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潘田|潘田先民及潘田地名探源

 一天一地一人生 2020-12-15

作者:朱诗向

我们的祖先(潘田先民)是谁?最早什么时间来?为何来?

带着疑问,我在浩若烟海的茫茫史书中不断搜寻潘田先民的踪迹,他们的印记,哪怕是片言只语,也是一种欣喜!然而,对他们的记载实在太少了。

潘田的由来,有多个版本:

潘氏、田氏说:传说最早来这里是两户人家,即潘姓和田姓。(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

盘田说:据传来源于古时候有盘氏(畲族),这里的田都属于他们的。

翻田说:在很早以前,有人翻山越岭来到潘田,(一重山背一重人,重重山背都有人)见到潘田这个地方不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就在这翻田(开垦土地)也就定下居来。(杨进发)

为了进一步探寻潘田最早来历、以及潘田早期人类居住的历史痕迹,了解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潘田大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近日翻阅大量的古籍古书,凡是和“潘田”相关的、相似相近的,比如:番田、磻田、蕃田、盘田、盤田、鄱田、僠田、鄱田、勫田、播田、憣田、幡田、嶓田、嬏田、噃田、墦田、膰田、燔田、璠田、橎田、旙田、皤田、磻田、襎田、蟠田、 繙田、羳田、譒田、蹯田、轓田、鐇田、鷭田......都列入考查、探究范围。

大约大约一万多年前时间跨度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前,潘田已有古人类生活迹象。“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7米”的潘田田头岽古文化遗存的发现,学者研究认为: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潘田田头岽采集有石矛、石戈、石镞和大量陶片,纹饰以方格纹、网纹、双线纹为主,少量云雷纹和曲折纹。

大约2200年前,潘田疑似有秦朝军队在此活动。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略取南越陆梁地,设立象郡(郡治设在今广西崇左)、桂林郡(郡治设在今广西桂平)和南海郡(郡治设在今广州)。今梅州地域,隶属南海郡。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秦末至西汉初年,南越守将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王赵佗设立揭阳县,今梅州大部地区属揭阳县地域。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梅州全境(包括现在的丰顺潘田)隶属于南海郡揭阳县。  

丰顺籍学者冯秀珍研究认为客家(注:当时并无“客家”一词)先民最早在在秦汉时期。其主体是秦汉戍卒、中原徙民。具体分秦、汉两个时期来看。秦时戍卒、徙民史书有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开发岭南、先后五次派遣军队、民众,前后接近150多万。在岭南广大地区的是属南越,岭南地区很早就与中原有密切的交往。

从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以“印纹陶”为特征的遗址中,有许多石戈、石矛、石剑是仿效中原青铜兵器的样式,陶器的花纹有云雷纹、夔纹、乳钉纹,其形制与纹饰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但又与中原的有密切关系。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军兵分五路开始了平定南越的事业。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派屠睢率50万大军分五路向南方进兵。这50万大军是由武关沿驿道和丹江南下,抵今广东龙川等粤北地区和今江西南康等赣南地区。

秦军经过6年经营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设置了南海郡。

上述军队及相关人员后来大多数留在岭南,这些人中有相当部分成为客家先民,生活在闽、粤、赣客家聚集地的土著民族为畲瑶(古代又称山越)(备注 輋猺)。

  西汉末,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新,揭阳县改为“南海县”。东汉初恢复揭阳县旧称。

1800年前

三国(220~265年),曾夏拥兵揭阳以拒孙吴,吴国在卢陵郡另设揭阳县(今江西南康)。此时.南海郡揭阳县不见典籍记载。

(备注:正在继续搜寻这段时期潘田的相关史料)

1500年前

唐朝时期,潘田属于 潮州府海阳县(公元591年)管辖。

(备注:正在继续搜寻这段时期潘田的相关史料)

900年前

宋朝时期,“潘田驿”已经存在,潘田已经是重要的交通必经之路,隶属于揭阳县(公元1121年)。

(备注:正在进一步搜寻这段时期潘田的相关史料)


750年前

南宋末年、元朝初期,因逃避战乱,很多福建人(莆田、漳浦)移居粤东一带,其中包括潘田,其中一部分人转化为潘田先民。

(备注:正在完善这段时期潘田的相关史料)

