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晋腹地介休市古城区西北隅,有一颗斑斓夺目的古建明珠,这就是被誉为“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后土庙。 这是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全真派道教古庙群,位于介休市城内庙底街,创建久远,据庙碑记载,初创当在南朝以前,距今至少有1500多年。庙坐北朝南,南北长120余米,东西宽近100米,总占地面积9196平方米,建筑面积2206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历代修葺,是我国目前后土庙中规模较大,保存最好的王宫帝阙式庙宇。庙内建筑规模宏伟,殿阁壮丽。建筑布局紧凑、环环相扣,由南北两纵、东西一横三条轴线围合而成一个封闭的建筑群体。西侧纵轴为主轴线,由影壁、天王殿、护法殿、献殿、三清楼、后土圣母殿串联而成。主轴线东,并列另一条纵轴线,由后土庙山门、过殿、娘娘殿组成。往东依次横向排列吕祖阁、关帝庙和土神庙,从而形成庙内第三条轴线,在这三座庙前各有戏台一座与之相对应,三座戏台保存完整且连为一体,被称为“三连戏台”。均保存完整。庙内现存彩塑近千尊,碑刻二十余块,金字木匾一块。 以前,后土庙久居道士,日军入侵介休后,遣散道士,日伪警备队、西北坊小学占用。介休解放前,闫锡山二战区陆军第三十四军军部盘踞后土庙。共和国成立以后,介休县政府在后土庙区成立县委第一招待所。1977年移交县文化部门筹建介休博物馆并负责后土庙维修及管理工作。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来自: 我心飞翔gvqwh5 > 《后土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