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继续读郑建业老师的《就恋这方故土》之《教坛随笔》章节,依然备受鼓舞。这一章中,撰写时间最早的是2007年3月1日,题目是《走近李镇西老师》,而《让梦想照进现实》是2015年2月26日。单是这《教坛随笔》章,也是郑老师近十年的文稿荟萃。 2000年,郑老师开始将自己参教13年来撰写的论文汇编成册。 2004年,郑老师尝试建立自己的读书积累网站,建立个人读书网页。 2007年,郑老师建立了网易读书博客,个人新浪读书博客。 2016年 ,郑老师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 原来,郑老师一直在读与写的路上行走着。即使在没有网络媒体的时代,郑老依然坚持手写稿文字,着实令人敬佩。(自己从教开始都是互联网时代,然而教学上的故事却少之又少,甚至不少有获奖证书的论文都没有保存好。) 郑老师说,他最早的梦想,便是当一个作家。在读师范时的第一个梦想是古文字研究,第二个梦想是诗人,第三个是书法梦,第四个是音乐梦,最大的梦想是教育梦。在我看来,郑老师的梦想已经全然实现。但2015年2月26日郑老师在撰写《让梦想照进现实》一文结尾时说到:“如今我已年近半百,但求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梦想就在我身边,让梦想继续引领我走向远方。” 我怎么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写作梦呢? 这两天反复看了郑老师的《读书岁月》《教坛随笔》章节,再次发现了读写不分家的重要性。我今年阅读的这个量猛增,但这个写作的质似乎提高不大。想起了郑老师今年三月份在“逍遥行者读书坊” 发表的《给青年教师教育写作的10点忠告》一文,此刻温习一下甚好。 1.确定一年内写出一本书的目标。 2.找到一位写作高手进行指导或引领。 3.坚持长期主义,练好日日不断的写作之功。 4.坚持通过公众号等进行公开写作。 5.学会积累和搜集写作素材。 6.加入一个高效写作团队。 7.定期进行专业写作理论学习。 8.聚焦自己的读者群体。 9.定期进行反思与总结。 10.把写作当成终生修炼的方式。 不要为写作而写作,要通过坚持写作改变自己生命成长的状态,寻找到生命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这才实现了教育写作的真正价值。 (郑老师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ksv-nZ_OhMRYluEJIoD2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