650年前

潮州府,海阳县,西北有潘田巡检司(备注:根据明史·志·卷二十,地理六,福建 广东 广西 记载),表明此时的潘田地理位置日益重要。

潘田堡历史地名

400年前

粤东山寇,界连三省,奸集五方,其倚负则层峦叠嶂,其号召则蚁聚蜂屯。所谓“粤东山寇”,就是指潮州的兴宁与闽西、赣南交界山区中脱离朝廷管辖的人群,他们早先通常被称为瑶和畲,后来汉化之后称自己的语言为客家方言。明初编户,“县在洪武己酉复立,凡四十余都。既而江西安远贼周三官作乱,攻破县治,居民窜徙。继以大兵平荡,炊汲殆尽,仅存户二十余,编为二图,寄附长乐。……后渐垦辟,复于一都内拆置三图,六都拆其赢,益以猺人、蜑人之有税者,置为二图,遂为编户七里”。而大量没有被编户的、不纳税的“猺人、蜑人”,往往就被称为“贼盗”。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在文献中被称为“猺”、“獞”、“畲”的人群,完成了他们向可以溯源于中原的客家族群的转变。

按祝允明对“猺”和“畲”的解释,“猺人之属颇多,大抵聚处山林,斫树为輋(畲)”。“弘治癸亥,流猺作乱,据大望山。其魁彭锦,分据大信,上、下畲”,因此“畲”就是木棚,引申为山中的“棚民”,也就是瑶。

也就是在“粤东多山寇”的明清时期,潘田所设驿站之多是丰顺之首,而潘田所属范围较广,如现今留隍的留隍溪(富足),乌泥岽,大塘腹,茶背乡的庶溪(溪联),岽下,西山等地,潘田共有6个驿站,说明潘田当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此时的潘田驿站、驿道,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丰顺当时的县政府驻地是现今的丰良镇(古称汤田),潘田为县府通往州府(潮州)的必经之道。

350年前

在粤东大地上,曾经一位和王士禛(王士祯)齐名的“大诗人”——彭孙遹,曾经整整一年在岭南一带游历,并且写下大量诗文。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经过查找资料发现,彭孙遹是从康熙四年(1665年)初夏,开始计划游览岭南一带,(时间为康熙四、五年,即1665-1666年),除了在潘田写的《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一诗外,还写了《閲潮州郡志见潮阳女子谢五娘》、《韩山谒文公祠》、《潮州食新龙眼》、《韩山亭》、《潮州西郭》、《蔡家围》、《産溪夜月怀程五周量》、《渡畲坑》、《梅州寄洪晖吉》、《程江寄宋尚木》等等诗篇,也极大提升了梅州、潮州等地方的人文和历史价值。

《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

彭孙遹

一枝独自染秋容,

拂瓦窥檐晓露浓。

惆怅佳期不可即,

空教木末采芙蓉。

(写于康熙四年,即1665年)

【参考阅读】

关于发现彭孙遹《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一诗的浅见

350多年前,彭孙遹在“潘田驿”写了一首诗

资料图:木芙蓉,

木芙蓉,中药材名。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

100年前

潘田开始热闹了!

民国5年(1916年),潘田公立学校创办。

民国17年(1928年)24日,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和农会会员一千多人攻占潘田乡公所,成立丰顺县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潘田苏维埃政府旧址——潘田田家祠(位置:沙塘)。

关于《潘田先民及地名探源》,由于笔者学识及时间有限,许多错漏敬请方家指正补充,不胜感激。

联系邮件the666666@qq.com

(朱诗向,2019年4月20日于深圳)

附:潘田百年大事记(民国部份)

民国17年(1928年)2,南昌起义部队留下的李井泉等人,从大埔转移到丰顺潘田铁坑一带活动,建立了共青团黄金区委会,李井泉任书记。

民国18年(1929年),潘田创立南田小学,位置在新南黄陂坝、仓头村溪边(甲子下对门),据陈立华和陈和潜提供资料:当年有陈灼初、陈汉忠、陈汉昌等先生在此任教。潘田籍书法大师陈奇铨,当年骑马回家,曾把马就栓在学校门坪。

民国24年(1933年),潘田第一间国立小学“松柏学校”创办。(位置在铺前岗,由寨下:陈维邦、陈淑餐、陈午桥等人牵头筹资创办。)(陈和潜提供)

民国25年(1936年),潘田填江初级小学创办。

民国26年(1937年),潘田上桔畲刘天和先生捐资创建“天和学校”,校舍面积有200平方米。

民国32年(1943,中华民国主席林森,为潘田旅印度归侨陈霖初的故居——“崇德居”题匾。“崇德居”位于潘田镇潭角村,题匾镌石嵌于门首,匾高0.70米,宽2.1米,厚0.15米,背刻陈霖初前半生史略。

民国35年(1946 年),潘田乡中心国民小学创办。潘田中心小学历任校长(1949-1987:朱晖、薛之群、张龙光、胡志权、刘芳恺、林荣胜、胡小贤、王成就、彭秋万、黄汉泉、胡传尚。(丰顺教育志)

民国37年(1948年)122日,东山武工队成立,下辖潘田、东南、河北等武工队。

民国19年(1930)冬,陈士珍,又名陈阳,潘田肚富塘人,在八乡小溪开群众大会时,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送县城监禁后被杀害。陈士珍于民国13年(1924)起先后在留隍九河小学和潘田砂塘小学教书。民国16年(19275月,陈士珍带领农民自卫军两个中队和农会会员1000多人,从潘田开赴东关凹,配合攻打县城。民国172月,举行潘田暴动,攻陷了潘田乡公所,建立了丰顺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民国1847日,参加“丰顺暴动”。历任中共第四区委员会委员、区农民协会会长。

潘田山歌

潘田地名历史沿革

 1949后

【请继续阅读 潘田大事记】



《百年潘田大事记》——我们的历史!

