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酒刺客,魔幻暑期:家长们为何花钱遭罪

 登西峰看东海 2023-08-20 发布于山东

暑假快结束,一个新名词被频繁提及——“暑期返贫”,它指的是孩子一放假,家长们的钱包就被掏空。      近期,温州一家媒体发起了针对暑期花销的调查,结果显示,花销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比35.27%,其次是10000-30000元。这还不算什么,打开社交平台,你会发现花销更高的家庭比比皆是,动辄是四五万元以上的账单。至于花在哪?大家的大头基本上是旅游,包括亲子游、研学游和夏令营。

其实,每到暑假,都有家长钱包大失血的说法出现。但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出游需求更大,可行业供应链并未完全恢复,供求失衡,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更魔幻、更特殊,也更“烧光”钱包的暑假。

不花三五万,不能叫“充实的暑假”

打开算账APP,齐春晓傻眼了,两个孩子的暑假花销加在一起有3万多元,其中最多的是旅游——一家四口报了一个上海亲子游,团费花了18000元,还有大儿子的马术暑期夏令营8999元,加在一起有27000元,这甚至超过了夫妻两个人的月薪。

她这还不算多的,在暑期花销榜中,也只能算是中游。至于更高的例子,江苏的景丽丽,暑假一家四口先是跟团去了武夷山度假,又给上初中的大女儿报了西北敦煌深度研学游,加在一起花了35000元;还有山东的吴小晖,跟妻子带着12岁的儿子,先跟团去了新加坡,又给孩子报了位于北京的独立夏令营,7天的学费就要9399元,一共花了47000元。

家长们分享的暑期账单,图源小红书

一位广东的家长,感觉“应该没人比自己花得还多”,她晒出的账单有50000多元,除此之外,还有20000多元的信用卡要还。

可以说,这个暑假,没花个三五万元,家长们似乎都不能说是给孩子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

曾经有一个说法,孩子怎么过暑假,是有一条鄙视链的:一等的欧美游学,二等的参加运动夏令营,三等的卷证书,四等的景点游。家长们的“暑期账单”确实深谙这一规律,这也可以部分解释,钱都花在哪了?

研学游,作为今年大热的暑期产品,得到了许多家长们的追捧。马蜂窝站内的“研学游”热度,在暑假临近的一周内,增长了133%,“三星堆研学”的热度涨幅更是高达240%。

作为专为孩子准备的研学团,价格自然高昂。根据普遍价格总结,如果目的地是国内,5到6天行程的研学团价格大多在5000元至6000元左右,平均一天1000元,甚至一些“精品”研学团,价格可以达到近万元。

如果目的地是国外的话,这个价格可能会翻倍,平均价格为40000元,周期大多是半个月。

国外游学团

同时,亲子游与研学团、夏令营一样,也是家长们必不可少的暑期项目。7月以来,美团、大众点评的“亲子游”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30%。热门目的地北京,情况更为突出,“暑假北京亲子游”热度环比涨幅高达166%。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亲子游会更注重机酒质量和整个旅途的高品质,因此,价格也会比其他类型的团体旅游更高。据携程相关报告,亲子订单的旅游人均花费相较非亲子家庭,会高出50%左右。

搜狐旅游通过在OTA平台查询发现,国内五日四夜、两大一小的亲子游团费基本在15000元以上,有些热门目的地,像是云南,要将近20000元。如果是出境亲子游,比如日本,价格则要在30000元以上。

暑期亲子游项目价格

如此定价的团体费用,确实会把家长们的钱包“烧”上一笔。

机酒刺客,刀刀扎心

作为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家长们想把过去的时间“追”回来,各大旅游目的地也想把错过的钱赚回来,铆足劲头抢客,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和旅游方案。

7月中,重庆启动了“2023全国暑期消费季暨不夜重庆生活节”活动,河南文旅厅也确定将推出了持续3个月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季政策。贵州作为旅游大省,更是搞了“两免两减半”优惠活动。类似的促消费政策还有很多。

积压了3年的旅游需求一下子释放,客流明显“过载”,行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尚未完全恢复,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高启。最明显的就是暑期游的家长们遇到了“机酒刺客”和景区“宰客”。

