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兰州家长 2023-08-20 发布于甘肃

奉军派系复杂,互相倾轧、渗透,主要有三派。一名旧派,如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等人,都是当年张作霖拉杆子时的绿林兄弟。二名士官派,如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他们大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名陆大派,如郭松龄、张学良等人,他们大都毕业于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速成学校。其后加上郭松龄培养的东北讲武堂、军官教育班、教导队毕业的青年军官等等。

旧派,有的当督军、督办,有的当军长、师长,有地盘,有军队,互相间拜把磕头,儿女亲家,是东北的实力派,他们以忠实张家父子为标榜,保守、固执、不明国内外大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充分暴露许多旧派指挥的部队腐败,落后,没有训练,也没有战斗力。

战后整军经武,使张作霖不得不起用新派,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新派,特别是陆大派指挥的部队战功卓著。但是,郭松龄反奉,打的张作霖人仰马翻,又使张作霖后悔起用新派,认为旧派可靠,重新任用。

士官派,亲日,好战,上层活动多,如杨宇霆,当总参议官,经常在幕后筹谋划策,张作霖穷兵黩武几乎都是杨宇霆的主意,他们煽惑张作霖扩展实力,借日本之力,逐鹿中原,夺取全国政权。他们拉拢旧派,压抑陆大派,终于逼反郭松龄,郭反奉宣言,明确提出“清君侧”的口号,其矛头指向士官派头子杨宇霆。

郭兵败被杀,陆大派、尤其郭松龄苦心培养的东北讲武堂的青年军官仍耿耿于怀,欲报此一箭之仇。士官派占据高级幕僚地位,没有掌握什么部队。士官派处心积虑要抓部队,但,往往遭到陆大派的抵制。

陆大派,主张精兵强卒,保卫家乡,开发东北,抵御外侮,不事内争。这是郭松龄的主张,在陆大派内,特别在东北讲武堂的青年军官中深得人心,他们爱国,思想开放,少数人思想激进。这派起源于张学良、郭松龄的2、6旅,张、郭同为旅长,但张对郭完全信任、放手,由郭处理两个旅的一切问题。

其后是3、8旅,3军团、3方面军,都是张、郭合作,如此办理。1925年郭松龄反奉,郭失败身死,所辖部队均在张学良保护下没有株连,基本保持了第3方面军的元气。1926年张学良率领这部队南下河南作战,编为3、4方面军联合军团,张学良和韩麟春同为军团长,韩麟春是士官派的,张学良一改2、6旅对郭松龄完全信任和放手的作风,牢牢掌握部队的控制权,甚至不隐讳地对他的亲信说:韩麟春仅是“参谋长”而已。

其后韩麟春病重离军,张作霖派杨宇霆继任,张学良警惕性更高,他公开对军团部亲信交底:“他来的目的是为了抓军队,看看我的部下能不能被他抓去。”有一姓董的旅长接受了杨宇霆赠送的一座房产,张学良得知后立即免去其职务,以做效尤。

3、4方面军联合军团是奉军的主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有40余万人,6个军、18个步兵旅、6个炮团和一个重炮团。管辖京兆所属24个县,察哈尔、绥远两省,河北省东部滦县、芦龙等10个县,河北省北部的口北道,以及京奉、京汉、京绥3条铁路,这些均为陆大派所控制。它关系着奉军全局的命运。

由于张学良的特殊地位,他是陆大派的,他基本维护陆大派的利益,他又不能完全站在一派的立场上,他对旧派须以父辈看待,一贯执礼甚恭,在不违背根本利益前提下,某些时候要迁就,要作些让步,从而换取他们的支持。

他与士官派矛盾较大,他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在士官派与陆大派冲突时,尽管内心里是同情陆大派的,如郭松龄与韩麟春、姜登选在山海关前线的争吵,(第二次直奉战争),他表面上得保持不偏不倚,骑马追回愤而出走的郭松龄。张学良又不得不听张作霖的安排,尽管他不愿士官派插足他的部队,但,既是张作霖委派的,他就得服从,无非注意掌握部队,提高警惕而已。

1928年6月,东北上空风云变幻,形势险恶。奉系首脑张作霖被炸身亡,日本关东军剑拔弩张,稍有借口,就会出兵端奉军的老窝。蒋介石的北伐大军摆在滦河西岸,会不会挟战胜之威,挥鞭东指?奉军正在北伐军逼迫下撤退至滦河东岸,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残部不断要求退回关外,这样一支声名狼藉的部队,除了给东北百姓带来灾难外,还会有什么?