《明史》,张廷玉等,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明史·志·卷二十一

地理六

福建 广东 广西

潮州府(元潮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二年为府。领县十一。西距布政司千一百九十里。

1  海阳(倚。南滨海,有急水门。东有鳄溪,一名恶溪,亦名韩江,又名意溪,东入於海。西北有潘田巡检司(备注:距今651年)。又有枫洋巡检司,寻迁县南园头村。)

2  潮阳(府南。东南滨海。西南有练江。南有海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东有招宁、西北有门辟、北有桑田三巡检司。又有吉安巡检司,治氵戎水都南山下,后迁贵屿村。)

3  揭阳(府西。西北有揭岭。南有古溪。东南滨海。西有南寨巡检司,本名湖口,治湖口村,后迁棉湖寨,更名。东有北寨巡检司,本治县西北冈头山,后迁县东北鸟石山南,寻还旧治,后又迁县东桃山铺前。)

4 程乡(府西北。元梅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来属。南有梅溪,即兴亭江之下流,一名恶溪,西北有程江合焉。西有太平乡巡检司,治梅塘堡,后迁县西北石镇村旁。东南有丰顺乡巡检司,本在县西北平远县界,后迁松口市。)

5 饶平(府东北。成化十二年十月以海阳县三饶地置,治下饶。东南滨海,海中有南澳山,有大成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黄冈、西有凤凰山二巡检司。又东南有柘林寨。)

6 惠来(府西南。嘉靖三年十月以潮阳县惠来都置,析惠州府海丰县地益之。南滨海。西有三河,以大河、小河、清远河三水交会而名,即韩江之上源。东南有靖海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神泉巡检司,本名北山,治县西北山村,后迁神泉村,更名。)

7 镇平(府北。本平远县石窟巡检司,崇祯六年改为县,析程乡县地益之。西有石窟溪,下流入於程江。东有蓝坊巡检司,自石窟司迁治,更名。)

8 大埔(府东。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氵恋洲,清远二都地益之。南有神泉河,即福建汀州府之鄞江。又西有恶溪。东北有虎头沙、西有三河镇二巡检司。又南有大产巡检司,后迁黄沙。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9 平远(府西北。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以程乡县豪居都之林子营置,析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远,惠州府之兴宁四县地益之,属江西赣州府。四十二年正月还三县割地,止以兴宁程乡地置县,来属。)

10 普宁(府西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以潮阳县氵戎水都置,析洋乌、黄坑二都地益之,寄治贵山都之贵屿。万历十年移治黄坑,以洋乌、氵戎水二都还潮阳。西有冬瓜山,冬瓜水出焉,下流为揭阳县之古溪,与南、北二溪合,下流至澄海县入於海。西南有云落径巡检司。)

11 澄海(府东南。本海阳县之辟望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改为县,析揭阳、饶平二县地益之,而徙辟望巡检司於县北之南洋府,仍故名。南滨海,亦曰鸣洋海。西南有蓬州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置。又有驼浦巡检司。)

【继续阅读】

350多年前,彭孙遹在“潘田驿”写了一首诗


探寻潘田古驿站、古驿道——提升潘田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关于发现彭孙遹《潘田驿中见木芙蓉一本高丈馀》一诗的浅见

潘田铁岽寨的“签诗”,神不神?(附:铁岽寨航拍视频)

“潘田”一词作为地名,跟古代驿道、驿站有极大的关系

粤东风情|潘田人的数字禁忌

千年潘田|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经过潘田时,写下了一首诗......解密梅州来源之谜!

快看!潘田铁岽寨发现一块石碑,是明朝的,还是民国的?

明朝,郭子章探访潘田后,《留隍夜宿》

《百年潘田大事记》(1911-1951)

《百年潘田大事记》(1919-2019)

陈寅(潘田籍,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现代诗欣赏

航拍|丰顺县潘田镇铁岽寨

百年潘田| 老照片的故事:1965年,潘田公社中心大队文艺宣传队成立

“丰顺才子”陈和灼——笔墨烺烺,文思灼灼!

潘田民间传说:长生不老的祖先会脱壳

《百年潘田大事记》(1969-19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