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新发现|杨进发编著《客乡撷芳》将成书出版

 一天一地一人生 2023-08-20 发布于广东

“用脚写书”

——为《客乡撷芳》序

作者 朱诗向

杨进发编著 书法家刘仁山题写书名

进发老师是一位在文化创作方面非常“勤勉”的人。

这是我第三次收到《客乡撷芳》本书的全稿,每一次都有很大的进步,从内容的深度和涉及的广度看,几乎涵盖了家乡丰顺潘田的“山山水水”。

品读《客乡撷芳》全书,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一、客家情怀

丰顺潘田地处梅州客乡境内,而又紧邻“潮汕”,其风土民情具有浓厚的客家特色且兼有几许潮汕韵味。在粤东丰顺人文厚实的大地上,进发老师从中“拾撷”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诸如 “潘田习俗”、“潘田风情”、“潘田传奇”(鸭妈生金蛋、鸳鸯与寿图、百忍堂、石古下的由来)等。

进发老师具有浓厚的客家情怀,也具有客家人踏实做事的品格。他经常亲自拜访、落实每一个“潘田故事”,比如“竹松居”、“崇德居”、“禄全庐”、“石坑古围”、“华亭水库”、“莲塘庵”、 “潘田桥梁”(华南桥、华西桥、华明桥等)、“潘田景点”(逢仙亭、仙姊潭、森林公园等)、“潘田客家古围”(长江围、古楼围、南溪围等)……可以说,《客乡撷芳》每一行文字,都是进发主任“用脚写出来的”。

二、文史气息

《客乡撷芳》全书围绕“潘田”做文章,有浓厚的潘田人文气息。“潘田声”( 相较于“丰良声”、“汤坑声”、“留隍声”、“黄金声”)、“潘田话”(相较于梅州梅县“客家话”、福建客家话、江西客家话)、 “潘田历史”(相较于“丰顺”历史,“潘田驿”、“潘田巡检司”历史更久远)、“潘田节日”、“潘田山”( 铁岽寨、横岗岽泰岽)、“潘田水”(瀑布、溪流、水库)等等涵盖其中。

《客乡撷芳》一书介绍了“潘田古驿道”、“潘田历史”和“潘田地名”。潘田田头岽考古发现,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潘田已有古人类生活迹象。潘田早期先民出现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拙文《潘田先民及潘田地名探源》里曾提及“大约2200年前,潘田疑似有秦朝军队在此活动”。公元1179年,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到广东任职,当时沈师作乱“汀寇沈师,猘于循梅潮惠之间”,杨万里率领军队前往梅州、潮州、丰顺潘田一带征讨,最终平定了沈师之乱。

潘田山多地势高,地处丰顺县中心。有民谣说:“潘田系个山地方,出入四坳有岭岗。民众勤劳又好客,雄居丰顺县中央”。清朝蓝鼎元著《鹿洲初集》所写“山深地僻莫如丰政一都潘田”。按照今天的客家话“潘田声”来说就是“山支角落”,意思是穷乡僻野山高林密鬼都怕的地方。

多山的潘田自古以来就是兵防戍守要地。《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或更早之前(备注:约1300-1400年之间),潘田堡,在县西北百三十里,僻在山谷,通潮、揭、漳、韶,为戍守要地。嘉靖中亦改设巡司。《会典》:潘田巡司,旧属澄海县,后改属海阳。“中部海阳县嘉靖末(备注:约1565-1566)新增潘田司,驻在丰政都潘田堡。“通潮、揭、漳、韶,为戍守要地”。就是说潘田是通往潮州府、揭阳县、漳州府、韶州府的必经之地,也是所谓 “山区寇乱”逐渐增多而加强防守戍卫的战略要地。在古代,“山高林密”、四面环山地理位置,潘田最终成为历朝历代比较合适的“避乱之地”;而现在,则成为比较宜居的长寿之乡、静养之地。

直到今日,潘田很多地名都带有古时候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用语,比如“射箭岭”、“杀人塘”、“白坟铺”。2019年我在《深圳晚报》发表《彭孙遹岭南行游(梅州丰顺潘田)诗赏析》一文,提及宋朝时期(公元1121年前后,隶属潮州府揭阳县)“潘田驿”已经存在,历史上的潘田是交通“咽喉”之地(通往漳州、潮州、循州、嘉应州、韶州等)和“戍守要地”,甚至更早亦或唐朝之前就有“潘田”这一地名,这需要更多实据资料证之。《客乡撷芳》书中也详细介绍了“潘田古驿道”、“大峰祖师-华南桥”等潘田文史。

《客乡撷芳》书中还包含“红色潘田”内容,这是进发老师多年考察、“用脚丈量潘田历史”的心血之作。在参与编撰《烽火潘田》一书时,我曾多次和绍真、敬华、进发、友章等乡贤一起走乡串寨挖掘“红色内容”,在潘田史迹上还多次请益贤生老镇长,共同见证了散落在潘田大地上“红色遗珠”收集整理的艰辛历程,如果没有他们特别是进发老师的合力搜集,“潘田文化”又将在我们这一代再次断层。

《客乡撷芳》一书中书写了众多的历史名人,他们曾经在潘田的土地上留下“足迹”,我就不再赘述。

三、往事寄情

《客乡撷芳》一书也是进发老师个人珍贵的“回忆录”,把曾经行走过、旅游过的名山大川、山水胜景都用文字抒怀。曾经的“潘田故土”如仙洞、茶背西山等,也有回忆的场景,愿读者们好好阅读,跟着进发老师的笔触感受韶关“读书的地方”、“丹霞山”、“井冈山”、“粤东第一峰”、江西瑞金、吉安、福建石城、湖南桂东等的风景名胜地——这也再次说明了“用脚书写”更能“踏实地”、更真实,所谓“行稳致远”。

细品《客乡撷芳》一书,如同饮一道茶,有香气、有喉底,余韵深长,回味无穷。如果本书有瑕疵的话,就是“潘田式”口头语比较多、客家方言语气词用得比较滥;另外,“上吉下甲畲瀑布、石坑水河河、集北、寨下大干肚等小瀑布”、唐宋古道“石溪溜”、民国旧路“桐子埔”、民国老墟“潘田铺”,潘田“老虎坑”、“老虎岭”、“老虎隔”等百兽之王命名之地;还有畲族旧居地“吉畲”(即祖籍梅县的“文化巨擘”饶宗颐笔下的“桔畲”)、畲族先民在潘田的足迹、“书法大师”陈其铨史迹等都未能撰写入编,这是美中不足,希望潘田有心人能后续搜集整理。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口感”,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一本书不可能囊括全潘田的方方面面。进发老师的勤勉和虚心,从书名的取舍、内容框架的构建、文笔修饰等等,互相交流、不舍昼夜,令我感动,故仅以作序表达钦佩之情。

2023年8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