达成,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实现。学生的思维提升、素养发展需要教师的恰当、正确引导

(1)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强调了基于问题情境,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以数学本质理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初中阶段,在对称概念的学习时,可以从实际情景观察提供纸板让学生操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分析、抽象等过程,真正理解对称概念的本质属性,抽象出对称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素养,并逐步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以及基于学习内容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表明了学习任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以及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根据学习内容、素养发展的目标需要面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设计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激发数学思考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组织开展教学,任务具有挑战性,以小组内交流为主,再进行全班交流

在教学中不直接给出方法、结论。要注重组织学生充分交流选择,解释说明理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本质

此外,教学反馈要能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在每次反馈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3)重视学生主动参与

注重人人参与以及创造性思维高阶思维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感悟、体验、探索、思考。

教师可以引进研究性、开放性、挑战性问题

实际教学中,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对单元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整,不是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外显行为就可评价诊断,教师需要加强过程性指导,适时提醒、引导和教育。

-----------------------------------------------------------------------------------------------------

(四)探索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的考试评价

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从而实现对学生学的更好助力

评价不是孤立的,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水乳交融、互相促进

可操作的表现性评价量规让学生和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问题解决的进程,及时调整学习或教学策略。这样的评价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应有的学习环境与成长过程

(为了和教学评价相对应,所以在教学目标书写时除了了解、掌握等词汇外,现在主张使用一些可以测量的指标,如测量出......,画出......)

(1)评价目标与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确定评价目标时,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怎样的活动作为载体实现评价,也就如何设计评价任务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这需要研习学业质量标准和核心素养水平通过怎样的方法达成评价

在教学实施中,评价任务需要匹配学习任务,在同一个学习活动中要实现学生学习以及完成评价,从而在实践层面保障学、评一致。

新课标关于--一致性中特别强调了考试评价。特别是学业水平考试: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

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命题,各领域考查内容所占比例与其在课程标准中所占比例大体一致,难易程度大体平衡。

命题不能超标,不能低于标准要求,以标准要求为依据(命题在几年的波动之后趋于稳定,符合当地水平,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省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命制考试题目(联想到了明年的山东省中考统一命题,方向是否会有改变那?需要提前研究其他省中考题目)

(2)根据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进行整体评价

学业质量刻画的是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后,学生核心素养达到的水平,反映是通过某一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实际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具备了哪些数学能力,发展了哪些核心素养,形成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生获得的真实的学习效果,数学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整体刻画

评价尽量评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各个方面。某一维度的达成水平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

如,评价学生的运算能力时,需要考虑特定的情境、知识内容考察学生运算能力的达成情况,但是只对运算能力的测评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要落实到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初中各阶段需要全面评价所有核心素养表现,但对每个学段(领域、主题、单元) 并不一定要全覆盖

(3)选取多样的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内外作业等”,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内容要丰富

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情况,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这就反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地设计。如设计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动,从中观察了解到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提高“学与评”一致性水平

评价内容关注什么,学习活动安排也要有所重点关注。

一致性的积极含义可以理解为学习活动设计和安排应适应评价理念,根据评价的方式改进学习活动安排

多元评价的改革引导了学习活动设计改革

课堂提问、练习、展示,课时终结性练习或测验,这些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需要紧扣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程度,也可以延伸到课后,将课后作业作为课时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要求课后作业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紧扣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思想方法、思维方法而设计。

作业设计的建议;

作业设计不只关注单个习题,单节课,要从进行系统性整体设计

规范设计单元作业的工作流程:确定单元目标--选择作业内容-分析作业表现--形成评价标准

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精准设计作业。系统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

积极探索、科学设计,精心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评价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评价维度要相匹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评价方式一般不是纸笔测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的是需要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要关注课后作业“双重作用”,作业练习应是教过的内容,它既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评价工具,也可以作为熟练本堂课内容的教学手段,使得“评”与“教”浑然一体,具有一致性(通过作业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三者浑然一体)

评价可能很难检测到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一定会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虽然核心素养很难在评价中体现,但不能不做,更多的需要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四、教学评一致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服务应试教育的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考试评价环节还没有实质性变化,导致这类教学改革的学校课堂释放出来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原始学习力,其着眼点和着力点仅仅是围绕书面知识、解题技巧获得高分为目标展开,核心素养导向还没有能够真正的落实

(2)学生发展、自主学习难以落实

面对大班化教学,数学课堂总体上教师讲授型还是主流学生的自主性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复杂的不确定性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导航能力,这个矛盾依然存在。

(3)核心素养的中长期目标与考试升学存在一定的矛盾

当下社会、学校、教师的评价显性的标准是考试升学成绩。而素养的提升并不能很快、显性的表现出来。虽然课程标准中提出很多相应的要求,但距离真正的落实还有一段路程

(4)(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

减少考试,多元评价,特别是多元录取,怎么才能够既能真正做到科学选才,又能公平、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