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0章 郑庄公 母子团圆

 秋夜白露 2023-08-19 发布于山东

         一些小故事的集合,喜欢的话,就订阅“东周往事”合集吧。

        话说郑庄公和公子吕定计,令太叔段的阴谋大白于天下,顺利扫平了叛乱。然而,太叔段固然认罪伏诛,姜太夫人却无颜见郑庄公,也离开了都城,去到颍地居住。郑庄公立下“不到黄泉,永不相见”的誓言,却又心生悔意。可是誓言已立,绝无反悔,这件事却要怎么解才好呢?

        却说颍地本是一个山谷,高山流水,景致倒是真的非常美。在山谷中有一个村庄,住着一个好汉,名叫颍考叔。这位颍考叔祖辈都在这里居住,他生得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更妙在为人十分正直,这里的居民们提起他,都称赞他既孝且友,忠义无双。

        忽然有一天,颍考叔看到国君的母亲姜太夫人带着人众,来到颍谷中定居,正纳闷太夫人不在都城居住,为什么来这穷乡僻壤?不多日子,太叔段与母后阴谋造反,被郑伯镇压的事情传到了颍谷,一同传来的,还有郑伯立下的“黄泉”之誓。

        颍考叔颇不以为然,与朋友聊天时便说:“太夫人虽对不起君上,君上却不能不认母亲呀。君上这样的做法,令骨肉分离,绝灭人伦,实在令人寒心。”

        诸位看官,需知和平年代的百姓们就是把各种新闻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国家发生谋反这样的大事,之后不仅母子绝交,还立下了“黄泉”之誓,这是可以供百姓们好一阵议论了。颍考叔的观点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看法,人伦事大,郑伯纵然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漂亮,只这一件,就可能会前功尽弃,失去民心。

        如果颍考叔也和普通人一样,随意议论一番,便丢开一边,继续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他就不是英雄了。所谓英雄,都是喜欢管闲事的,而且有决心、有能力、有方法把闲事管到底。

        于是颍考叔想了个办法,他有一天出门打猎,专门去捉了很多只鸮鸟。这鸮鸟就是猫头鹰,因为性情凶狠,又长着一张酷似人的脸,昼伏夜出,行动时悄无声息,常常把人吓得半死,所以名声不好。《山海经》上说很多动物都长着一张人脸,其实仔细想想,很多动物的脸,如果不仔细看,是挺像人的。

        颍考叔带着这些鸟来见郑伯,称猎到了新鲜稀奇的野味,要献给郑伯。那个时候土地很大,人比较少,荒野的地方很多,如果猎人确实猎到了稀奇的动物,尤其与祥瑞或凶猛沾边,常常都会献给贵族,换取报酬。

        郑伯没有见过这种鸟,便问:“这是什么鸟?”

        颍考叔回答说:“这种鸟名叫鸮,它的眼睛生得特别奇怪,白天什么都看不见,就算面前立着一座泰山,也是一头撞上去,可是到了晚上,却能明察秋毫。可见这种鸟的性情只专注于细小的事物,对于大的事理却是不理会的。这鸟还有一项坏处,它小的时候由母鸟悉心抚养,可是等到成年独立之后,却将年老的母亲啄死吃掉,是毫无孝道的鸟,所以草民捉来作为食物。”

        郑伯是何其聪慧的人,颍考叔这番话中的讽刺他怎么会不明白?郑伯想到自己一时意气,绝灭人伦,赶走母后,确实是大错特错,考叔这番话真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可是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寡人就算想补救,都不知道怎么开口。郑伯一时间默然无语。

        这时恰好到了吃饭的时候,郑伯见颍考叔生得相貌英伟,出口也不俗,料想必定是个人才,便留考叔一同用餐。这一天正好是吃蒸羊羔,郑伯便命人将羊羔身上最鲜嫩的肩肉割下来,放到考叔的席上。

        春秋战国时,大家伙儿一起吃饭是分餐制,每个人跪坐于自己的座位上,面前放一个小案,每道菜由厨师分好餐,每人一份,并不是现代这样的大圆桌。其实这样干净、卫生,又不容易浪费,即使餐多了有剩余,也很方便处理,是很好的习惯。

        郑伯见颍考叔谢过恩后,并不进食,反而拿出干净布片,将鲜嫩的羊羔肉都包了起来,藏到了怀中。郑伯感到很奇怪,便问:“考叔,你这是做什么?”