“北京酒店涨价凶猛”“月薪3万,住不起汉庭”“如家汉庭、成了香格里拉”等词条都是游客们在表达对酒店涨价的不满。

平台内酒店价格截图

情况的确如此。8月初,通过在OTA平台搜索可以发现,北京的一些中档连锁酒店,比如全季、桔子酒店,价格已经在600到800元一晚,部分地理位置的酒店房价超过了1000元。也就是说,如果是一家三口出行,在经济型酒店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的家庭房,价格基本会在12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大家“想直接住车里”,也并不稀奇。

之所以会成为“酒店刺客”,是因为酒店业的供应链还未恢复,并没有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之中。疫情3年,酒店的数量有所减少。据《2022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去年中国大陆的住宿设施,较2020年减少了8.6万家。哪怕是并未关闭的那些,也有不少处于亏损状态,过去三年,锦江、华住、首旅如家三家酒店集团,去年仅锦江一家盈利,华住、如家共亏损超20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暑期亲子客流,经济型酒店减少,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下确实会存在短期内“坐地涨价”的情况。

“机票刺客”,同样如此。暑期游需求拉高了机票价格。据航班管家数据,2023年暑期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950元,同比2022年上涨30%,同比2019年上涨11%。面对涨势凶猛的机票价格,亲子游、全家游是唯二显示有正增长的客群,也就是说,只有家长们还愿意为了“让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为高价机票买单。

机票涨价,引发吐槽

至于其他旅游花销,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宰”,但家长们的钱包确实帮助了许多景区走出了阴霾。此前,九华旅游、黄山旅游、长白山、丽江股份等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3年中期业绩预告,与2019年相比,净利润均扭亏为盈,峨眉山A甚至提升287%。

咬牙“炫富”,家长们花钱买罪受

面对“烧光”了钱包的家长们,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在炫富、凡尔赛,制造更多的焦虑。但其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他们的账单是“咬着牙付的。”

据2023年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居民们在食品烟酒、衣着,交通通信、生活用品等大类分项上,消费倾向都是下跌的,唯有被旅游所拉动的交通和文化娱乐是增加的,其中机票上涨了26%,旅游涨了10.1%,宾馆住宿涨了6.5%。也就是说,家长们是在“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齐春晓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她跟丈夫的月薪加在一起将近20000元,要养2个孩子,“不算困难,但也得计划着过日子”。看过记账本后她发现,在暑假前的2个月,2个大人几乎没有一点个人的花销,“所有的钱都是给家里,或者给孩子花的。”这些花销有日常的柴米油盐,也有孩子们的补习费用。

家长们的暑期游记账本,图源小红书

只有暑期游,是近半年来整个家庭的最大支出。烧光钱包的背后,藏着不少家长们的无奈。疫情3年,大儿子从没出过省,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儿更是一直呆在家里。如今,好不容易放开旅游,齐春晓想补偿孩子们,暑假是孩子们唯一有空闲的时间,更何况,“不能让他们掉队。”

这正是大多数家长们的想法。为了抓住暑期这一“黄金”时间,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办更少的事。看着飞涨的机酒价格和景区标价,只能用像齐春晓一样,用“一年就这一次,奢侈一把”来安慰自己。

尽管如此,家长们烧光了钱包换来的暑期游,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大家的吐槽大多集中在人多、票难抢、花销高以及体验差多个方面。

家长们的暑期游记账本,图源小红书

排队长、抢票难是所有家长们的心声。《长恨歌》演出一票难求,上海迪士尼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入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票,网传每日点击量超过60万人次,比演唱会还难抢。即使进了园,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流。这些本质上都是旅游景区承载量有限导致的。陕博每日容载量只有1.2万人次,游客必去的故宫也只能承载4万人。

至于价格高、乱收费,比如环球影城“优速通”涨价至1750元,依旧供不应求;青海海西大柴旦某驿站,停车10分钟按人头数收50元停车费等现象,更是有行业和当地相关文旅部门监管不力,导致景区服务乱定价的原因存在。

面对“烧光”钱包的家长,我们还是少些调侃,多些理解。经历过疫情三年后,暑期游需求大量释放,行业供应链的恢复和平衡更需要时间,这才导致了魔幻又无奈的现状。家长们的抱怨是他们被价格刺伤后,依然没能得到相应的好体验,他们所期待的也正是行业能够回归正常本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