东北三省人心浮动,奉票贬值,物价波动,东北各派正在分化或重新组合,就在这种危如垒卵的形势下,张学良化装成士兵,混在敞蓬的兵车中返回沈阳,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

7月1日,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表示决不妨碍统一。蒋介石的北伐军占领平津后,鉴于“济南惨案”日军干涉的教训,内部各派矛盾突出,决定和平解决东北问题。京、沈道上,和平使者络绎不绝,张学良摸清蒋介石意图后,下令滦东各军返回东北,手头重兵在握,就能应付意外事变。仅留于学忠的20军,把守东北咽喉要道山海关。

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留驻滦河东岸,不准退回关外,并听候点验改编。以“三不知”闻名的张宗昌急眼了,扬言要冲回关外,为张作霖复仇,张学良预有准备,又与滦河西岸的白崇禧北伐军达成默契,调集兵力,不过一周,平息了直鲁联军的叛乱。

尽管蒋介石多次催促东北易帜,张学良既表示易帜方针已定,但,不能急忙,不能给日本找到干涉的借口,一直推延至1928年年底。

由于奉军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东三省军费负担很重,既已息兵罢战,就得缩减军队,以舒民困。张学良主政后,于1928年九至十一月间下决心整编军队,要将45万东北军缩减至30万人,这是大手术,牵涉面较大,弄不好,会出乱子,内部矛盾激化,给内外敌人提供可乘之机。

张学良整军决心大,但步子稳,各得其所,不仅没出什么乱子,相反,政局稳定,张学良的威信更高,统治地位更巩固。

张学良带头裁减3、4方面军团的番号,其他军团、军、师番号也陆续撤消,以旅为战略单位,共编27个步兵旅、6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6个工兵营,2个辎重营、1个航空大队,2个舰队。另编省防军,编余部队改为独立团充实防军。建立兴安屯垦军,安置编余官兵。

编余的军以上高级军官,均给以优厚待遇,多数任命为军事参议官,晋级上将,每月薪饷1200元,准设卫队一连。平时颐养天年,战时则出任方面军指挥官。如王树常、汲金纯、戢翼翘、荣臻、胡毓坤、邹作华、富双英等人,仅两人例外,即万福麟和于学忠,一任黑龙江军务督办,一任临绥驻军司令。

对旧派代表人物,如张作相、汤玉麟等人,仍委以重任。张作相推戴张学良继承父业最为得力,仍为吉林军务督办兼省长,所属部队仍保持师旅旧制。汤玉麟仍为热河都统,师旅旧制不变。白崇禧代表曾向张学良提出:以方振武替换汤玉麟。

张学良说:“我初当家,一班新人容易见谅,而有些老辈俱是我父亲的兄弟行,要是先来换掉汤玉麟,大家发生意见,我就无法解说。这些老辈大多固执,不懂外面大势,倘若强行提出而不能做到,我这个家怎么支持下去”。

这番话,很能代表他对旧派的态度。甚至对张景惠,这个曾被张作霖冷落的旧派也给以职务,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哈尔滨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昏庸,九一八事变后堕落为汉奸,所以安置,无非稳住旧派,保持东北政局安定。

对士官派,张学良也是设法争取的,杨宇霆免去军团长职务后,张学良派人两次征求他的意见,一接替吴俊升黑龙江军务督办职务,二去吉林担负重任,均为杨宇霆拒绝。仅任命杨宇霆的亲信常荫槐为黑龙江省省长。

杨宇霆尽管没有安排职务,但,东北的大政方针,内政外交,他都要插手、拍板,喧宾夺主,盛气凌人,以致张学良公开对杨宇霆说:“我说我干不了,老杨,还是你来干的好”。

杨宇霆说:“你现在身体不好,少烦神,多保养,有事大家商量,我代你张罗张罗!”对东北易帜,杨宇霆并不赞同,他仍主张亲日,利用国民党新军阀的内部矛盾,待机入关,重温奉军问鼎中原的旧梦。这就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张学良与南京代表谈兴正浓,而杨宇霆却与桂系代表窃窃私议。

杨宇霆公馆宾客如云,门庭若市,使张学良产生危机感:“假如杨宇霆取我而代之,可以兵不血刃掌握东北政权”。“矛盾日益激化,杨宇霆、常荫槐又以“逼宫之势,强迫张学良发表常荫槐为东北铁路督办,张学良忍无可忍,终于在帅府老虎厅处决杨、常二人,这就是1929年1月10日的“杨、常事件”。

