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街记忆(10)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伏龙路

图片

骏马:五十年代初生长在这里这条路上的房子和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深深的在我记意里……我上小学的好多同学都在这条路上住,这条路的东头还有一个大院山大医院宿舍,旁边还有一个防空洞?

达人:我的同学徐德仁在伏龙路住,据说他现在已经移居加拿大,文革初期不上学的时候经常到他家去玩,一晃五十多年过去,回想青少年时期的纯真情谊无限感慨。

图片

伏龙山的乔治: 做为气象局子弟,我们家是78年搬过来的。吴县一路幼儿园,莱芜一路小学,青岛六中,青岛三十九中,海洋大学,人生的黄金期都在伏龙山,观象山,信号山,青岛山,小鱼山附近。伏龙山的每个图片都有同学家,小时候最喜欢串门。吴县一路幼儿园已经消失了!

玉兔精:我就住在伏龙路六号,你说的那个人我根本就没听说过,伏龙路六号是我爷爷、也是青岛当年的一个文化名人徐礼达一直居住于此,现在是他的后代还住在那里。

图片

厶 :山顶气象台旁边那个圆形的塔究竟是什么?传说中的龙眼?那个塔没有门窗,六棱形的台柱,貌似陵墓的构建形式。

崔家四小姐:我84年结婚就住在伏龙路,86年儿子也在伏龙路出生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曾经住过的房子还在,现在我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有时候还会过去看看,看看伏龙路的老房子,怀念一下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

图片

冯姐:给了我这么好的回忆,我7岁时搬到伏龙路住,和纪宇先生是邻居,这里有我满滿的回忆,幸福的年代在也在这里。

缘分:我是伏龙路42号的老住户,看到您的伏龙路40号照片,其实是伏龙路42号院,那个大楼梯也是42号院外的楼梯,从楼梯下去是伏龙路44号院,原址是那。

图片

红泥小火炉:现在伏龙路就是停车场,还能拍出原貌,真心的不容易。

山鹰:蜿蜒的沙土路,长长的大上坡,还有夜晚那呼啦啦的树叶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Rui:目前居住在法国的同学及其女儿,看了我在朋友圈分享的十七集,惊喜不己,她们在伏龙山路4号住了9年,回忆起这个教堂改造的大杂院,感慨万分。

图片

汉典艺术品:这里的每一座院落都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往事如画,光阴无情,青春已去,逝者如斯!

子之燕居:每晚气象台会放气球。 气球下面挂了个发射器之类的,一直想捡到一个,从来没实现愿望。

蓉蓉:我也是出生在这条路上,十分亲切,吴县一路上有个托儿所,在那里有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可惜当年没人留下影像,小学在莱芜一路,好多同学都是围绕路着伏龙山而居,现在也都各自生活在各个区域,回想起来也是满满的爱。

图片

主持 福龙:从小到大都在这生活,连我的名字都是爷爷用山名起的。

诸**:谢谢朋友的再现!在下1945年就出生在伏龙路4号基督堂后面的平房里。

灵光:70年代伏龙路还是一条很安静的路,靠山没有房子,山上有部队,部队撤了,沿路盖了很多居民楼。

韩**:伏龙路崎岖的山路、基督堂的旧貌都蕴酿着岛城旧日的苍桑和支离破碎的回忆,热爱你一永远的伏龙路。

图片

Manna:伏龙路4号是我住了25年的家。对同道堂教会的创建历史也有所耳闻,教堂西墙的房角石记录了教堂建立的时间,距今整80年。创建人王德润牧师八一年以90多岁高龄从海外归来,但看到的已是一所大杂院了…不过,当年的邻居中不乏当今著名人士。

古典:我居住在市立医院对面,离伏龙路很近,我对那里太熟息了,因我的姐姐住在伏龙路4号,那有教堂,是国家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历使意义的,我记得以前去她家,往远处看,四处的影色很美,还有那,古乡古色的楼房,使我回忆到过去!

图片

海燕:从1987年至今居住在此,日常生活中没觉得,天天爬坡而上蜿蜒曲折的伏龙路在先生的作品中很美很美...徜徉在画卷中。“真是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Lucy:伏龙路以前山上全是松树,气象台那里也没有那么多房子,76年大地震时山上搭的临时棚,家家户户晚上住在山上,小孩子们无忧无虑高兴地滚在一起一片欢声笑语…...

图片

老杨:看到这些老街好亲切,小时候住在伏龙路6号,在莱芜一路小学上学,没事就爬山,山顶有部队经常去玩,周边的老街是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沃土:看见那老街、老宅凝聚了几十年的情怀,养育了我们几代人。前年小学同学毕业55年聚会,发现伏龙路2、4、6、8号(我住2号)同学中好几位母亲都健在且都在95岁以上了,我想这伏龙之地不愧为风水宝地!