        考叔回答道:“草民家中还有老母亲。草民家中贫穷,平时吃不起这样好的肉食,只能不时上山打些野味,如此才能吃得上肉。草民想到老母亲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尝过羊羔肉是什么滋味,自己实在难以下咽,所以就想把这些肉带回去,炖成肉羹,让母亲也尝尝鲜。”

        郑伯内心深为触动,不禁说道:“你真是个孝子啊!”说完,自己忍不住深深叹息,面露哀色。

        考叔却装作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故意问道:“主公为什么叹息呢?”

        郑伯道:“你尚有老母在堂,朝夕侍奉,能尽人子之心,能享天伦之乐。寡人虽贵为诸侯,反而不如你呀!”

        考叔趁机再问:“据草民所知,姜太夫人仍然健在,主公也有母亲能侍奉,怎么能说不如草民呢?”

        话说到这里,郑伯便将太叔如何与母后共谋篡位,如何事败身死,太夫人如何移居颍地,等等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郑伯道:“寡人已经立下了黄泉之誓,如今虽然后悔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唉!”

        考叔回答:“现在太叔已经伏诛了。太夫人只生了两个儿子,如今就只剩主公一个,主公如果不侍奉母亲,岂不担负了不孝的名声,这跟鸮鸟还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主公认为黄泉之誓不好违背,草民有办法可以解决。”

        郑伯闻言大喜:“考叔有什么办法?”

        考叔答道:“黄泉的直接意思就是指地下的泉水。听闻太夫人现在正居住在颍地,草民世代都是颍地人,对颍谷十分熟悉,这里水源充沛,必有地下河。草民可以带着人先寻找到地下河,就在这地下河边修建一座地宫。并派人向太夫人陈述主公思念母亲的心情,草民料想太夫人是主公生母,母子连心,太夫人必然也同样思念主公,如此便先接太夫人到地宫中居住。主公再到这地宫中与太夫人相见,这样便不违背黄泉的誓言。”

        郑伯大喜,于是按照颍考叔的建议,派了500名民工,首先寻找地下河的所在,终于在曲洧的牛脾山下找到一条地下河。于是就在此地向地下深挖,筑成了一座地宫,其实也就是一两间简单的房间。

        然后颍考叔便来拜见姜太夫人,委婉地表达了郑伯悔恨当初无情之举,以及思念母亲的迫切心情,希望能接母亲回都城奉养。姜太夫人长时间独自居住,想到一直以来过于宠爱段,确实是太忽视寤生了,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在不该挑唆他们兄弟相争。此时听到寤生要与自己母子重逢,心中既喜且悲,悔恨无及,当即便跟随考叔搬到地宫中居住。

        郑伯早已得到消息,在太夫人搬入地宫之后,郑伯随后也来到了地宫,见到母亲,跪倒在地:“母后在上,寤生不孝,一直没有看望母后,求母后恕罪!”

        姜太夫人声音哽咽:“这都是我不对,不是你的错。”说完,起身双手将郑伯扶起,母子二人抱头痛哭,重归于好。

        郑伯扶姜太夫人登上车辇,自己亲自驾车,将母后迎回都城王宫。一路之上,百姓见到这样的喜事,人人欢喜,纷纷称赞君主孝贤。

        郑伯感激颍考叔成全了自己与母后的母子之情,更欣赏考叔为人忠孝贤德,见义勇为,十分可靠,而且武艺高强,堪当大任,于是将颍考叔留在朝中,封为大夫,与公孙阏一起执掌兵权。

        然而这一场祸事还没有结束,当初太叔段起兵时,曾让自己的儿子公孙滑到卫国去借兵,然而公孙滑才刚走在半路,便听说自己的父亲已经事败身死,于是滑不敢回郑国,直接就逃到卫国去了。

        滑在卫国见到卫公,便哭诉郑伯杀害弟弟,囚禁母后。这卫国现在的国君,在历史上称为卫桓公,这位桓公算是个合格的君主,但为人比较正,不太懂得歪门邪道,遇到事情想得比较简单。此时卫公听到滑来哭诉,也没有考虑先修一封国书,问一问究竟,就听信了滑了一面之词,认为杀弟囚母是绝灭人伦,人人得而诛之,于是派出了200乘战车,直接便攻打郑国去了。

        郑国要怎样来应对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