由于杨、常多年来骄横跋扈,其暴死不仅未引起动乱,反而提高张学良威信,上下指挥,得心应手。从此士官派群龙无首,一蹶不振。

张学良对陆大派,亦即3、4方面军团驻辽宁部队的整编是十分精心的。其主官是:国防军第1旅旅长王以哲,国防军第2旅旅长丁喜春,国防军第3旅旅长何柱国,国防军第4旅旅长刘翼飞,国防军第5旅旅长董英斌,国防军第6旅旅长李振唐,国防军第12旅旅长张廷枢,国防军第16旅旅长缪澄流,国防军第19旅旅长孙德荃,国防军第20旅旅长黄显声,国防军第24旅旅长黄师岳,国防军第25旅旅长,姚东藩。

这些旅长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思想进步,锐意革新。如1旅旅长王以哲,保定军官学校8期毕业,1922年参加奉军,在张学良兼任的军士教导队任队附、队长,训练有方,1929年升任卫队旅旅长,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被称之为张不良四大心腹之一。

再如20旅旅长黄显声,北京大学预科学生,参加五四运动被迫退学,1921年考入东北讲武堂3期炮科,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有正义感,曾任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地区的警卫任务。

(二)立有战功。如3旅旅长何柱国,保定军官学校6期毕业,又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2期骑兵科毕业。1922年投奔奉军,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1、3联军、3方面军作战主任南下河南作战时,任10军37旅旅长率部死战,掩护大军撤退有功。再如2旅旅长丁喜春,平息直鲁联军叛变,利用关系使张宗昌主力、4军军长刘本利率部投降,以致直鲁联军全线崩溃。

(三)忠实可靠。如5旅旅长董英斌,保定军官校5期毕业,初隶国民3军,后转入奉军,有西北军作风,艰苦朴素,治军严,军纪好。其旅训是:“守规矩、卖力气”。

(四)与张学良父子关系特殊。如12旅旅长张廷枢,,张作相的次子,两代人的深交。再如4旅旅长刘翼飞,曾任张作霖的参谋,由张作霖下条子到郭松龄的8旅当团长,郭不愿接受,由张学良劝说收下的。

(五)张学良一手培养的、或信得过的,如16旅旅长缪澄流,2、6旅军士教导队的学兵,又送往东北讲武堂5期毕业,从基层一手提拔上来的,19旅旅长孙德荃,张学良信得过,调他的61团到张身边当卫队团。15旅旅长姚东藩,保定军官学校毕业,3、4军团部北撤时,由姚东藩率15旅护送。

至于团长一级,张学良也是严格挑选的,例如在1942年8月在山东莒县华部起义的东北军111师师长常恩多,东北易帜前后,在4旅53团任中校团副,1928年奉军大校阅,他率部参加考核,名列第一,张学良将他调往身边服务,8个月后长任5旅71团团长。张学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选拔干部,凭第一手观察,而不是依靠下面的报告。

国防旅编制严格,每旅3团,每团3营,每营4连,旅直有骑兵连、重迫炮连和通讯连,团直有机枪连、迫炮连、平射炮连和通讯连,全旅官兵约7千余人。

张学良带兵重才。他的部属中很多人并不是东北人,他同样量才而用,并无地域观念。他对非嫡系部队,一视同仁,从不歧视,如于学忠的20军,是从吴佩孚直系部队里投奔过来的,张作霖、张学良对于学忠都是重用的,信任无疑的,有关这个部队的人事安排,从不插手。这次整编,于学忠的20军编了两个国防旅,23旅和27旅,分别由马廷福、刘乃昌任旅长。

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多次拉拢张学良出兵,攻打阎锡山的晋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迟迟未动,蒋介石就派人拉拢于学忠,遭到拒绝,蒋介石再派人拉拢23旅旅长马廷福,许以高官厚爵,马廷福心动,请示于学忠,于说:“张家父子待我们不薄,”竭力阻止他。

马廷福不觉悟,于学忠向张学良报告,并借开会机会逮捕马廷福及其团长,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次叛乱,于学忠一生,都是忠于张家父子,以报知遇之恩。

这次整编,编余官兵数字很大,据统计:编余将官47人,校官1740人,尉官10213人,士兵数字更大。张学良制定的处理办法是:

(一)文化程度高的送东北讲武堂9期学习。

(二)愿当警察、保甲者送奉天省分配。

(三)仍愿留军者送奉遣队,听候分配。

(四)愿退伍者发两月薪饷。

(五)愿屯垦者送兴安屯垦军。

(六)择优送教导队训练。

由于措施得力,尽管编余众多官兵,却各得其所,妥善安置,军心稳定。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张学良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郭松龄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杨宇霆

奉系内部派系问题与整军裁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