图片

别克:这条路是我岀生並长大的地方,路的一侧是住宅对侧是山,伏尨山。童年我在山上长大,一片松林,雨后松林中采磨。松林中各种鸟,而且山中夜里还有狼我亲眼见过。这条路最好的时候是60年以前,后被开发遭文革破坏,可惜了。现在不成样子了。

渐行渐远:这边的居住密度现在较大,如果能恢复一定程度的休闲广场就好了

夢蔷:小时候住在36号,有回家的感觉。

图片

先生元是古之儒:伏龙路直通伏龙山顶,山上有青岛外贸公司的宿舍,都是二层的楼,有好几排,我的中学好友就住在那里。

宋*:小时候在伏龙山玩耍住在气象局东南方向的二层楼,住楼下,俩家一个共用厕所,后来自己家都建厨房,煤屋子,满满的回忆,记忆中伏龙山也叫海军山,山南坡还有一个碉堡,2000年前后建成伏龙山庄,家里2006年搬家了,现在偶尔抽空溜达过去看看,倍感亲切。

图片

夏*:我小时候住在伏龙路14号,你说的山上流下的山水形成的小水池我们都叫泉眼,经常结伴在那里玩水,顺着山坡弯延流淌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大湾。(当时我们小孩叫大湾,而没有叫湖的),五十年代冬天很冷,穿棉袄棉裤棉鞋,大湾结冰后在上边擦滑,好不快活。记得有一次踩破了冰,掉下去了,幸亏水浅,被姐姐拖了上来,湿了棉裤棉鞋,不敢回家。后来,大湾成了垃圾填埋场,莱芜一路小学就是盖在这里。因地基软,盖了没几年,教学楼从上到下裂开一条大缝。我在那上学时,有关部门来看了几次。

Haley:出生在伏龙路6号......童年的街

图片

喵朵朵:84年出生在伏龙路,这些照片仅是伏龙路的一部分,过去的伏龙路更美。曾经住在43号甲的小洋楼里,有一群像邻居,院子里有各种样的花花草草,雨天的窗台上还会有小鸟避雨。出了院门右转不远是徽章场,夏天看场值班的大叔会用自来水冰镇好西瓜,看到小朋友会分一块吃,熬好了甜甜的绿豆汤让我们拿暖壶打。。。后来都拆了,盖成现在的一片白色的鸽子笼“某单位宿舍楼”。

Amada: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少年时代,我们从小住在伏龙路外贸宿舍(30年)对周边地区即熟悉又有感情。

图片

菜菜: 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少年时代,我们从小住在伏龙路外贸宿舍(30年)对周边地区即熟悉又有感情,非常敬佩作者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期望出版发行。更方便阅读,静静地品味。

燕山雪花:伏龙路教堂每年平安夜都给孩子们发糖。解放初,伏龙山顶是一片空地,有些稀稀拉拉的小树,没有房子。伏龙路是这片空地外缘的一条土路。所以,那时的伏龙路,除了两头和中间的坡道,其余部分可以叫作“半边街”——只有一侧有房屋有门户。从六十年代在空地上建起观测台起至今,这段路也是只有半边有住房。伏龙路的柏油铺的很晚,大约在八十年代后期。因为,如果不上伏龙山不会走伏龙路。相信即使是老青岛人,也有相当多没来过伏龙路。

图片

瑞雪:小时候,伏龙山全是树,捡松树底下落的松针当柴禾用。夏天捉蜻蜓,捉蝴蝶。山顶有海军驻守,小伙伴们经常去玩。谢作者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帆的海:从小在这条路长大,现在虽然离开,但这里一草一木,每个角落,都留在心里

华建:我是63年开始在那里居住的现在我母亲还在那住。伏龙路4号基督堂山墙上面有一十字架文革时期把它砸了。以前的伏龙路路面是土路沙子路,山上是以松树为主还有槐树和柳条等其他树种。山坡的边缘都有泉水小时候我们都喝或洗手洗脸,在伏龙6号(现在改为8号)对面山坡上有一条人们走出的小路,走到山上有一平地很风凉还能一览周边的建筑和所有的风景,顺山而下就到了伏龙山路和齐东路。总之,那时的情景太美了很是留恋!

图片

刘**:记的青岛市已故著名书法家徐立达住在伏龙路六号,六号这座楼是很漂亮的二层中式建筑。文革开始的1966年5月,我路过伏龙路六号,看见院外大街上,红卫兵把徐立达老先生珍藏的古代书画等堆在街上焚烧,徐立达老先生和他儿子被逼跪在火堆旁,四周围了很多观看的人⋯后来得知徐立达的这个儿子是青岛海洋学院外语系教授,老伴是我邻居(齐东路16号焦家)的女儿。

铁骑山人:说到伏龙路4号基督堂便不得不提到1948年在那里出生的一个男婴一一崔世光,他是当今世界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是我们青岛人的骄傲!

图片 

华梦:儿时的情怀,满满的都是爱,伏龙山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

Rock任:所有的童年记忆都在这条路上了。

嘉会~青岛:童年、少年、青年都留在这些熟悉的老路上!

张**:追昔难忘,孩时是自己经常玩耍游荡的去处,此路有历史纪念意义。

淳淳:回家的路依然如故……

老街 · 老院 · 老情怀(十七)伏龙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