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孩子的英雄

 第八号教室 2023-08-20 发布于宁夏

中国孩子的英雄

                                    文/沐笙

       提起英雄,我们总会想起那些为保家卫国而冲锋陷阵的战士,为国家荣誉而奋斗终生的科学家,或是漫威/DC宇宙中那些飞檐走壁,无所不能、拯救世界的钢铁侠、超人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被他们坚强的内心而热泪盈眶。英雄总被无数人敬仰和歌颂,却也总遭无数鼠雀之辈的攻击和侮辱,明明是在尽其所能的为那些弱小的人筑起屏障,却被屏障后的人毫无人性的诋毁、谩骂;明明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却甘愿“零落成泥碾作尘”,甚至被身边最亲近人的鄙视和质疑。

       我也有英雄梦,慢慢的,我也找到了独属于我的英雄,属于每个中国孩子的英雄。他们也许隐于人海,看似平凡,却依然为我们这些年时尚小的孩子筑起了坚实的屏障。时代的脉搏里,是无数平凡英雄的奉献人生;遮风挡雨的英雄披风后,是无数孩子们的心之所向,目之所及。

      上高二的时候,我们班换了化学老师。新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原老师大相径庭,让我们颇感不适,以至于愚蠢的开始抱怨,甚至课上课下都肆无忌惮的直呼其名。第一个晚自习,新老师以一番“大家都懂,但都不说”的话让我们开始付之一笑,认为一个老师说这么多以后的事情有什么用,其中那些让男生坏笑的话题更让课堂乱成一锅粥。也许是老师这种放下身份的教导,让所有人都认为课堂上的大喊乱叫是与他交流的方式。 

        一次,因为我们上课拖延导致课时慢下来。下课了,他选择用近乎沙哑的声音抵抗外面的畅叫扬疾。然而,一个学生在后排用他平时说话结结巴巴的声音毫无廉耻的喊着下课了,下课了…他没有计较,依然在坚守自己的超出报酬的职责。那名学生越喊越大,沉溺于自己的得鱼忘筌。与其说他爆发了,我想换成停止更为恰当。停止他那早已干涩的喉咙,也停止他那足以引起社会深思的行为。他离开了,更让人难堪的是离开时的背影。也许那么一瞬间,他与世界对抗时老了几分。

初心如山

      他是一位全才,能文能武。我想,他会写出辛辣讽刺的文章来针砭时弊,必定也会用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棍棒教育来立竿见影。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这也足以体现他与别人的不同。一如既往,用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用超乎温善的脾气和举动一次次地打动孩子;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做那些和他同行的人永远不会做的事……建立图书角,拓宽文艺活动,给住校生准备药箱,关心每一个孩子成长,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在当前浮躁的教育环境下,在当下急功近利地校园里,他显得的那么地另类和格格不入,我想他绝对比我懂得多得多,至少对这个社会的冰冷比我更为了解,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抵挡不了他坚定的步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虽九死其犹未悔,那种在书里面只有英雄所具备的特征。

      疫情严重的时候,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得住校,而封闭式管理让很多平日里唾手可得的东西变的稀缺无比,包括情感和关爱。我会和宿舍两三个玩的好的共享一罐可乐,从来不会做那种牺牲自我的傻事。因为很简单,他们不会有丝毫的感谢,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我想,他把我更懂,可是每一次我去问题的时候,他却总会给我塞一瓶可乐。那是他自己花钱买的,他却舍不得喝,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馋嘴的我们。一瓶可乐、一包零食不值钱,可在那个特殊时期,却是属于他自己的小小英雄行为。再后来,我也不知好歹,开始调皮地主动向他要可乐,最后让我难堪无比的永远是他那洞察一切,却只满足我一己私利的微笑和善举,他说:“馋了吗,喝完了再跟老师要昂。”有的时候我会和他分享我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吃,和我当时的溜之大吉不同,他总是一再推辞却毫不保留的表达他的谢意。和他的交流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手机上每一次的聊天都是他结尾,每一句话他都会认真回复,每一个问题他都严阵以待,每一个学生他都乐于奉献。

       或许我们习惯了,习惯了办公室问题时的处处碰壁,才会在他那请教时如沐春风;习惯了与老师在自己犯错误时针锋相对,才在自己脆弱与迷茫时愿在他那一吐为快;习惯了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中的磕磕绊绊,却怎么也习惯不了他在黄昏时刻的正气凛然。

      年少定义英雄是有超能力,是那种无所不能让人热血沸腾;如今定义英雄是乐于平凡,不甘平庸,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让人潸然泪下。他是英雄,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无数向往浩然正气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他是中国孩子的英雄,当之无愧!

      何为真正的教育者?何为真正关爱和关心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育人者?我想就是他。谨以此篇献给我的恩师,固原一中海学斌老师。

点评:

       ​看到沐笙同学的文章,我第一次被学生的言语感动的流下眼泪。倒不是因有学生夸我而倍感自豪,只是因为多年的坚持终被理解。之于学生,我的确做过很多很多事,可从未敢以“英雄”来标榜自己。在我看来,我所做的那些事都是一个教育者、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不需要被传扬,更不需要被感激,仅此而已。

         沐笙同学并不是我自己班的孩子,我只是他们班高二才上任的化学老师,可他却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地印象。我向来喜欢勤学好问的孩子,而他偏偏又善于学习,一来二去,我们就有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沐笙同学不仅好问,而且儒雅、谦卑、懂礼貌,每次问我问题,都是虚心来,鞠躬去,有时生怕我嫌他烦,还会偷偷给我一点小零食,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有爱的孩子。

        我的教育世界里很多梦,其中之一,便是让理科生们也能热爱文学,热爱写作,不需要写出什么班马文章,用来记录生活便好。以前,我只知沐笙同学笃行好学,善于钻研,殊不知他的文学造诣也如此之深,文章写的如此之好,惊喜之余更是欣慰不少。当然,并不是因这篇文章写我故而好,而是本来就出彩。无论是结构、逻辑、情感、用词、句式,都很到位且细腻入微。虽细节之处仍有瑕疵,写作手法也有待提高,但整体已彰显勃勃的文学才华,倘若坚持写,定会越来越好。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感谢沐笙同学的文章,虽也有替我鸣不平之意,但也算实事求是。教育是一场修行,倘若要孩子知恩图报,感恩戴德,那是永远不会修成正果的。行教育之事,为每一个的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英不英雄无所谓,对得起良心即可。

        最后,祝沐笙同学大学里一切顺利,以最好的学习状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继续努力,继续奋斗,享受大学里的美好时光。时光不褪回忆,也愿我们的师生友谊天长地久,都做最好的自己。

点击关注

焦虑、浮躁、不安

最易丢失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