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片笔记

 历狱骑士 2023-08-20 发布于贵州

深度解析

不要漂亮的笔记,要更好的思考我们现在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已经多到让人焦虑。

看过无数的东西,微博、文章、图片、短视频、长视频、群聊、面对面交谈…它们都如水一般,过了我们的脑子,然后,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心想,“读过 (更别提,很多时候只是收藏了) 不代表理解,我要做笔记。”

这已经是第八次尝试了。以往的每一次,结局都差不多。稍后读、知识管理、MECE 法则、灵感捕捉……各种方法你都试过,可每次都不了了之。

为什么?

问题出在哪里?回想以往,每一次的重新开始,你可能都很想建造一座漂亮的城堡。

你可能下载了个全新的 App,或者开了个全新的账号,然后,根据脑海中的设想,你试图创建完美的分类。

事实是,完美的分类方法并不存在。就算你真的做到了,也会慢慢发现,光是把收集到的信息和笔记放到“合适”的分类里,就会产生巨大的纠结。 

因为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多维的,没有清晰的界限。它既属于工作、又属于生活的时候,怎么会有绝对完美的去处呢?

那打标签是不是就可以了?同样,你可能会纠结标签要打多细、数量应该是多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属于“城堡如何更漂亮”的范畴。可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建造一座城堡呢?

城堡再漂亮,可要是一吹就倒、一住就塌,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笔记系统,也是如此。

这并不是说,分类、打标签之类的方法是错的。每个人有自己能适应的笔记方法,可是,如果一开始为了形式上的规整而陷入纠结,就很容易忘了做笔记的初衷。 

而且,一旦笔记系统的结构被固定,后续调整的成本也很高。你可以先做笔记,别管分类,等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再让结构“生长”出来也不迟。

卡片盒笔记法的精髓

卡片盒笔记法 (Zettelkasten),由社会学家尼克拉斯 · 卢曼 (Niklas Luhmann)发明。在这套笔记系统的帮助下,卢曼一生出版了超过 50本专著,发表了数百篇论文,遗产中还有150 份未完成的手稿,可谓超级高产。

它的精髓,在于鼓励思考—一将各种各样零碎的想法,组成一个思想之网。你不再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收集孤立的碎片,囤积很多的笔记(然后彻底忘掉)。

对啊,如果做笔记的结局是被忘记,那一开始为什么还要做呢? 

如果说,传统的笔记方法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那么卡片盒笔记法则是自下而上的自生长结构。使用这种笔记方法,新的想法会基于已有的想法,不断地涌现出来。

如果用做菜来打比方的话:传统方法,就像是收集各种各样类型的食材,比如蔬菜、海鲜、调味品,然后放到冰箱里。

可是,因为你不知道要做什么菜,有食材也没用。等哪天想起来做什么菜了,也想不起来冰箱里有什么食材。就这样,食材在冰箱里变质了,就如同那些收藏后就被遗忘的笔记资料一样。

卡片盒笔记法的做法,是让你在收集一个新食材的时候,都想一想它跟原有的食材,有没有可以组合的地方。随着食材越来越多,可以产生的新组会也就越多。

即便你一开始并不清楚想做什么菜,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原本意想不到的做法。

如何开始?

说了这么多,卡片盒笔记,究竟要怎么记?有这些基本原则:第一,每则笔记都要有唯一的标识(链接)。

卢曼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没诞生,更没有如今这么方便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为了能够在自己写的9万多张卡片中“穿行”,他设计了一套巧妙的编号系统。

现在,大部分的笔记 App 都支持超链接(甚至“双向链接”) 功能,在笔记之间导航已经不再是问题。

第二,笔记内容要原子化,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什么叫原子化?简单来说,就是只包含一个“点”,比如一个概念、一个观点、一个例子。你可以把每则笔记想象成积木块,这样,将来在笔记之问进行连接和拼接,就会像拼积木般简单。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不要原文推X抄,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因为提取记忆的难度,跟录入的难度成反比一—也就是说,在记录的时候多花点心思,将来才更容易想起来。

第三,积极联想笔记之间的关联。

卢曼在写完新卡片的时候,一定会把它跟关联度很高的现有笔记放在一起。这样,将来创作检索资料的时候,才能更轻松地让想法连接起来。

也就是说,写新笔记的同时,也要积极检索已有的笔记,并用超链接的方式,把它们之问的连接建立起来,最好能把为什么有关系也写下来。

这么做,还有另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你不断有机会去复习已有的笔记,并产生新的想法。

使用卡片盒笔记法长此以往,你会拥有一 张“思维之网”。说白了,写笔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它应该帮助你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

书籍和 App 推荐践行卡片盒笔记法,并不局限于特定的App,只要这款 App 支持文本超链接、全文搜索并提供基本的笔记管理功能,就足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